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運動如同跑步、游泳、打籃球、健美操一樣,可以加速呼吸,加強吐故納新,屬於健康的有氧運動。在工作停止後的餘暇時間,或週末和假日,騎著自己心愛的山地或者公路車自行車出行,當然這是一件既鍛煉身體又可以緩解工作壓力的樂事。
在騎行中進行踩踏時我們主要是依靠腿部力量來越過爬坡,控制速度。在反覆上坡和下坡時我們的韌帶也在不同的踏平下工作著。如果你是一名騎行的新手,或者是一名年齡偏大的騎行家,在專項力量較弱的情況下要注意一下降低運動平率,因為強度較大的踩踏平率有可能會帶來運動傷害,最有可能導致韌帶損傷。
韌帶損傷也是很多不同項目的運動員發生率最高的運動傷害,韌帶主要是連接兩塊骨頭的組織。是可彎曲,纖維樣的緻密結締組織。它附著於骨骼的可活動部分,但限制其活動範圍以免損傷。人體在負重活動或體位變換時,肌肉、韌帶、筋膜、滑膜等受到牽扯,當關節扭轉或肌肉驟然收縮時, 可使少數纖維被拉斷、小關節微動錯縫,形成拉傷。
通常來說騎行導致韌帶損傷是由什麼因素而起呢?
(1)質的因素:有些沒有經歷過大強度騎行的車友和還處於在騎行運動的入門時期內的車友,也許還不清楚自身的體能條件而選擇不適宜的騎行強度,結果損傷的發生率較高。
(2)量的原因:騎行時間過長、運動量過大、運動頻率過高等導致的機體過渡疲勞,也是韌帶損傷的主要原因。過度的騎行運動是由於車友接受的負荷量太大,使機體未得到充分恢復所致
在騎行中我們最容易發生的韌帶損傷有兩種;胯下韌帶損傷;膝關節韌帶損傷
胯下韌帶損傷在騎行中最多發生在大腿外側。由於我們騎行運動時喜
歡較快提高速度,所以很多車友比較喜歡採用搖車起步進行急性發力的方式踩踏,這種踩踏方式可能會導致大腿外側的肌肉拉傷因為急性發力時7大外側肌肉(縫匠肌、股直肌、股外側肌、股內側肌、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會同時發力,其中股外側肌是外側發力最大的肌肉,也是最有可能導致拉傷的肌肉。所以在我們騎行之前可以先做一下腿部的伸展運動,讓肌肉先活動一下,充分增強肌肉的彈性後再進行急性發力,就不易發生拉傷。
膝關節韌帶損傷主要是由運動踩踏時間過長、運動量過大、踩踏平率過高等導致膝關節肌肉疲勞後拉傷。主要由膝關節的內、外側副韌帶損傷由於騎行時接受的負荷量太大,使機體得不到充分恢復所致。我們需要在上一次的騎行結束後一定要休息,讓機體得到充分的恢復後,再次進行騎行運動。尤其是對於喜歡長途旅行的騎行者在進行長時間的踩踏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休息,使肌肉得到放鬆,降低關節的疲勞。
戶外騎行中不慎遇到韌帶損傷我們要如何應急處理呢?
當關節韌帶損傷後,會出現局部腫脹,伴有疼痛、壓痛,有皮下出血,出現部位青紫。早期正確處理關節韌帶損傷非常重要。因為韌帶組織不易再生恢復,如果處理不當或誤診而轉成慢性疾病,可能遺留功能障礙,且以後易再次扭傷。
急性的韌帶損傷發生時,要立刻停止運動,以減少出血。盡量能在最短的時間裡用冷水沖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可以買冰凍的礦泉水)冷敷損傷部位以達到止血的目的。然後覆蓋繃帶(緊急情況下可用衣物布料)把損傷部位加壓包紮防止腫脹。等待24~48小時後,損傷部位的內出血已停止,這時可用溫毛巾熱敷或按摩以消腫和促進血液吸收,當使用溫毛巾熱敷時,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太長,按摩時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滲出、水腫或發生再出血。為了促進關節功能的恢復,當沒有疼痛感的前提下建議進行一些低強度的活動。(我個人建議配合使用三七活血膏,貼於患處,活血化瘀,促進軟組織再生。基本痊癒後,應加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練習,促進損傷部位恢復更多的活動能力)。韌帶完全斷裂或懷疑並發骨折的,在加壓包紮後必須撥打120及時送往醫院治療!
預防騎行時發生韌帶拉傷的伸展運動(圖)
鶴立式
1. 靠著車子或牆平滑身體,用左手從背後抓住你的右腳。
2. 輕輕地把手向上拉離臀部,靜態拉伸。
3. 保持手拉的位置,站直―― 不要彎腰。
4. 要收縮肌肉,就用腳把手推開,開始時輕一些。
5. 另一條腿重複以上動作。
三角式
1 . 靠著自行車或牆向下彎腰。
2. 把腿向前伸直,前腳離車18 英寸。
3. 另一腳在正後方。後腳離的越遠,拉伸的強度也越大。
4. 把身體重心移向前腳,把上身向下壓。你應該感到前腿腿窩處被拉伸。
5. 要收縮肌肉,就把前腿收回來。
6. 另一條腿重複以上動作。
俯背式
1. 抓著自行車或欄杆以保持平衡,把身體重心移向手臂。
2. 讓頭處在伸直的手臂之間盡量下垂從而拉伸背闊肌。
3. 要收縮肌肉,就把手放低。
4. 使用自行車平衡身體,下蹲並保持腳踵不離地
5. 讓臀部盡量下落貼近腳踵。保持這個姿勢30 秒(這個姿勢沒有收縮動作)。
推牆式
1. 後退伸直,前腿承受重心,斜靠牆。
2. 後腳踵保持不離地,腳趾向前。
3. 你的臀部越靠前,小腿的拉伸強度越大。
4. 要收縮小腿,就推牆好像要用腳把它推開。
5. 換另一條腿重複以上動作。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