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有點長,可要耐心點哦~
記得小時候每次電視播《神鵰俠侶》都好激動,雖然已經被翻拍了好多次但是依然熱情不減啊。今天分享一篇評論神鵰的神文,感覺他說得好有道理啊……
1、耶律齊叛變了
毫無疑問…歷史上,耶律齊的爹在神鵰故事結束後第3年被平反、封王。金庸的書,與歷史大事是吻合的。而且,耶律齊叛變在書中做了鋪墊,【第二十四回原文:忽必烈點頭,低聲道:「皇后信用姦邪,咱們須得事事小心。耶律宰相是大大的忠臣,一時受冤,日後必可平反……」)】想想,如果耶律齊不為蒙古效力,在那個封建社會,他爹能封王?
而且,耶律齊爭奪幫主的時候,臉上被霍都打傷,算是小小毀容,這也是耶律齊黑化的先兆。
2、小龍女仙逝了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當初,神鵰在《明報》轉載,讀者聽說金庸會把龍女寫死,因此抗議,如果把龍女寫死,就不買《明報》了。金庸無奈,就想了個用白魚、蜂蜜解毒的方法,這個解毒方法雖然很牽強,但終歸讓讀者滿意了。
實際上,金庸還是堅持了自己的結局,只是沒有明寫出來。
金庸的設定是「除非神仙,誰都救不了」,後來用白魚、蜂蜜解毒就顯得太牽強,可能金庸和覺得牽強,就又加了小龍女連功,「少思、少欲」來壓制毒素。而且,神鵰中也並沒有明確寫龍女的毒解了,只是借小龍女的話:「已經五六年沒發作了,想來已經好了。」如果小龍女離開谷底,離開白魚,加上心情變化,金庸只要筆鋒一轉,就可以毒發!
君子劍、淑女劍被重鑄,這可是楊過小龍女的定情信物!
小龍女自己一個人生活慣了,沒有用傭人的習慣,但古墓出現侍女!
3、郭襄找楊過,一輩子沒有找到
在神鵰末,楊過明知郭襄對自己用情很深,但仍然表示,希望再次見到她;小龍女也心道:「無論什麼事,總要幫助這個小妹子,讓她高興。」新修版里,金庸又刻意強調了,楊龍二人是希望再次見到郭襄的。但僅僅三年,在倚天裡,郭襄再找楊過,楊過卻避而不見。
我們看到的書,是經過多次修改的,這不是BUG,而是金庸告訴我們,這三年里,發生的變故。
4、楊過與郭芙的感情
這是一段很詭異的感情。已經有人做了很多討論。陳墨說,楊過愛郭芙。金庸說,陳墨功夫深。這已經很直白了。
《倚天屠龍記》中黃衫與桃花島的證據:
1.全套九陰真經(古墓是殘本,只能來自靖蓉),
2. 降龍十八掌(只能來自郭靖)
3.八個侍女,四黑四白,四陰四陽合八卦,來自桃花島。
4.丐幫有事找古墓,而不找峨眉。(峨眉是前幫主的小姨子,古墓要比峨眉還近的話,應該是前幫主的妻子)
5.找黃衫時,有一片樹林,人在外面喊卻不進去,等裡面人接應,有點像八卦樹陣。
6.蕭短琴長的暗示。
7.黃衫處理倚天劍和屠龍刀的時候的口氣就像處理自己家的東西一樣:【這刀劍就由張教主拿著吧】,峨眉是合法繼承人也沒反對。
小龍女故去的證據:
1.君子劍和淑女劍被獻出
2.古墓出現侍女。
3.蕭短琴長的暗示。
耶律齊在三年內叛變了。
「蕭長琴短衣流黃」,一直想不通為什麼「蕭長琴短」,樂器定律和管長、弦長有關,怎能隨便改變樂器大小呢?點兒怪!而且把「蕭長琴短」作為章回題目,一定有其暗示,暗示什麼呢?要知道,金庸寫書,從來沒有無用的筆墨。
黃老邪以玉簫為武器,碧海潮生曲是他的一個標誌。
小龍女怎樣出場的?18歲生辰,小龍女彈琴答霍都!琴是小龍女的標誌!
