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健身新手都會犯的錯!甚至是部分老手...

90%的健身新手都會犯的錯!甚至是部分老手...

健身,不管是訓練、飲食還是作息,都需要科學合理的安排。大框架大家都明白,但是很多剛接觸健身的朋友並不了解為什麼要這樣做從而走入了很多誤區。關於那些誤區和細節,健友們是否都深諳其道?

天天練胸練手臂

這個問題多半出現在健身新手身上,小編健身的健身房就有不少這樣的健友,我的練胸日他在練胸練手臂,我的練腿日他還在練胸練手臂...或許這些健友覺得這些動作最簡單,又或許他們認為練這些部位充血效果最明顯?

記住:任何部位都不能天天練,包括腹肌。大肌群的休息生長時間至少要48-72小時。試想,你今天訓練把肌肉纖維撕裂,明天後天它還在修復生長,你又開始練同一部位又把它撕裂一次...這樣肌肉會得到生長嗎?因此,你需要秉著「大肌群至少休息48-72小時、小肌群至少休息24-48小時」的基本原則去制定合理的全身循環訓練計劃。

不練腿啊不練腿

腿部訓練的重要性小編幾乎隔三差五就會強調一次,就是為了健友們能引起重視。腿部訓練的好處太多:促進睪酮分泌、促進全身肌肉合成、提高力量、增加協調性...可能是因為練腿之類的深蹲實在太累了,剛接觸健身、甚至是練了一兩年的健友都不怎麼愛練腿。

記住:健身要以「全身各部位均衡發展」為主要訴求。而不是你認為哪個部位練起來最累就不去練某個部位。至於不練腿的嚴重性,小編之前寫過一篇文章:《健身不練腿,一定會後悔!》,點擊標題閱讀,推薦大家看一遍。

追求重量不在乎姿勢正確與否

臥推180,深蹲230...伴隨一陣「痛徹心扉」的喊叫...一眼望去,力量訓練區的那個某某某真的太牛逼啦!小編並不是反對大家沖大重量,大重量在平台期或是沖圍度時是很有必要的,但是這裡有個前提:你必須在姿勢做正確的情況下才去沖大重量。反之,你所追求的大重量就沒有意義。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寧輕勿假」!反觀有很多健身健美高手都提出過,小中重量同樣可以帶來很好的泵感,為肌肉帶來很好的增長。

記住:做動作時要全神貫注在目標肌肉部位的感受,每做一個動作,你都要感受到目標肌肉部位的發力與受力。每做一下動作,你必須全程控制,這樣才能充份的刺激到肌肉,而不僅僅是形式般的舉上或者舉下...

不重視營養更不重視休息

初學者在健身時容易造成一種錯覺,什麼錯覺呢?就是在訓練的時候,肌肉充血了,塊頭變大了,因此你的潛意識裡錯誤的認為這就是肌肉增長了。剛健身的健友們千萬不要有這個「錯覺」。我們來重溫一下肌肉增長的簡單原理:訓練破壞—營養修復—休息生長,而「訓練」只是破壞撕裂,這只是肌肉增長的第一個環節!

記住:肌肉的生長是發生在健身房之外的!你訓練時做得再好,如果飲食和睡眠兩個環節出了問題,也等於徒勞!

其實大家沒必要把健身的難度想得太複雜。不管你是新手還是老手,我們都應該秉著「全身肌肉均衡發展」的目的,科學的安排訓練,合理的攝取營養,當然,還有充足的休息與睡眠...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98716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