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福德拿到23分16籃板6助攻5蓋帽3搶斷!
這是他職業生涯首次拿到23分16籃板6助攻5蓋帽3搶斷!
文/昌成格
籃球場是個神奇的地方,總是能誕生各種記錄,並不斷被後來者打破。不過,在為眾多記錄感到驚奇、振奮的同時,我們也會經常面對一些讓人「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數據統計:
1、「XX年來首人」系列
「某某球員在今天的比賽中得到XX分XX籃板XX助攻XX搶斷XX蓋帽,為NBA歷史上XX年來得到XX分XX籃板XX助攻XX搶斷XX蓋帽的首人」。
這樣的數據統計本身沒有任何問題,它神奇的地方在於,這個統計中的所有「XX」都是可以任意更改和增減,而保持該球員的名字不變的。換句話說,還是用該球員的這些數據,只要願意,通過更改或增減這些「XX」,就可以製造出很多種不同的記錄。怎麼樣,是不是真的很神奇?
2、「職業生涯首次」系列
「某某球員在今天的比賽中得到XX分XX籃板XX助攻XX搶斷XX蓋帽,為該球員職業生涯首次得到XX分XX籃板XX助攻XX搶斷XX蓋帽」。
這款雞肋與上一款有「異曲同工之妙」,不過將該球員與歷史上其他球員的對比變成了與他自己的對比而已。我們可以調侃一下:其實該球員的每一場比賽數據貌似都適用於這一記錄啊,只需要將後半句改為「為該球員職業生涯首次在XXXX年XX月XX日(比賽當日)得到XX分XX籃板XX助攻XX搶斷XX蓋帽」!
3、「替補登場砍下……」系列
「某某球員在今天的比賽中,替補登場砍下XX分XX籃板XX助攻XX搶斷XX蓋帽,史上再無他人」。
乍一看,該球員的數據確實非常亮眼,再加上是在作為替補的有限時間內得到的,確實厲害!
——嗯?不對,等等,他打的時間不長吧?讓我們來查一下:嗯,只是替補登場45分鐘而已!
——什麼?45分鐘?原來是偽替補啊!
是吧?仔細一看,才發現這項紀錄似乎選擇性忽略了上場時間這項重要數據。
4、「摺合成36分鐘」系列
「某某球員在今天的比賽中登場10分鐘,得到XX分XX籃板XX助攻XX搶斷XX蓋帽,若摺合成36分鐘數據,將是可怕的XX分XX籃板XX助攻XX搶斷XX蓋帽」!
這種統計往往用於新秀球員。也是,新秀一般上場時間都不太長,所以需要摺合一下。這種記錄倒是清楚列出了上場時間,不過貌似忘掉了另兩項技術統計:失誤與犯規。比如,雖然其他數據不錯,可是在有限時間內拿下5失誤5犯規,恐怕不是太值得誇獎吧!
當然了,新秀失誤與犯規多一點實屬正常,這是他們成長的代價。不過這樣的數據統計嘛,稍稍有點以偏概全了。
5、「X扣籃」系列
以上4種都是產自美國的進口雞肋,下面這款並不多見,是純國產雞肋。
「賽後統計:某某球員得到XX分X扣籃XX籃板XX助攻XX搶斷XX蓋帽」。
也難怪,中國的國情與資本主義國家不同,我們一定要堅持中國特色。看到這樣的統計,才恍然大悟,原來扣籃數也是一項重要的數據!
所謂「數據最不會欺騙人,數據最容易欺騙人」。此時,我腦袋裡響起了趙本山那標誌性的聲音:「別看廣告,看療效」!也許,在這些數據統計後面,也應說明:「統計僅供參考,別光看數據,請看比賽」!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