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反上有80%的功能,或許您真不知道~??(超實用之功能分析,值得攝友珍藏)

齊天大聖| 2016-05-12| 檢舉

買了單反幾年,還在用A擋(全自動)、P擋(程序自動)的用戶不在少數。還有很多人問小編:為什麼拿單反拍照效果不如手機?為什麼拍出的照片跟想像的不一樣…… 關於單反上很多基本的功能或許你真不知道。

一個好攝影師一定是器材專家嗎?

記得小編曾經說過這句話:「一個好的攝影師,一定對自己的器材了如指掌。」這裡小編並不是鼓勵大家一定要成為器材黨,也並不是所有的器材黨都能拍出好片。但對相機的基本功能不了解,要想拍出好照片就等於撞大運。往往好照片就在那一瞬間,對相機功能了解越多,越能掌控局面。

器材黨不一定能拍大片,能拍大片的一定是器材專家,這就是差別。

之所以今天要和大家聊聊這些並為人所知的功能,是因為它們的確能夠在拍攝扮演很神奇的作用,就像昨天有個用戶吐槽自己的相機取景器模糊是常態,從未對準焦過。小編問他:「你調過屈光度了嗎?」他才反應過來,頓時頭上多了三條黑線。

為何對焦總是模糊?

原來是屈光度的原因

光學取景器的裡面會有一組鏡片,通過旋鈕調整鏡片位置關係,使其達到一定範圍內的連續屈光度轉換。範圍一般在-300到+200之間,目的是方便一些輕微近視或老花的人群,在不戴眼鏡的情況下,直接察看取景器。這對於手動對焦非常重要,因為眼睛如果有近視,你看到焦點對準的時候,往往是不準的。

怎麼調節屈光度呢?有個小竅門,可以半按快門,使得取景器中光圈值、快門速度等參數顯示出來,然後調節屈光度,當看到數字變得最清晰,這樣就是最合適的屈光度。另外,屈光度並不是始終不變的,當眼睛疲勞時視力可能出現變化,所以要隨時進行調節,別動不動就吐槽鏡頭跑焦。

內置閃光燈真的無用嗎?

內閃還有補償一說?

如果說內置閃光燈閃光指數太低,小編是認同的,但很多入門用戶抱怨內置閃光燈太難控制,這個除了經驗問題,還有就是不知道內閃還有補償一說。閃光燈補償調整的是閃光燈輸出亮度的高低,曝光補償則是通過改變ISO、快門、光圈調整整體明暗的手段。

閃光燈工作只在一瞬間,持續時間約為1/1000秒。這千分之一秒內的燈光輸出強度的改變就是閃光燈補償。如果室外拍攝,逆光情況下,想通過內置閃光燈對人物面部進行補光,就需要降低閃光燈補償,使得光線變得比較柔和。當然,如果在使用內閃的時候,距離拍攝主體較遠,亦可增加強度。這招兒,估計一般人沒用過。

原來很多人都沒有用過

手動對焦和曝光提示

很多攝影愛好者來在手動曝光的時候,參數設置基本都是跟著感覺走。經驗豐富的話,樂在其中,如果初玩,那拍出來畫面一片黑或者一片白,真不奇怪,瞎子摸象嘛。

其實這部分用戶忽略了機內幾個非常實用的功能,曝光提示就是其中之一。無論是用取景器,還是液晶屏,拍攝時都會一個有點像坐標軸的符號,它就是曝光提示,坐標軸的兩側分別是「+」和「-」號,對應著過曝和欠曝的等級,只有當數值處於中間位置時,曝光才是準確的。

對焦也是。以尼康為例,在取景器左下角有一個對焦提示區域,旋轉對焦環,一旦準確合焦,就會出現一個實心圓圈。這在用三腳架,拍攝花花草草等靜物的時候,特別有用。媽媽再也不用擔心你,連照片都拍不清楚了。

這是幹嘛的?從來不碰

對焦鎖與曝光鎖

不少攝影愛好者到今天還在「堅持」使用中央對焦點,而且是先半按快門對焦,再移位構圖,這都是以前對焦不給力害的(以前很多相機只有中央對焦點準確呀)。估計很多人至今還不知道相機有對焦鎖和曝光鎖這兩個非常有用的功能。對焦鎖簡稱AF-L,當你半按快門對焦完畢後按住AF-L,相機會鎖定在你半按快門時的那個焦距,取景框無論移到任何位置,相機都會鎖定在你之前半按快門時的那個焦距上,適合用於運動攝影。

曝光鎖簡稱AE-L,當你構圖時,相機會根據畫面來判斷需要多少曝光量,隨著畫面的移動,比如從一個昏暗的地方到明亮的地方,曝光是隨之發生變化,可是打開AE-L的話,相機會鎖定之前半按快門時的曝光量,無論取景怎麼變,光圈快門都不會變化。比如逆光下,拍攝主體可能很暗,而背景是純色天空,就需要用到曝光鎖,或是拍攝全景照片,需要曝光一致,按著曝光鎖,就不用煩了。

別老是依靠後期

虛擬水平儀你用了嗎?

