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越來越強,好多功能攝友卻不知道。。。(這10個功能,能知一半的算您厲害!!)

齊天大聖| 2016-06-28| 檢舉

單反越來越強大,而越來越多的人只會按快門,80%的功能都是浪費。能用到70~50%算是玩得精的了。不過也理解,因為相機越來越智能,人越來越懶。但如果你玩了幾年單反還在用自動擋,那豈不太遺憾。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一些功能,可能說明書上都沒有。

不是所有的都看說明書

這個世界,最牛X的本領叫「無師自通」。其實很多攝影大家都沒有經過系統學習,更不是科班出生,能拍出一手好照片,靠的是鑽研和積累,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經驗」,傳說中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最可怕的是「自以為是」。滿滿的信心,也不知道哪裡來的(也許是充值送的),問他什麼,回答都是「我!知!道!」,是不是真的呢?反正相機說明書是肯定不會看的(總是教育別人,要仔細看說明書)。然而科技的進步永遠出乎意料,有些不為人知的小功能,恰恰能拍攝帶來極大便利。

TOP1

手動對焦和曝光提示

相機支持自動對焦和曝光,並不意味著手動的存在就沒有意義。有時候上了架子,進了影棚,用了閃燈,才是手動發揮的時候。很多初學者沒什麼經驗(本來就用的少),參數設置基本跟著感覺,那拍出來畫面一片黑或者一片白,並不奇怪。

其實他們忽略了機內幾個非常實用的功能,曝光提示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用取景器,還是液晶屏,拍攝時都會一個有點像坐標軸的符號,它就是曝光提示,坐標軸的兩側分別是「+」和「-」號,對應著過曝和欠曝的等級,只有當數值處於中間位置,曝光才是準確的。

手動對焦是否合焦也是有提示的,你們就別羨慕無反了。以尼康為例,在取景器左下角有一個對焦提示區域,旋轉對焦環,一旦準確合焦,就會出現一個實心圓圈。 有意思的是,佳能合焦提示點在取景器的右下角,莫非有意為之?

TOP2

內閃還能補償?

雖然很多場合對於單反內閃的效果吐槽聲一片,但佳能真的取消了EOS 6D的內閃之後,有人又不情願了。這就是國人一大毛病——總希望功能越多越好。如果說內閃的閃光指數太低,我們認同,但抱怨內閃太難控制,絕對經驗問題。你有所不知,內閃也有是補償一說的。

閃光燈工作只在一瞬間,持續時間約為1/1000秒。這千分之一秒內的燈光輸出強度的改變就是閃光燈補償。如果室外拍攝,逆光情況下,想通過內閃對人物進行補光,就需要降低補償,使光線變得柔和。如果距離拍攝主體較遠,可增加強度。

這裡有一點必須澄清,那就是閃光燈補償調整的是閃光燈輸出亮度的高低,而曝光補償則是通過改變ISO、快門、光圈調整整體明暗的手段。兩者不能混為一談。

TOP3

對焦鎖與曝光鎖幹什麼用?

並不是所有單反都和佳能80D、尼康D500那樣,滿屏都是對焦點,直至近日,很多人還在習慣性的先半按快門對焦,再移位構圖。雖然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但有影友也是沒辦法,誰讓對焦點少,沒錢更新機身呢。

其實,完全不用一直處於半按快門狀態,很多人不知道相機還有對焦鎖和曝光鎖這兩個使用功能。對焦鎖簡稱AF-L,當你半按快門對焦完畢後按住AF-L,相機會鎖定在你半按快門時的那個焦距,取景框無論移到任何位置,相機都會鎖定在你之前半按快門時的那個焦平面上。

曝光鎖簡稱AE-L,當你構圖時,相機會根據畫面來判斷需要多少曝光量,隨著畫面的移動,比如從昏暗到明亮,曝光是隨之發生變化,如果打開AE-L的話,相機會鎖定之前半按快門時的曝光量,無論取景畫面怎麼變,光圈快門都不會變化。這招逆光下好用,尤其拍人。

TOP4

虛擬水平儀你用了嗎?

橫平豎直是風光或建築題材拍攝時最關鍵的要素。別以為有了後期就是萬能,你考慮過邊角的畸變嗎?即便通過PS扶正,透視關係也能一看看出不對勁。於是有些初學者會在淘寶店小二的忽悠下,買個水平儀,假正經的裝在熱靴上。

這逼裝的太像了,難道你不知道很多單反都內置了虛擬水平儀嗎?尼康是最早引入這一功能的,水平儀安插在取景器下方,顯示等級與曝光補償類似,根據傾斜的方向與角度數格子,即不影響取景,也很直觀。

佳能充分發揚拿來主義,但為了和尼康有所區別,提示符重新設計,但總感覺不太明顯,湊活看看也許就習慣了,有總比沒有強,你說還是!媽媽再也不用擔心看到你拍的房子要倒了。

