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歷史十大冷門神蹟數據!一人三20!

導語:說到神蹟數據很多人就會想到張大帥的100分,科比的81分和三節62分,麥迪的35秒13分,克萊的單場37分,這些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神蹟,今天小編給大家普及十大神蹟冷門數據!

1.老實人也有春天——托尼-德爾克的50分之夜

畢業於肯塔基大學的托尼-德爾克長著一副老實人的臉,紮紮實實讀完四年大學後,帶著大學最後一年場均17.8分的數據被夏洛特黃蜂隊首輪16順位選中。前4個賽季輾轉4支球隊,全部是賽季中段打包出售。經歷了前一個在國王隊不那麼順心的賽季後,2000-01賽季,他來到賈森-基德坐鎮的太陽隊。

1.83米德爾克並不是一個純粹意義上的投手,實際上在國王隊時他的三分命中率只有22%左右。你可以這麼想像:他是個簡化版的AI。

2001年1月2日那晚的53分來得併非毫無徵兆,要知道德爾克的對手正是老東家國王。這就像,見到老情人時,你總想表現出最好的一面。

神奇之處在於,在這個夜晚德爾克僅僅出手一次三分球還沒進,靠著2分球26投20中的火辣手感以及15罰13中,他砍下53分——基德順道刷下17次助攻。

但是,太陽隊沒有贏球,反而以4分之差輸給國王隊。不過,記者們賽後一股腦湧到太陽隊更衣室採訪德爾克,勝利者反而乏人問津。此後德爾克得到一個「德爾克大錢包」的綽號。

2.一生意外——大O的賽季場均三雙

如果說德爾克是一次意外,那麼大O羅伯特森的一生都是意外。

作為一個黑人,羅伯特森在他那個時代遭遇到不少種族歧視,偏偏他又來到密爾沃基,為一座白人城市打球。他把大學的習慣帶到職業賽場,把隊友連帶對手一起罵,他不允許任何人搞砸他的比賽,他一生都在力求最完美的結局。幸運的是,他做到了。

1961-1962賽季,「大O」出戰79場比賽,拿到41次三雙,並成為NBA歷史上唯一一位賽季場均三雙的球員——30.8分12.5籃板11.4助攻。在如今一個球員刷一場三雙就被媒體大書特書的時代,羅伯特森的數據簡直閑庭信步——他每場都這樣幹,就是沒人防得住。

忘了說一聲,這是他的第二個職業賽季,前五個賽季他的場均數據也是三雙。對於往事,羅伯特森說:「那時候沒人叫那是'三雙'或是其他任何名字……我從來也沒當回事,直到人們開始把這些與魔術師聯繫在一起。」

這麼說吧,再過哪怕一百年,我也不相信有人可以在NBA賽場拿到這樣的數據。

3.其實不想走——斯凱爾斯的單場30次助攻

1990-91賽季,斯科特-斯凱爾斯在奧蘭多魔術隊也算個人物,是球隊的得分王(17.2分)和助攻王(8.4次)。但他實在算不上狠角色,他在職業生涯前幾個賽季輾轉密爾沃基、印第安納和奧蘭多。

這個賽季又傳出他將被球隊打包送走的消息,而這個來自印第安納的「鄉下人」相信,「戰鬥到最後一刻就是勝利。」他不想走,他決定讓球隊大吃一驚。

6勝22負的掘金遇上6勝23負的魔術,怎麼看都不像出神數據的比賽。但是「掘金隊不喜歡防守,剛換教練,傷病很多。」怎麼看都是個理想的對手,而且斯凱爾斯的第一次傳球就馬上轉化成一次助攻。

不得不承認,那晚斯凱爾斯的隊友非常給力,幾乎命中了所有傳球。1978年,凱文-波特的29次單場助攻紀錄已經塵封了13年,斯凱爾斯拿到29次助攻的時候,現場15079名觀眾開始期待見證奇蹟。比賽還剩19.6秒,雷蒙德斯接到斯凱爾斯的傳球果斷跳投,球在籃筐上彈了一下最終還是滾進網內,現場頓時沸騰,小人物的30次助攻就此名垂青史。

是什麼讓斯凱爾斯如此瘋狂?他在賽後說:「我想(通過表現)告訴大家,我在奧蘭多感覺很好,我哪兒也不去。」

4.只差一球——唐耶-馬紹爾的單場三分紀錄(之後科比也平了該記錄)

大學時代,唐耶-馬紹爾算個人物,拿過NCAA大東區最佳球員。選秀時,他第四順位被森林狼摘下,算是一個很好的開局。然後,他逐漸成長為一名還算合格的角色球員,絲毫看不出哪怕一點明星相。直到2005年3月13日。