桃花島長,小龍女短。取長補短,就是續弦之意。
用桃花島的蕭續小龍女的弦。
書中明確交待了樂器的外形,【蕭比常規的蕭長一半,琴比常規的琴短一半】
【簫長琴短衣流黃】
「簫長琴短」的含義,上面已經說到。
「衣流黃」是什麼意思呢?
衣服是流動的黃色嗎?上網一查,「流黃」的確是一種顏色,指的是黃色與黑色摻合起來的那種顏色,是「褐色」。而書中交待,黃衫女穿的是淡黃色。因此,衣流黃指的不是衣服的顏色。
「流黃」一詞出現在古詞中:
《別賦》:「慚(cán)幽閨之琴瑟,晦高台之流黃。
《秋思》:燕幃緗綺被,趙帶流黃裾。
《獨不見》誰為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均是指夫妻分離。
另有一解:「衣」指的是衣缽;「流」流指的是流傳,傳承;「黃」指的是黃藥師,同樣暗示黃衫女與桃花島有關。
文人所做的暗示,總是讓你猜不透。但各種猜測卻指向一個目標。
推測:《神鵰與倚天之間三年內發生的故事》
作者:一個小藥罐
小龍女(40歲)從谷底出來後,和楊過(36歲)攜手回古墓隱居。每日裡練功,二人覺人生臻美,小龍女更是快活。
可造物弄人,小龍女的身體竟越來越差。楊過想到,是不是這半年沒吃白魚,身體內的毒物重新發作了?於是,兩個人重回谷底,捉白魚吃。
小龍女自見到楊過後,心境較以前不同。本來,心境快活與古墓的修煉法門相悖,又由於半年沒吃白魚壓制體內毒素,致使毒素溢出經絡游遍全身,即使運功療傷,也無法逼出毒質。
數月後的一天,楊龍二人相擁在谷底的石階上,龍女緩緩道:「過兒,你待我如此之好,我此生心愿已足。我死之後,你一定要平安地活下去。」
楊過心痛道:「龍兒,千萬不能放棄,世上良醫甚多,定能醫好你的病。你真若死了,我便陪你去。」
龍女搖頭道:「過兒,你對我好,我知道。你的心中有一團火,我卻無法呼喚出來。不要陪著我死,你這麼年輕,怎能陪我死。你若赴死,我在陰間定不饒你。」
是夜,龍女瞑目而逝。楊過大慟,將龍女葬於絕情谷底,守墓一年。
一年後楊過出谷,浪跡天涯,漫無目的。一日,遇到一騎馬少婦,那少婦落寞之極,竟是郭芙。
郭芙見到楊過,先是吃了一驚,嘴中輕呼:「楊大哥…….」竟哽咽了,眼淚奪眶而出,隨後自覺失態,將臉龐側轉過去。
原來,蒙古的幾個大臣欲給耶律楚材平反,卻由於耶律齊身任丐幫幫主而不能平反。耶律齊知道後心想,父親的名節是大事,一番矛盾之後,決定為蒙古效力。(《神鵰俠侶》已做好鋪墊,第二十四回原文:忽必烈點頭,低聲道:「皇后信用姦邪,咱們須得事事小心。耶律宰相是大大的忠臣,一時受冤,日後必可平反……」)
耶律齊暗中改組丐幫,學了降龍十八掌最後一招後,決定刺殺郭靖。失敗,受內傷,被黃蓉制服。
黃蓉失望道:「齊兒,為何如此?」
耶律齊道:「先父遭奸人陷害,我此生必不能忠義兩全。忽必烈有意為先父平反,身為人子,怎能不顧先父大節?」黃蓉為之感慨。
屋外傳來郭芙焦急的叫聲:「齊哥怎麼啦?」
