玩轉丁達爾現象攝影的前期後期。炎炎夏日說來就來,愛攝影的朋友最喜歡的季節總算來了。夏天能帶給我們許多大自然獨特景象,其中就包括一種叫「丁達爾現象」的美景。這是一種自然現像沒錯,通常在夏日清晨的叢林間,或者在夏日黃昏到傍晚時分就可以看到,它宛若上帝之光一樣呈現在人類面前。這種景像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如果我們真遇到的時候,就可以用手機或者數位相機拍這份美好保存下來。那麼到底怎樣拍才拍得好看呢?筆者在此分享一下玩法。
要說什麼是丁達爾現象的話,筆者不想套用過於官方的解釋。簡而言之,就是光在通過障礙物膠體的時候,會有反射和散射的情況發生。而正是由於這種物理反應現象,讓我們在一些大場景之中就能看到光刺穿未穿的情景,比如傍晚時分的天空。陽光打在雲層上時,由於雲層有厚有薄,產生了深淺不一的道道光束,實在非常漂亮動人。
為了致敬科學,大家還是要記得這種現像是英國科學家丁達爾發現的。
在太平洋網絡樓下就能拍攝到丁達爾現象的照片
那麼言歸正傳,到底我們在遇到這麼漂亮的景色的時候,應該如何把握手上的攝影器材將它拍攝下來呢?其實非常簡單,如果是iPhone手機的話,我們只需要開啟拍照功能後對準天空最亮的部分,出現小太陽後往下拉降低曝光值,就能把這個景色拍攝下來。而由於手機的攝像頭傳感器太小,往往拍攝的時候無法把雲層的細節都記錄下來。想要更加漂亮的丁達爾現象照片我們就需要使用數位相機了。
減少曝光便能突出光束
使用數位相機拍攝,其實跟上面手機拍攝原理也是一致。如果你有廣角鏡頭最好,能把場面拍得更宏大一些。就比如下圖,筆者拍攝的時候只有18-55mm套機鏡頭。辦法上在測光模式中選擇點測光,對畫面中高光處進行對焦,然後使用風光照片專屬光圈值F/8來進行拍攝。不過筆者覺得拍攝丁達爾現象的照片,終歸還是要看「天色」。你有時候發現光束不夠明顯,拍攝的時候無論再怎樣努力也是不明顯的,只能通過後期加上去。
拍出雲層更多細節只能藉助數位相機
點測光對準高光部分拍照即可
是的,就算你拍攝照片的時候,丁達爾現象並沒有出現都沒關係。我們一提到攝影「後期」,就意味著它代表了無限可能性。沒有遇上大自然美景不要緊,我們一於用後期軟體把它創造出來。
丁達爾現象可以通過後期製造
製作丁達爾現象的原理是「人造光束」,遵循「選擇高光而後徑向模糊」的思路製作即可。步驟也相對簡單,就算是PS小白也能輕鬆掌握。我們先看看下面的原圖和最終作用圖,它們之間的變換也就5-6個步驟即可完成。
原圖枯燥無味毫無視覺衝擊力
上面這張照片,筆者拍攝的時候是下午三點左右,太陽光並不算猛烈,照片看上去也比較枯燥。我們要把丁達爾現象「P」上去,第一點要知道光源點的位置,之後才能選擇光源點附近的高光區域添加徑向模糊作用。
通過色彩範圍進入選擇高光選項框
修改容差值以選擇高光區域
從色彩範圍選項框裡我們可以見到,通過改變容差值是可以選擇整個畫面的高光區域(取樣顏色記得點一下高光部分)。根據筆者的經驗,大家可以放心把這個數值調大,因為容差值越大,可以選到的同類高光區域就多,之後製造的丁達爾現象會更明顯。
但是有一點要注意,如果照片中地面同樣過曝的話,記得取消地面選區。因為我們只需要光源附近產生光束。
讓高光選區成為獨立圖層方便處理
這裡有個小細節,那就是得到高光選區後,記得右鍵點擊高光區域選擇「通過拷貝的圖層」形成新圖層。之後的大部分操作都是基於這個高光圖層(比如添加曲線調整圖層)。之後的徑向模糊操作就更簡單了,模糊辦法改為「縮放」,把中心模糊的點拖動到光源的位置並調整數量即可。
光束形成的關鍵一步
當光束形成後,你要是覺得光束不夠強烈,可以在蓋印圖層之後再重複上述步驟,直到符合自己口味為止。一般來說,通過徑向模糊得到的光束都是比較生硬的,自己可以適當柔化處理(高斯模糊之後更改圖層模式為濾色或柔光)。最後當然要把整張照片調成生機勃勃的綠色主色調。
最終作用圖:有一種遊戲CG特效的感覺(體積光)
總結
筆者十分喜歡夏天的天空,抬頭就是藍天白雲,各種奇妙的大自然景象總是讓你驚喜百出。以上筆者所說的拍攝丁達爾現象的風光照片技巧中,總結起來就是「減光」兩字。而針對一直想拍攝丁達爾現象的照片卻沒有拍到的朋友,大可以通過簡單的後期功夫創造出來。所謂攝影大片,其實很多時候都是後期的功夫更多,大家在學習攝影的時候專注後期學習能讓你的作品倍添光彩。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