按說馬紹爾這樣的身高(2.08米)加上頗為不俗的運動能力,還是頗有潛力的。別忘了馬紹爾來自康乃狄克大學,一個盛產射手的地方。

作為一個長人射手,馬紹爾在2004-05賽季的三分球命中率為41.6%,看上去他打破紀錄並非偶然。那晚他三分出手19次命中12次,順道還拿下10個籃板3次搶斷,表現可謂「亮瞎眼」。馬紹爾本有機會打破科比單場12次三分命中的紀錄,奈何他最後兩次出手都沒能命中,否則他將獨占此紀錄。

神奇的表現未能阻止他繼續漂泊,之後一個賽季他被交易到騎士隊,從此狀態也逐漸下滑,唯一值得安慰的是,他在2007年隨隊打進一次總決賽罷了。

5.掐住命運的咽喉——雷吉-米勒8.9秒8分

在麥迪時刻出現之前,米勒時刻是NBA歷史上最經典的逆轉絕殺奇蹟。紐約人一向高傲,印第安納在他們眼裡就是鄉下,但他們總是忘記了,鄉下人的骨頭是最硬的。1995年5月7日東部半決賽第一場,步行者做客紐約,比賽還剩19.7秒時尼克斯依靠罰球以105比99領先6分,步行者中鋒施密茨坐在板凳上臉色鐵青。紐約球迷豎起大大的D字象徵防守贏得總冠軍,大家都認為比賽結束了……一次暫停之後,步行者給米勒布置了一次45度角三分戰術,米勒張手命中,就像是完成一次隊內訓練投籃。這一球顯然讓尼克斯有點發懵,步行者隨即展開全場緊逼,尼克斯球員在慌亂中居然將球傳到米勒手上,他撤步三分線外,又命中了!這時比賽還剩13.2秒,米勒用了6.5秒追平了比分。這時候步行者球員一個低級犯規將斯塔克斯送上罰球線,步行者主帥拉里-布朗緊張地布置著戰術,那邊的帕特-萊利還在故作鎮定,現場評論員覺得步行者會在加時賽佔據一點優勢……這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斯塔克斯居然兩罰不中,但是尼克斯的「擎天柱」尤因搶下前場籃板,繼續投籃不中,從三分線外衝進進去的米勒在亂軍中居然搶到籃板還造成尼克斯犯規——這時候萊利也看呆了。給米勒送上犯規的不是別人,正是兩罰不中的斯塔克斯。老辣的米勒不會傻到犯和對手同樣的錯誤,他穩穩命中罰球,又全場追擊尼克斯後衛安東尼,將對手逼至角落甚至倒地,最終從驕傲的紐約人眼皮下砍走一場勝利。賽後米勒依然站在場上大聲咆哮著,這一次他沒有掐脖子。

6.神才能夠完成的數據——威爾特-張伯倫單場22+25+21(100分說的太多)

神往往無法理解凡人:「你們為什麼這麼弱?」就像張伯倫無法理解某些隊友:「你們為什麼一場比賽都得不到10分?」

媒體也喜歡那他的數據說事兒,即使單場100分,賽季場均50分,拿過8次雙40之後,依然有人質疑他是「一人球隊」,永遠不會傳球,是籃球黑洞。

為了證明自己和那些凡人的愚昧,張大帥在30歲時為自己畫了一道分水嶺。

1968年2月3日,在76人主場光譜球館迎戰活塞隊時,威爾特-張伯倫單場比賽得到22分25個籃板21次助攻。沒錯,NBA歷史上有無數次三雙甚至有那麼幾次四雙,但是「雙三雙」或者叫「三20」是史上絕無僅有的——張伯倫的這個數據絕對不屬於凡人,真正的神數據真的只能屬於神。參加了那場比賽活塞傳奇名宿戴夫-賓感到不可思議:「威爾特像瘋了一樣地傳球,有時候他表現的就像球很燙手一樣。」