耶律齊聽到後極為羞愧,當下對黃蓉跪倒:「我既敗露,無面目苟活於世,只是對不起岳父、岳母,更加對不起芙妹。我死不足惜!」說完一掌拍向自己的天靈蓋,黃蓉伸手去救,已然來不及,耶律齊身亡(歷史記載,耶律楚材在蒙哥死後第三年被平反並追封為王)
郭芙極度痛苦,欲自殺卻不忍爹娘傷心,又不想見人,一人騎馬離去,信馬由韁,一個月後形容枯槁,竟不知身處何地。
楊過遇到郭芙,這兩個身心疲憊之人相互療傷,最終攜手。此時楊過38歲,郭芙33.5歲。
靖蓉見這倆個苦命的孩子走到一起,自是又悲又喜,將全身功夫傾囊以授。
黃蓉一直知道郭襄對楊過用情至深,恐郭襄不堪打擊,囑楊過、郭芙二人迴避郭襄,二人結合之事只有至親及丐幫高層知道。
一天早晨,黃蓉叫來楊過、郭芙,對郭芙道:「芙兒,你在軍中效力多年了,很辛苦。此後幾年你與過兒回古墓居住。你愛熱鬧,小籃和翠兒是我新收的丫鬟,她兩個因戰亂家破,讓她兩個隨你一起去古墓吧。」
郭芙本不願去古墓居住,但見母親不挽留,只好含淚拜別。楊芙二人於終南山西北50餘里又處修建一處住所。
耶律齊事發後,郭家上下對耶律燕雖不懷疑,但耶律燕自感芥蒂已生,不願長期身處窘境,一人離去。其子尋母而去,終在西域定居。襄陽城破之前,朱子柳感到襄陽終不能守,囑其後人也前往西域與世家兄弟處定居。(倚天中武青嬰、朱九真是兩家後人)
襄陽城破前兩年,靖蓉與楊芙商量鑄造倚天劍屠龍刀,楊芙二人獻出君子淑女劍,重劍。黃蓉打算將倚天劍傳與郭襄,屠龍刀傳與郭破虜,並囑楊芙二人的後代關注刀劍的下落,盡力使刀劍找到最佳歸屬。
郭襄察覺楊過來過襄陽,追問楊大哥的近況,黃蓉為安撫她,謊稱重劍是過兒送給襄兒的。幾個月後,郭襄終於察覺楊過與姐姐的情意,離開襄陽傷心地。因惱恨丐幫隱瞞楊芙的消息,至此與丐幫來往甚少。
郭襄四處遊蕩廣結朋友,後來襄陽城破父母殉國,再幾年後正式出家開創峨眉派。
郭襄繼承了劍。
郭破虜繼承了刀。
郭芙繼承了最直接的權力:丐幫實際控制權,並持續關注屠龍刀下落。
黃衫不出江湖,卻對江湖了如指掌,消息只能來源於丐幫。
這樣就解釋了古墓為何出現侍女。
這樣就解釋了在新版倚天中,君子淑女劍被獻出鑄造了倚天屠龍。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郭襄找遍大江南北而不得楊過蹤跡。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丐幫有事找古墓,而與峨眉不相往來。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郭襄不提姐姐歸宿。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黃衫女子有家傳九陰真經,能識別降龍十八掌,侍女以八卦排列,她隱居的地方外周有八卦樹陣。
這樣就解釋了在倚天中,黃衫女子處理倚天劍和屠龍刀就像處理自己家裡的東西一樣,力促明教得到刀劍。因為她本來就是郭家的人,並負有祖上的遺命。
除了上面的線索,倚天中還有一個巧合:
倚天中也有一個【楊芙】之戀,楊逍&紀曉芙
姓氏那麼多,偏偏姓楊;名字那麼多,偏偏叫芙,巧不巧?
