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自己的需求選車
關於如何選車,我們先從常見的種類講起,一般包括山地、公路、混合型以及城市/通勤自行車。接下來就是要問問你自己的騎行目的了。也就是你通常在什麼樣的地方騎車,你一般騎行距離是多少,想要你的自行車達到怎樣的目的?
如果你更享受跳離地面的飛馳感,那很簡單:直接選擇一款山地車,車輪寬一點,輪節多一點的輪胎,平把、強有力的剎車還有避震效果極好的減震器。然後你需要決定的就是減震器的避震行徑了(基本上是4——8英尺之間),至於車輪的大小一般是選擇26、27.5或者29英寸。相對流暢的「trail」值所需的避震行程就短一些,這樣你選擇的車輪就要更大、更穩。
如果你大多數的騎行路況是在普通的平路上,那你的選擇就更多了。選擇什麼車,完全取決於你想達到的目標,你可以選擇公路、通勤車或者混合型。大多數的公路車車輪更加光滑、更細,手把的線條更彎曲,你在車上的姿勢也就更競技,公路車追求的是速度。混合型則強調的是舒適感和穩定性,而這些是通過厚度適中的車輪和相對直立的騎行姿勢得以實現的,它讓你在城市的街道和路面騎行時更加舒適簡單。通勤車的種類很多,有很老式的,也有很潮的,它們通常都具備城市車的特徵,有一個車筐,車架的設計是直立型的,但是傳動系統就稍微差一些,有的還沒有變速。
*不僅僅在自行車這點上討價還價
購車前一定要想好自己想要投資的金額。然後除此之外,還要預留大概買車錢的三分之二。因為你可能會想要買一些附帶品——因為不管你出多少錢,你還是要買一些基本的配置,比如頭盔、打氣筒、水壺架和水壺。
*「適合你很重要」
如果不合適你的話,就算是一輛頂尖的自行車,給到你也是悲劇。任何一個優秀的賣家都會幫助你找到適合你尺寸的自行車,然後至少在以下幾點上幫你做調整:坐管高度、坐墊位置、手把高度以及reach值。
好一點的情況是找一家有專門的測量工具,幫你測量購車時所需要的身長尺寸等一系列數據,然後根據你的具體情況,在不同的車子上作調整,必要時還可以幫你換掉不合適的配件。
當然這種服務通常是要額外花錢,所以這點也是你要討價還價的地方。當然要注意:有時候零售商會在一些過季的,形狀怪異沒什麼人買的自行車上大打折扣,千萬要頂住誘惑,除非那自行車確實適合你。
*這樣做是Ok的......
帶著你的老車,跟車店裡的人解釋你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
讓車店的銷售人員不要講行話或術語,講一些你聽得懂的。
做決定的時候要考慮美學因素——當然是在不影響配件本身的性能的前提下。
*多試幾款樣車
買自行車其實和買房,買小車很像,你很少會買你第一款看到的車。如果你現在還騎著車庫裡,高中時代就有的的陳年舊車,那當你要換自行車的時候一定覺得每個都很好,都很新奇,但僅僅是因為現在的技術已經比當年的好太多了。
另一方面,在車店裡擺的任何一輛不熟悉的車子也許都不對你胃口,因為它們長得跟你想像的不一樣。所以不管你是前者還是後者,最好都多試幾款,再做決定。
*縮小購買範圍
根據你的預算和你對車的需求,盡量在三種類型的車之間鎖定自己的目標啊。選定後,至少要在你想要買的車上試騎15到20分鐘,如果條件允許的話。
當然在試騎之前,最好讓店家幫你的自行車做一下調整,然後讓他稍微知道你一下這輛車該如何操控。因為如果你從沒用過的話,可能對各種配件的性能不熟悉而導致誤操作,嚴重的話試騎的時候可能還會不小心摔傷。
*穿平時的騎行服測試自行車
在試騎和fitting(身體數據測試)方面,最好穿著平時騎車會穿戴的衣服和鞋子。因為你穿牛仔褲測出來的效果會和騎行褲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別。
*實體店買車的好處
網上購物的時候討價還價並沒什麼不好。但想想實體店的那些優點吧。除了有自行車調節和身體數據測量的環節之外,還有試騎,而且店家會保證組裝的質量,在允許的情況下,在一段時間內,還會免費提供調節車子的需求,而且不管是買配件還是買整車,有時候也會打折。
而且在實體店購車能夠從店家和其他專業的騎者那裡學到不少專業的知識。「我們會邀請我們的客戶參與到我們的騎行活動中」,一位店主說,「這對於菜鳥而言,是再好不過的禮物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8994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