7.最有效率的表演——凱文-馬丁11中敲定50分

凱文-馬丁是個中國球迷熟悉的名字,源於他在火箭隊打過幾個賽季。他是個能突擅投的球員,也是極端重視個人效率的傢伙,他不是全明星卻經常有著全明星級別的演出。他不能扛起一支球隊,卻讓球隊無法輕視他的存在。他的成名戰出現在2009年4月22日,在國王與勇士的彪分大戰中馬丁豪取50分。經典之處不在於單場50分,而在於馬丁得到50分只用命中11球,之前的紀錄是阿德里安-丹特利在1980年和威利-伯頓在1994年創造的命中12球得到50分。當場比賽馬丁22次出手11中,但是馬丁全場騙到26次罰球並且命中23個。這其實才是他的絕技,依靠弱不禁風的身體素質,馬丁在對手球衣沾上皮膚的一瞬間就能東倒西歪,裁判不吹犯規都不好意思,然後他從腰間掏出皮球甩向籃筐,運氣好還能打三分呢!靠著這個絕技,馬丁得到「K-Mart」的外號,表示只要他願意,就能像從超市取東西一樣騙到罰球。

8.流血不流淚——傑里-斯隆414次技術犯規

NBA帶技術犯規之王是誰?「天尊」華萊士老師?不對。惡漢巴克利?不對。丹尼斯-羅德曼嗎?抱歉,繼續不對。下面有請該獎項獲得者出場——傑里-斯隆。

球員時代的斯隆就是個狠角色,綽號「硬鼻子」。你想想一個人連鼻子都硬,那會硬到什麼程度。賽場他可以隨時撂倒侵犯他的對手,血流滿面不下場那是常事。從1979年轉行製服組之後,斯隆為公牛服務到1982年,之後一年成為爵士隊球探,1984年單位球隊助教,1988年被任命為主教練。

鮮為人知的是,他是NBA歷史上最偉大的技術犯規王,從上世紀70年代至今,斯隆累計獲得414次T,堪稱「T中鼻祖」。大多數T他都是穿著西裝得到的。老實說,爵士這樣缺少商業明星又偏安鹽湖城的小球隊總是會被聯盟打壓,裁判的不公正吹罰總是會惹怒斯隆,你看他張牙舞爪朝裁判衝過來,膽小點的立馬吹出一個T,再問候一下裁判「你媽好嗎?」馬上又是一個T,這樣說來,斯隆脾氣固然暴躁,但他成為技術犯規之王確實有點無奈的味道。

便飯,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他會成為「T」家族中的帶頭人了。

9.最牛替補——尼克-安德森帶傷上陣砍50分

提到尼克-安德森,大多數資深球迷想到的是他在總決賽里4罰不中葬送魔術隊的總冠軍。從此這傢伙似乎就被定在恥辱柱上了。但是小人物也有閃光點,如果說4罰不中是「反面神數據」,那麼他以替補身份單場砍下50分卻是紮紮實實的神數據了。這個來自芝加哥的球員在1993年4月23日作為魔術隊替補登場,那晚他的手感就像微波爐一樣火熱,在隊友的不斷配合下,他全場居然砍下50分,要知道這是NBA替補球員單場最高分。這個數據來的有點偶然,因為安德森本來就是主力,那場比賽因為剛剛傷愈所以坐了一會板凳,這麼看來「最牛替補」的說法好像有點不合適,但規矩畢竟是規矩,就因為開場坐了那麼一小會板凳,安德森也算是創造神數據了。

10.就是準——西班牙人賽季98.5%命中率

2009年1月31日,猛龍對陣雄鹿的比賽打到第四節還剩3分22秒,一個西班牙人站上罰球線準備罰球,第一球力道稍微偏大但還是滾進了籃筐。第二球,他深深吸了一口氣,出手,球砸在籃脖子上彈了出來。這個西班牙人表情僵硬,嘴巴都合不上了……何塞-卡爾德隆的連續罰球命中紀錄就這樣停留在87球,他本想超過邁克爾-威廉士的連續罰進97球的NBA紀錄,卻失望而歸。東方不亮西方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憑藉穩定紮實的基本功,卡爾德隆的賽季罰球命中率居然達到98.1%,成為歷史之最。苦練,就是這麼簡單。」2009年夏天我曾專訪卡爾德隆,在問到為什麼在罰球線這麼神奇的時候,他的回答輕描淡寫。可能你不知道,在西班牙打球的時候,他的罰球並不好,一度只有65%命中率。對自己極度不滿的卡爾德隆開始苦練,加盟NBA時這個數據已經達到80%。但他依然不滿足,繼續苦練罰球,直到爐火純青。卡爾德隆應該清楚,穩定是他立足NBA的重要籌碼,如果不能穩穩命中罰球,他的價值會打上折扣。除此之外還有什麼秘訣嗎?以端馬桶姿勢聞名的名宿里克-巴里說:「我敢打賭,何塞肯定認為自己能命中所有罰球。人們可能會認為,他因為追逐歷史紀錄,身上會有壓力,但當人自信的時候,是根本不會感受到任何壓力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86837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