再看另一邊
殷天正:
殷:隱
天:指皇帝
正:撥正
隱藏了蒙古皇帝為耶律家撥正。
殷野王:
殷:隱
野:耶,耶律
王:封王
隱藏了耶律家後來封王。
殷素素:素衣,人死後穿的孝服
和殷野王的寓意連起來就是:
隱藏了耶律楚材死後被封王。
殷離,殷無福,殷無祿,殷無壽:
如果殷天正暗喻蒙古皇帝,殷野王暗喻耶律楚材,那麼第三輩殷離、三個下人應暗喻耶律齊。
殷離臉被劃傷,耶律齊面頰被霍都打傷。
耶律齊夫妻分離後,無福、無祿、無壽。
暗指耶律齊的下場不好。
殷天正一家子的人名,都用上了。
耶律齊是個大好青年,在神鵰中出場的一回標題為【少年英俠】,有義氣,有擔當,勤奮努力,這樣一個好青年,只是由於家族的緣故,被老金黑成這樣,嗚呼~
峨眉派一直就知道刀劍的秘密,只有掌門知道,不可能對外人說。
但黃衫女子也一直就知道刀劍的秘密,合理的推測,她的秘密來源於家傳。
我如果是靖蓉,我也會將全身本事統統傳給郭芙。
郭芙這傢伙,除了笨,真沒一點兒缺點。
如果有了個聰明的老公楊過,那靖蓉真是太高興了。郭襄為什麼比不上她姐姐呢?
姐姐:15歲上戰場,到神鵰故事結束時她31歲還在上戰場,書中交待小龍女跳崖後的16年中有10年戰事不斷,她一直留著襄陽,可知她參加大小戰爭無數,實為大俠之女。神鵰中,郭芙大節不虧,知道事情緩急,從不忤逆父母,愛護家人,心懷俠義,不畏死,在與大小武曾有糾葛的情況下與耶律燕、完顏萍關係和睦,反應出她的氣度還是蠻大的,看似草包,實為璞玉,和郭靖一樣。
郭襄:根據歷史記載,神鵰故事結束後3年基本無戰事,三年後開始戰事不斷,倚天中介紹,恰在這個時候她在各地遊蕩(19歲後開始遊蕩),城破前五年戰事更緊,城破時她卻在川西,失了大節。
對比可知,郭襄比姐姐差遠了,同時郭芙又是長女,繼承上乘武功非她莫屬。
書中關於郭破虜的信息太少,不好分析。29歲時殉城,年齡太小。
根據倚天中的表現,郭襄沒有得到九陰真經的直接傳授。
倚天中,九陰有兩部,劍中是簡版(只有重要的幾招),而黃衫是原版,古墓中是殘本,所以,她武功的源頭只能是靖蓉。
而九陰完全版是前人精華,郭靖不可能不找一個傳人。很據黃衫的表現,她會更全的九陰,以這條線索分析,郭靖是通過古墓下傳的。
神鵰中的四個重要人物:男1 楊過 女1 龍女 男2 耶律齊 女2 郭芙
在《神》中,金庸詳細介紹了《射》中所有重要人物的詳細歸宿,按理說,在《倚天》中最起碼應該介紹《神》的4個重要人物的歸宿。可偏偏在《倚天》中,金庸就不介紹。其實就是幾百字的內容,為何如此惜墨?
不要怪老金。老金是沒法寫。為啥沒法寫?原因有二
1.在神鵰中,過芙之戀是暗線,如果在倚天中明確交待,就等於把神鵰的包子裡的餡挖出來,降低神鵰的藝術價值,因此只能以暗線的方式寫出來。
2.大俠一般不娶二妻,明寫會降低楊大俠的威望。
因此故意留白,讓讀者猜。其實,雖然用暗線點出,卻已經交待的很明白了。
郭襄為什麼愛對外人說姐姐壞話?答案:嫉妒。
然後在看看妹妹郭襄的嫉妒吧!!
1.)姐姐貌美。31歲的姐姐和16歲的郭襄同時出現在風陵渡,驚艷全場的是姐姐。不但如此,文中不止一次形容姐姐是「美貌婦人」,而對妹妹的形容是「文秀女子」。在美貌上,郭襄比姐姐差了一個檔次。
2.)姐姐更受父母的寵愛。最起碼,郭襄是這樣認為的。
原文:郭襄伶牙俐齒,最愛和大姐姊鬥口,說道:【「啊喲,你是嫁出去的姑奶奶,爹爹媽媽素來最疼你的。你又是下一任幫主夫人,誰有天大的膽子,敢來罵你?」】
看這酸溜溜的語氣。
美貌和寵愛,是女人不惜一切代價追求的兩件事,卻都讓姐姐占了!
