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壓是一個頗具技術性的問題,而且它是你的山地車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關於輪胎壓力有很多討論。「胎壓當然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世界知名輪胎廠商Schwalbe的北美銷售經理Henry Horrocks說道。
一條輪胎如果超過了最大能承受胎壓,不會像氣球一樣爆炸開來,而是輪圈首先會承受不住。不是每一個輪圈出廠都是一模一樣的,一些能承受很高的胎壓,一些卻不能。生廠商無法知道你得到的輪圈是怎樣的。因此,他們輪圈的最大能承受胎壓的記錄一般都是較為保守的。
對於山地車愛好者來說,最大能承受胎壓不是困擾他們的問題。因為他們一般都會使用比這個數值低的胎壓,而且騎行都會很順利,特別是使用無內胎系統。
為什麼要比最大能承受胎壓低?這當然是因為在山間騎行輪胎能滾動的穩健,吸收更多的不穩定因數,而且能更舒適。一些學者對於最大胎壓很有研究,但是來到了山地車的世界,找到一個理想的胎壓似乎就很難了。
最大的輪胎壓力是衝擊車圈,而最小的輪胎壓力無疑就是衝擊這車手你了。當胎壓過低,騎行時會輪胎滾動就會很慢,甚至剝離輪圈,爆胎。所以,最小的胎壓車手們也應該記著。
最大和最小胎壓都在輪胎側面標識
以下我們就來歸納6個我們認為影響胎壓的因素:
1.車手體重:一條輪胎的表現很視乎車手的體重而定。例如一個66KG的車手使用26X2.2的輪胎可能發現35PSI的胎壓會太硬而且缺乏抓地力。相反地,一個113KG的車手騎上相同的車就會發現胎壓過低了。
2.輪胎的體積:輪胎的體積和胎壓的關係密切。一條輪胎的體積會決定它能表現的如何。35PSI在一條700X25MM輪胎上會感受到很平,但在26X3.8的輪胎就會很扁,車手直接感受到石頭的存在。
胖子和瘦子裝的空氣肯定不同吧!
3.地勢:你平時騎車的地形是如何?是軟泥土地?還是布滿岩石?如果是後者,你要考慮下打高點胎壓防止輪圈受傷和爆胎。
碰到岩石陣了?適當提高胎壓,以防防止輪圈受傷和爆胎
4.騎行風格:你越是玩得狠,就越會發現你需要更高點的胎壓。如果你騎得很溫柔又不同了。你會挑路線來避開岩石陣?你會保持你的輪胎在路上還是喜歡飛躍?
5.輪圈寬度:輪圈寬度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一個寬的車圈當然能更好地支持輪胎,因為它能允許你使用更低的胎壓從而防止輪胎脫離。
6.胎的結構:一條輪胎的組合成分會決定這條輪胎的表現,這裡涉及到輪胎的TPI值,TPI簡單來說就是輪胎的密度,一條高TPI的會比一條低TPI的輪胎來的更柔軟。
到這裡,你會發現你需要提高胎壓的同時你要考慮TPI的因數,值得一提的是無內胎系統的胎壓通常都會較低,以確保和有內胎的系統有相似的表現。
找到合適你的胎壓,請謹記以上6個因數,去多實驗。記得,帶上氣泵,帶上朋友,去山裡撒野的時候同時細細感受胎壓變化帶來的差異,你就會找到正確的胎壓。
輪胎上面的標識含有信息量很大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92772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