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近年慢慢形成了兩種建隊思路:選秀或者巨星抱團。
選秀模式的代表是雷霆,他們依靠自己在2007-2009連續三年選秀出來的杜蘭特、威斯布魯克、和哈登,將雷霆從魚腩變成了豪強,並殺進了總決賽;這兩年勇士又稱為聯盟另一支接近無敵的球隊,他們的庫里、湯普森、格林和巴恩斯也全是自己選秀選來的。
而選秀模式需要忍耐,他們需要經歷多個賽季的墊底命運,用優質選秀權去選擇那些具有潛力的新秀,當然你還得有眼光,不然選到了本內特就是狀元簽又有啥用?
所以更直接的方式還是巨星抱團,這種多巨頭模式,通過巨星組隊,形成強大的統治力,並吸引那些為了總冠軍甘願接受底薪的即戰力球員。
凱爾特人在2007年夏天組建了三巨頭模式,並大獲成功。在前一個賽季,凱爾特人只獲得了24勝58負,戰績東部墊底,於是夏天他們拿出了血本,送出了幾乎是皮爾斯以外的整支球隊,換來了雷-阿倫和加內特,並在當個賽季就獲得了總冠軍。三巨頭組建的第一個賽季,凱爾特人就從上賽季的東部墊底變成了全聯盟老大。
凱爾特人的成功,讓許多球隊看到了奪冠的新希望。熱火也在2010年夏天,也組成了2003年一代的新三巨頭,詹姆斯、韋德和波什的組合成立那刻起就成為聯盟公敵,因為他們的強大。此後的四年熱火都殺進了總決賽並2次奪冠。
即便在重回騎士之後,詹姆斯的球隊還是堅定不移地採用了三巨頭模式,他們送走了兩名狀元秀,換來了樂福,是的,相比於等待威金斯的成長,他們更願意立馬就可以投入戰鬥的樂福,這就是三巨頭模式的本質,快速獲得爭冠的資本。騎士也是立馬從魚腩球隊變成了總決賽有力爭奪者,順利殺進了決賽,只是他們遇到了更強的勇士。
2012年,依靠選秀模式崛起的雷霆總決賽中輸給了三巨頭模式的熱火;2015年,同樣是選秀模式的勇士戰勝了三巨頭的騎士。
但要說呢,巨星抱團,可也不是近年才流行的東西。在1998年,喬丹退役之後,NBA會是誰的天下呢?誰也不知道,但是他們知道,當喬丹第一次退役時,是奧拉朱旺拿到了兩連冠,於是,離開公牛的皮蓬,和之前就已經加盟火箭的巴克利,選擇了在休斯敦抱團,組成了恐怖的前場三叉戟;在這之前,火箭在1996年就組成了德雷克斯勒、巴克利和奧拉朱旺的三巨頭。不過,火箭的這兩個三巨頭組合,都未能再次殺入總決賽,他們輸給了爵士和湖人。
三巨頭不算恐怖的組合,聯盟還有過更恐怖的四巨頭。
2003年,湖人組成了「F4」組合,在奧尼爾和科比的OK組合的基礎上,卡爾-馬龍和加里-佩頓這兩位歷史級的球星,事實上,這個21世紀最恐怖的四巨頭組合,也在當個賽季打進了總決賽,只是他們輸給了平民球隊活塞。之所以說這個湖人四巨頭是失敗的,因為他們的起點本身就很高。在此之前,湖人在奧尼爾和科比的帶領下,已經獲得了三連冠,但是在2003年季後賽中湖人被馬刺淘汰,於是湖人在2003年夏天組成了四巨頭,在已經足夠強大的基礎上,新的四巨頭並沒有為湖人帶去總冠軍,臨時拼湊的四巨頭,並沒有形成良好的化學反應,內部矛盾重重,賽季結束後,四巨頭解體,只有科比一人留在了湖人。
其實這麼回看過去,三巨頭的球隊,往往會在短期內迅速獲得預期的優異戰績,但是輝煌來的快走的也快,巨頭一旦解體,球隊迅速滑落,而雷霆和勇士,他們將會長期成為一支有總冠軍競爭力的球隊。
這篇文章說到這裡,一直都沒有提到另一支球隊。這支球隊從1997年開始,年年進入季後賽,除去縮水的兩個賽季,他們每個賽季都至少獲得了55勝,是綜合來看聯盟近20年最穩定也是最好的球隊,他們的幾個主力球員,也都是通過選秀而來:1997年的狀元秀,1999年的第57號秀,2001年的第28號秀,以及2011年第15號秀。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96312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