美貌是天生的,但寵愛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為什麼郭芙更受父母寵愛?
亂石陣,黃蓉受重傷,郭芙不顧武功低微,提劍擋在母親與金輪之間;
絕情谷,黃蓉被公孫止打掉武器,郭芙護在母親與公孫止之間;
金輪偷襲襄陽,逼問郭芙郭靖下落,郭芙咬死牙關只顧拚命;
萬壽山莊,冒險尋妹;
楊太傅廟,拚死護妹…
15歲上戰場,31歲還在上戰場。
有這樣的女兒,換做哪個父母,都會心疼了肝疼!
而郭襄19歲追星,周遊全國!
黃衫女打敗周芷若後,和周芷若悄悄說了幾句話,就這三言兩語,周芷若就服了。
大概只有倚天屠龍的背後監視人,才有這能力吧。
郭靖原本是蒙古的金刀駙馬,但是後來娶了武林泰斗東邪的女兒,雖然郭家的祖產基本沒有,但是後來郭靖大開外掛,以不高的資質,學會了多項武林頂級武功,並修習了武林至尊寶九陰真經,華山論劍,成為新無絕之首,成為了一介武功蓋世的大俠。
後來統領群雄,在襄陽抗擊蒙古人的侵略,可謂一呼百應,也因此成為年輕時候的楊過仰望的楷模。
而黃蓉作為黃老邪的獨生女兒,擁有黃家唯一的繼承權。
所以郭黃兩家的遺產其實包括兩項,即武功智慧財產權這樣的文化遺產,以及物質遺產財產。
知識文化遺產包括:
九陰真經,黃藥師的武功絕學,洪七公的武功絕學,以及武穆遺書,這些武功秘籍的所在地,被刻在鐵片上,藏在了倚天劍和屠龍刀的夾層里。
後來倚天劍傳給了郭襄,屠龍刀傳給了郭破虜。
還有一項傳承的,嚴格的說既不屬於物質遺產和也不屬於文化遺產範疇,但是比這兩項更重要,那就是權力。
你看王位或者貴族頭銜,過去都講究世襲,這個很重要,只有世子才有權力承繼。這才是一個家族真正的象徵。權力可以說是凌駕於一切物質以及利益之上的。
對於郭靖和黃蓉來說,他們的權力承繼,就是對丐幫的統領權,傳給了大女婿耶律齊。
這個是郭靖和黃蓉傳給郭芙的。雖然後來經過世事多變,丐幫的幫主之位發生了變動,但是當初傳給耶律齊卻是不爭的事實。
郭破虜後來戰死,就不提了,至少這個統領權,郭靖和黃蓉完全無意於郭襄,因為後來丐幫出事,郭靖黃蓉傳下來的話也是有事找古墓,跟峨眉竟然是半點關係也不沾。
現在我來重點說說郭家這個遺產分配公不公平。
俗話說天下父母的心都是偏的,那麼具體到郭靖的遺產分配,到底更偏向誰呢?
按倚天屠龍記里郭襄的說法,倚天劍給了她,屠龍刀給了郭破虜,還特彆強調郭芙魯莽,沒有得到刀劍。從這個臨老還跟弟子說姐姐閒話的語氣里,就能聽出來郭襄的不平之心。
這種有怨氣的話郭襄少女時也有說過,比如對郭芙說什麼父母最疼你啦,誰能跟你比之類的。
這倒不是說郭襄多小氣,主要是天下子女沒有不希望得到父母最大的疼愛的,誰也不希望被父母忽視,這是人的天性。
郭襄既然能體察到,也從一個側面說明,郭靖黃蓉對於郭芙的確是有所偏愛的。
還有桃花島的重要遺產,五行八卦陣,傳給了誰?顯然不是郭襄,因為沒有任何提示峨眉的人會五行八卦陣,周芷若作為掌門人也不會。
而會五行八卦陣的人,是黃衫女,黃衫女的一次亮相,可以說是郭黃兩家文化遺產的全方位展示。
古墓派的武功一點沒有露出端倪,我很懷疑她到底是古墓派,還是桃花島派?