TOP5

圍曝光總有一張準確的

「包圍曝光」,很多人呢經常掛在嘴邊,卻很少會用到的一個強大功能。所謂包圍曝光,就是在正常測光的基礎上先拍一張,然後在其基礎上增加和減少曝光量各曝光一張。若仍無把握,可按級差1/3EV、0.5EV、1EV等來調節曝光量,每張照片的曝光量均不相同,這樣就能從一系列的照片中挑選出一張令人滿意的。

有人總是說後期可以拉曲線,或者妖化RAW。當真以為像影樓那樣,後期什麼都能畫呀。主體準確曝光才能最大化的保證主體細節,欠半檔都會丟細節,即使RAW後期能拉回來點,都不可能和準確曝光時效果一樣。另外,在光線複雜的情況下,可以通過包圍曝光輸出多張照片,用HDR合成出一張高動態的照片,效果diao爆了!

TOP6

景深預覽的真正用途是什麼?

毫無疑問,這是單眼相機上最容易被冷落的功能鍵,有人玩攝影十幾年,硬是沒用過一次。這個玩笑一點都不好笑。

來來來,試試看,按了去,除了有響,螢幕變黑,似乎沒什麼別的。實際上,景深預測往往只在小光圈拍攝下才起作用。

為了保證能看到一個明亮的取景視野,因此無論是用F1.2大光圈,還是用F22小光圈來拍照,在取景器中看到的畫面,永遠都是以鏡頭最大光圈為標準,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光圈下,景深預覽沒效果的原因。如果將光圈值調到F16,按下景深預覽鍵,那麼光圈就縮小到F16,這時取景器會變暗,畫面中會按照F16的景深效果來呈現。

有了景深預覽這個功能,就能看到一個大概的景深變化情況,在拍攝人像、微距等和景深有關的題材時才能顯現出作用。

TOP7

間隔拍攝,拍延時必備

對於延時攝影,很多人就一個字「服」。這種獨特而奇妙的攝影方式,將斗轉星移、滄海桑田、日夜變換、往來人群都壓縮在幾分鐘里,看到靜止時光的流動,美不勝收,讓人驚嘆於這種藝術形式。

初學者就玩不起來嗎?如果你知道這兩年推出的新款單反原來都藏著一個叫「間隔拍攝」的功能,就會對延時拍攝沒有那麼多好奇——原來是這麼回事。只要設置間隔時間、每次拍攝張數和總的拍攝張數,接下來架好機位就OK了。

至於出彩,更多是在取景、劇本和後期上下功夫,靠的是經驗積累,這個真沒有速成口訣。

TOP8

悄悄的「啪啪啪」,靜音拍攝

此前,在盤點拍照時最沒品的行為時,公共場所不顧他人感受拚命按快門被列入其中。這件事究竟有多嚴重呢?全場觀眾都會盯著你看,恨不得地下挖個洞鑽進去。其實在音樂會、電影院、醫院是禁止拍攝的,原本把相機舉起來就夠張揚了,怎麼才能讓快門「閉嘴」。

其實很多相機都有靜音連拍的功能,反光板預升後並不放下,所以只有快門動作。想要聲音完全沒有還做不到,只是沒正常拍攝那麼大,不會啪啪啪的嚇著人,你們懂的。

TOP9

對焦微調自己動手

跑焦,很多單反玩家提起就是淚,尤其是那些使用大光圈鏡頭的,景深本來就淺,再一跑焦就完全找不到焦點了。以前買鏡頭,不少人都是給自己逼瘋的,早期是拍直尺大法,後來有了跑焦測試卡,說」十測九跑」真是不誇張。能忍的畢竟少數,大半都是送到售後服務,享受一把「免費「的調焦服務。也許鏡頭是調準了,但心裡總是不舒服。

於是幾年前廠商才開放了這個原本是工程師在調試時使用的「自動對焦微調」的功能,也許他們也是給搞煩了。用戶可以自己對一些對焦有偏離的鏡頭進行微調,「好玩」不過如此,至少幾個月的晚上是有事情做了。

TOP10

AF鎖定,看你往哪裡跑

一直非常欽佩那些坐在體育場邊上端著長槍大炮的專業攝影師,也覺得那些常年出去打鳥的攝影愛好者很牛X,為什麼就能給他們捕捉到高速運動物體呢?其實除了技術的確強,善於利用機內功能,才是最大的秘密。

像剛剛上市的尼康D500就有兩項功能:「遮擋拍攝AF響應」和「拍攝對象移動」。前者允許主體被其他物體擋住時進行自動對焦響應,後者可以根據主體的運動特徵從「不穩定」切換到「穩定」。所以,無論是面對以特定速度進行衝刺的運動員,或是拍攝正在激烈比賽的足球運動員,休想逃出取景框,清晰捕捉棒棒噠。

RMB,感動常在。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14909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