很多人在拍風光或建築題材的時候,總是掌握不了橫平豎直的基本原則,以至於看到照片,強迫症患者不能忍,第一時間要修正角度。在老狼看來,如果照片犯了這種低級錯誤,畫面再優美,構圖也是失敗的。

別總是寄希望於後期來修正,這是一種病。其實很多相機都內置了虛擬水平儀,而尼康做的非常好,水平儀悄悄的安插在取景器下方,顯示等級與曝光補償類似,根據傾斜的方向與角度數格子,即不影響取景,也很直觀。再也不用多此一舉的買什麼水平儀插在熱靴鏡頭了,這也比三腳架上的水平儀好用。

特殊情況下的雙保險

包圍曝光

各種教程里都會提到的一個功能,但很多人玩攝影很多年竟然一次都沒用過,問及原因:「不知道怎麼操作」。所謂包圍曝光,就是在正常測光的基礎上先拍一張,然後在其基礎上增加和減少曝光量各曝光一張。若仍無把握,可按級差1/3EV、0.5EV、1EV等來調節曝光量,每張照片的曝光量均不相同,這樣就能從一系列的照片中挑選出一張令人滿意的。

有人總是說後期可以拉曲線,或者強調RAW格式的可調空間很大,但小編想說一句經驗之談,「後期不能代替前期」,時間也是成本呀,不是說RAW能拉回一檔就不需要前期準確。主體準確曝光才能最大化的保證主體細節,欠半檔都會有細節丟失,即使用RAW用後期拉回來,依然有細節丟失,不可能和準確曝光的細節一樣。只是說RAW在一檔範圍內找回大部分細節,讓人滿意。

這個按鈕80%的人忽略了

景深預覽

有人說,這是單眼相機上最重要又是最被忽視的按鍵,小編覺得有幾分道理。

其實很多人都知道它位於鏡頭旁邊,可是按了去,除了有聲響,發現螢幕變黑之外,並沒有什麼明顯的變化。實際上,景深預測鈕往往是用在小光圈拍攝下才起作用。

為了保證能看到一個明亮的取景視野,因此無論是用F1.2大光圈,還是用F22小光圈來拍照,在取景器中看到的畫面,永遠都是以鏡頭最大光圈為標準,這也就是為什麼大光圈下,景深預覽沒效果的原因。

如果將光圈值調到F16,按下景深預覽鍵,那麼光圈就縮小到F16,這時取景器會變暗,畫面中會按照F16的景深效果來呈現。有了景深預覽這個功能,就能看到一個大概的景深變化情況,在拍攝人像、微距等和景深有關的題材時,非常重要。

真的有用嗎?

長時間曝光降噪

長時間曝光降噪是指在曝光時間較長時,機身會對長時間曝光產生的熱噪進行降噪處理,這類降噪的原理是,在拍攝完成後,相機會在拍攝一張全黑的圖片,從而根據全黑圖像的熱噪計算出原式文件的降噪信息(不同廠商算法不同,但效果接近)。小編也對比過,畫面的銳度並沒有下降,但會嚴重影響拍攝的實時性,說白了,就是慢半拍。所以在拍攝星軌一類不能有間斷的題材時,要關閉長時間曝光,否則誤事。

別以為只有老法師才用

反光板預升

這個詞從老法師口裡經常會冒出來,但新玩家恐怕見都沒見過,因為在菜單中藏得太深了。反光板預升一般是在拍攝模式中選擇,按下反光板預升後,實際拍攝需要按兩次快門,第一次按下後反光板抬起,對焦與測光進入鎖定狀態,不論光學取景還是實時取景,取景關閉,當第二次按下快門後即進入正常曝光狀態。

使用反光板預升的先決條件是配合三腳架,而使用目的是降低時滯和減少機震,數毛黨必須掌握的絕技,否則不能愉快的數毛了。

考考你:

有多少人知道單反機頂上,下圖中圈出的這個符號是幹嘛的?

答案是:

COMS感光位置,焦平面標記。主要用來測量被攝物體到機身之間距離(默認從標記到鏡頭卡口邊緣46.5mm左右)攝友們,你又答對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4/node107134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