所以五行八卦陣也沒有傳給郭襄。
書中寫的很清楚,就是郭襄在少林寺和張三丰一起悟到的部分九陰真經,加上自己從前的雜學而成。
很明顯郭襄於郭家的遺產,就是得到了一個過路財神的名義,得了一把藏有武功秘籍路線圖的倚天劍,成為了江湖人爭奪的靶子,而裡面的武功在有生之年,一點沒有學到。
作為郭家的次女,她還不如黃衫女得到的多。
談到黃家的遺產,桃花島,居然有人說程英比黃蓉的後代更有資格繼承,下面我引用一句神鵰俠侶中原文,看看程英在黃藥師眼裡啥地位:
【晚輩這等年幼末學,實不敢說是桃花島弟子,只不過是黃老先生身邊侍候茶水的一個小丫頭罷了。況且直到今日,晚輩連桃花島也沒緣法踏上一步。】
書中也明確交待,程英沒有得到系統的武功傳授,程英的武功很多都是從【細微之處鑽研】得來的。
到黃藥師讓程英離開自己身邊,程英和陸無雙傷心隱居時,程英連桃花島都沒有緣法踏上一步。
黃藥師對程英如何,由此可見一斑。
而且黃衫女一出現,就是直接衝著周芷若去的,也使用九陰白骨爪打敗了她,然後拿出她懷中的包袱交給張無忌,叮囑他為國為民正該善用此刀劍,然後揚長而去。
這完全可以說明黃衫女此次的出現,就是為了完成黃蓉郭靖生前的願望,在合適的時機,將刀劍中的秘密交給合適的人選,祛除韃虜,恢復河山的。
那麼我就要問啦,江湖上關於倚天屠龍的爭鬥由來已久,黃衫女是如何監控,而且到時候就會知道誰爭得了寶刀劍,然後發現了秘密的,她整天去跟蹤,不得累死。
就拿周芷若這次得到刀劍來說,那是在荒島之上,周使計拿到刀劍,當時在場的張無忌都被蒙在鼓裡。後來回到中原,周芷若取得秘笈,偷偷習練,黃衫女又如何知道的?
如果說是跟蹤,難不成她跟蹤謝遜到冰火島?江湖上有什麼消息,她都馬上去跟蹤,還不得累死。何況世界之大,百年以來,所有的消息都能得到,然後都去跟蹤,如來佛祖也不見得能辦到。
所以我認為可行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黃衫女知道刀劍秘籍的埋藏地點,而且那是她的勢力範圍,百年以來,她家中的人只需在原地守株待兔,等人前來就可以了。
以前聽一個網友說,黃衫女出場太高調了,她能確定屠龍刀、倚天劍的歸宿,姿態也太高了。難道黃衫女是菩薩?他認為金庸寫得黃衫女有點假。
但現在知道了黃衫女的真實身份,那麼她的姿態就是合理的啦。她出場的排場,是金庸做的某些暗示。
金庸可以這樣寫楊過16年後相會:
「二人娓娓談到半夜,解衣而寢。醒來時日已過午。」
但金庸就是不給二人辦事的時間:
「兩人長談了一夜,直到天明,這才倦極而眠。醒來時日已過午。」
「直到天明,倦極而眠」,這是明明白白地告訴讀者,他們沒辦任何事。
金庸不是二流寫手,這種重要細節,金庸是不會疏忽的。
退一步講,就算金庸疏忽了,那怎麼解釋在新修版中,又特意將君子淑女劍給重鑄了。
金庸嫌質疑楊龍的人太少了?
