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師Michael Comeau拍照已經有8年,當中對器材有不少研究,其實愛器材沒有問題,但有些概念/想法/說法他覺得太蠢了,並寫了篇文章,部份內容引起爭議,大家可看以下簡單概述:
第11位︰用各種術語例如Microcontrast、3D Pop來吹噓自己的器材
又不是廣告部,但很多人喜歡用一堆術語如Microcontrast、3D Pop、中幅感之類來吹噓,正正經經的銳利度反而不用,說穿了,只是想「證明」自己買對了,買得很專業、很高端、昂貴但物有所值。
老實說,今日要買差鏡頭比起買好鏡頭可能更難,而且想要中幅感?攝影師表示︰用中幅機才是唯一正確方式。
第10位︰「我比較喜歡Nikon調咯」
的確,每個品牌的原廠色調都會有差別,但目前RAW檔和鏡頭選擇的靈活性已經極高,攝影師引用了Fstoppers一個測試,使用Nikon D810、Canon 5DSR和Sony A7R II拍攝三張照片,而大家根本就分不出哪張照片是哪個廠牌的相機。 各品牌相機之間的差異在哪裡?攝影師表示︰在人體工學、RAW檔彈性、重量與尺寸、鏡頭選擇與顧客服務。
第9位︰「噢天啊!這鏡頭有個完美的散景!」
攝影師表示︰為什麼沉迷在沒有對焦的地方?如果一張照片(非鏡頭測試照片)只會讓人去留意散景,那我覺得這照片是失敗的。好的主體遠比散景重要得多。
第8位︰「這是某品牌傳說中的85mm鏡頭」
世上只有傳奇的攝影師和傳奇的照片,只有極少數的傳奇照片需要用上特殊的鏡頭,但那也只是一支鏡頭而已,沒有背後的腦袋是什麼都拍不出來的。
就像Steve McCurry用Nikon FM2和105mm f/2.5 AIS鏡頭拍的阿富汗女孩,那張照片成為了經典,但同樣地他可以用Canon、Olympus、Pentax或Leica,任何相機也可以。
第7位︰「我的相機過時了!」
絕大多數情況下,新器材總會好過舊器材,但只要舊的器材還能使用,它永遠都不會「過時」,能用的、用慣的相機就是好相機。
第6位︰「我害怕器材會弄濕/弄花」
攝影師說:「不要再把你的相機當成初生嬰兒了。」
如果有常識地作出保護措施,你的器材99.999%的時間都是安全的。握好/背好相機帶、下雨或下雪時,相機多少有防滴功能,但也要適當保護,也不要在陌生環境炫耀器材有多貴等等。
相機買回來就是要用,除非你是個收藏家,不然你買它們回來做什麼?(就像網上常常有諷刺人買了某款球鞋,但出個門也要在地上鋪紙一樣。)
第5位︰「一家人旅行時,如果把全部器材帶過去,大家都會很開心」
以下是毀掉一個家庭外游的完美方法:帶兩部相機、九支鏡頭、三腳架、反光板。 攝影師自己住在紐約市,每天都會看到帶著重型裝備的遊客,也每天總遇見一些家庭成員在等爸爸拍完照,他們一點都不快樂。要記住家人不是來陪你拍照的。所以頂多一機兩鏡就好,不要再多了(或者用手機?)。
第4位︰「f/4是鏡頭的最佳光圈值!」
MTF、器材評測甚麼都只是參考用,除非你需要最清晰銳利的畫面用作印刷,但一般不用沉迷最佳光圈值,光圈主要是用來對應曝光及景深,即是取決於你所拍的環境及需要。
第3位︰「我剛剛安裝了Lightroom / Photoshop / Capture One / Apple OS/X今天剛出的更新!」
永遠不要在發布更新當天就馬上安裝,請讓你的朋友做白老鼠。
第2位︰「討厭別人贊我︰你的照片很好,你的相機一定也很好」
會說這句話的人,其實就是想別人贊自己「是一個好的攝影師」,但別人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他們不懂攝影、卻也想和你找點話題。所以請接受這句話吧,他們只是想用比較禮貌的方式跟你開始關於攝影的話題。
再者,你們之中一定有人Google過「xxx(攝影師名)用什麼相機」因為你想看看這個攝影師的照片拍得那麼好,到底用了什麼相機……
P.S這種有一個網站Who Uses What Camera?列出了著名攝影師所用的器材。
第1位︰「器材不重要,一點都不重要」
醒醒吧,你的腦中還是不斷在想要不要換新機,只是沒錢而已。人都是喜歡新玩具的,不論是Nikon D5,哈蘇,還是新記憶卡。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