再加上龍女40歲出谷,年齡太大了。楊龍這樣的夫妻,很難想像會有孩子。
郭芙16年來也沒生孩子,方便楊過在暗線中娶郭芙。
以前的版本金庸也是楊芙結合這個意思,否則黃衫女的各種行為解釋不通,只能用菩薩來解釋了。只有她是郭家的後人,才符合情理。新修版只是強調了神鵰末楊龍都希望再次見到郭襄,又重鑄了君子劍和淑女劍,使線索更明顯。
目前個版本的電視劇,都或多或少地黑了郭芙。就說06版吧。
06版是黑郭芙最少的一版,但還是在幾個地方與原著不同。
1.原著中,眾人鄙視楊龍的師徒戀,但郭芙從來沒有。但06版中,添加了郭芙鄙視楊龍戀的鏡頭,還是個特寫鏡頭。
2.原著中,亂石陣打完之後,是程英先馱了楊過走;06版中,是郭芙等人先馱了黃蓉走。這是很不一樣的,這樣安排,變成了郭芙把楊過當路人。如果按原著,程英先帶楊過走,那就是程英沒查看師姐黃蓉的傷勢。因此06版在這點上是洗白了程英,抹黑了郭芙。
3.楊過斷臂:06版中是郭芙狂怒,踹門而入,找楊過興師問罪;而原著是郭芙坐在楊過床邊,從爭執假許婚、丟嬰兒、汙衊偷劍、講半夜聽到姑姑的事、甩耳光、郭芙劍砍、楊過冷笑,是一步步升級到狂怒的。這個改動使郭芙的形象更加魯莽。
4.原著中有很多郭芙不要命地守護家人的情節,例如,亂石陣郭芙提劍護在母親身前等,這些在06版中也大多沒表現。
已經很欣慰了,其他版黑郭芙更多。
其實,楊過和郭芙兩個人都是極端傲嬌,明明想吸引對方注意,卻都是採用了相反的行動,造成兩個人都認為自己永遠走不到對方心裡去。一旦有一個人服軟,另一個立馬崩潰。
原版處理才是好的,郭芙什麼都得到的太容易,但是得不到楊過。同樣楊過也是如此。(個人認為楊過對小龍女並不是真正發自男女之情)
這樣挺好,看似圓滿的結局(小龍女沒死並且16年後和楊過又相見了)中隱藏一點點小小的無奈。各方的讀者都皆大歡喜。
所以不能這麼改啊。
下面,梳理一下楊芙之間的故事。
郭芙【笑】道:「【楊哥哥】,你捉這小黑鬼啊。」楊過聽出她話中有【嘰嘲之意】,激發了【胸中傲氣】,說道:「好,捉就捉。」當下將黑蟋蟀捉了過來。郭芙【笑】道:「你這隻小黑鬼,要來幹甚麼?想跟我的無敵大將軍鬥鬥嗎?」楊過【怒】道:「斗就斗,小黑鬼也不是給心【欺負】的。」將黑蟀放在郭芙的瓦盆之中。
楊過從幼年開始,只要見到郭芙就特別易怒,而且總覺得郭芙在欺負他。大家看看這段,把自己換成楊過,你們會覺得郭芙欺負自己,嘲諷自己嗎?郭芙好好地叫他「楊哥哥」,「笑」著跟他說話。
對比:小龍女對他一直冷冰冰一開始還要趕他出去。
對比:陸無雙見面就打,傻蛋笨蛋的亂罵,甚至對楊過動了殺心。
為什麼楊過不覺得被欺負了?自尊心受損傷呢?可見他潛意識中就是太在意郭芙對自己的看法,在意郭芙心中自己的地位。從楊過小時候開始,不管是真的還是他臆想出來的「郭芙輕視他」就是楊過心中的一個結。
在原著中,楊過初遇郭芙,郭芙是個非常美麗的女孩,楊過曾給她【採花兒】,和她斗【蟋蟀】,但這兩件事,都以不愉快告終,留下了遺憾。
而後,楊過希望姑姑下山,對姑姑說:「我【採花兒】給你戴,我【捉蟋蟀】給你玩兒!」
這是巧合嗎?
楊過和郭芙,發生過兩件不愉快的事,一件是【採花】事件,一件是【蟋蟀】事件。
幾年之後,楊過慫恿姑姑下山入世,對姑姑說:「我【採花】給你戴,我捉【蟋蟀】給你玩。」
如果在生活中,發生這樣的巧合,就可以質疑:「這種巧合能說明有愛情?真逗。」
但如果出現在小說中,就可以認為是作者有意安排的。除非作者寫第6章的時候完全忘了第2章的內容,但是可能嗎?
四年了,楊過仍沒有忘記【採花】和【蟋蟀】,並且,他希望讓姑姑代替郭芙,重溫一次。
楊過出古墓找姑姑,可以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楊過一路下山,第二天早上就遇到了陸無雙,一路上很快樂,他本來就是野外生存的強者嘛。第二階段,他覺得活在世上了無生趣,他上了雪山,餓了摘些野果,一個月後衣服破爛不堪,人形枯槁。
是什麼原因使他改變了呢?只因為他遇到了郭芙。
楊過與郭芙多年不見,【偶爾想到她】時,總紀得她是個驕縱蠻橫的女孩,那知此時已長成一個【顏若春花的美貌少女】。她一陣急馳之後,額頭微微見汗,雙頰被紅衣一映,更增嬌艷。她向雙鵰看了片刻,又向耶律齊等人瞥了一眼,眼光掃到楊過臉上時,【見他身穿蒙古裝束】,【戴了面具後又是容貌怪異】,不由得雙蛾微蹙,神色間頗有鄙夷之意
楊過【自幼與她不睦】,此番重逢,【見她仍是憎惡自己】,【自卑自傷之心更加強了】,心道:「【你瞧我不起,難道我就非要你瞧得起不可】?你爹爹是當世大俠、你媽媽是丐幫幫主、你外公是武學大宗師,普天下武學之士,無一人不敬重你郭家。可是我父母呢?我媽是個鄉下女子,我爹不知是誰,又死得不明不白……哼,【我自然不能跟你比】,我生來命苦,受人侮辱。你再來侮辱,我也不在乎。」他站在一旁【暗暗傷心】,但覺【天地之間無人看重自己,活在世上了無意味】。
這段就更是直白。二人長大以後,郭芙初見楊過時,他穿著蒙古人衣服,並且臉上帶了人皮面具。那人皮面具也是雙鵰常見道具之一,戴了以後人臉上毫無生氣,仿佛殭屍一般,所以郭芙見到這麼個怪人才會「雙眉微蹙,神色間頗有鄙夷之意」。
其實郭芙那時沒認出是楊過,只道是個蒙古怪人才鄙夷的。但楊過就能自卑自憐、傷心得「但覺天地間無人看重自己」「活在世上了無意味」,找姑姑的事都拋到腦後去了,折返上了雪山。
按說楊過從小過著乞丐的生活,受到的白眼肯定不少,而郭芙無意間一個非針對性的表情能令楊過傷心得覺得活著都沒意思了。如果不是自己非常在意的人,別人怎麼看都會一笑置之的。顯然楊過非常在意郭芙的。
楊過去郭家以前,故意滾了一身泥,又自己把臉打青了,還抓了一條血痕。這是唐伯虎化妝成乞丐點秋香嗎?郭芙會怎樣對待他呢?
郭芙【低聲軟語】:「【楊大哥】,你這就去安置罷,明兒我再找你說話。」楊過淡淡的道:「好罷!」隨著那莊丁出了書房,隱約聽得郭芙在發作武氏兄弟:「【我愛找他說話】,你們又管得著了?【他武功不好,我自會求爹爹教他。】」
看看郭芙見到落魄的楊過時的反應,可真比其他女子見到他時的反應好多了吧?叫他「楊大哥」,對他「低聲軟語」,即使他再落魄也「愛找他說話」,還要求郭靖教他武功。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郭芙的本性很好,她不是嫌貧愛富之人,她一開始對那樣落魄的楊過絲毫不嫌棄,反而非常親切友好。之後為什麼鬧到那樣劍拔弩張的地步,個人覺得跟楊過本人有很大關係。
當年看《神鵰俠侶》和《倚天屠龍劍》的時候,總有些不明白的地方,但看到這娃寫的,小編覺得好有道理啊…貌似就是醬紫…小夥伴們覺得咧?
想看更多有趣的文章和新聞????
來瀏覽我的「老道有情」的頻道吧!!!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