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克的發揚要感謝Air氣墊的發明人,航太工程師Frank Rudy。在1977年,弗蘭克將空氣氣墊的創意推薦給了當時如日中天的adidas和converse,但都遭到了拒絕。只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跟Nike合作。
之後,在弗蘭克和耐克工作團隊的共同研發下,終於解決了漏氣,鞋底易分離等問題,生產出了第一雙帶有Air氣墊的慢跑鞋Taiwind,雖然沒有太好的做工,但卻驚人的舒適。
由於第一款Air慢跑鞋的成功,也讓Nike不斷改良開發不同功能的運動鞋,其中有代表性的又包括AF1,Nike Dunk,Zoom Air等,在這裡就不做細細介紹了,反正可以看見,現在Air也已經是一個有著不同類型的龐大家族。(不同類型的氣墊)
籃球鞋市場的成功之後,Nike又回到了慢跑鞋中,渴望設計一雙具有空前緩震效果的慢跑鞋。在1987年,由Jordan的設計師,目前的NIKE造型總監主持設計,推出了第一款Air Max系列,Air Max1(87),開窗式的中底氣墊給了人們全新的造型概念。
在之後又經歷了Air Max 90,Air Max180,Air Max93等系列產品之後,終於在1995年生產了具有躍進型代表意義的Air Max 95。
為什麼說是具有代表意義的呢?這款全新的Air Max是由著名設計師Sergio Lozano通過人體解刨學獲得靈感,將人體的脊椎構造用在中底,肋骨用在尼龍孔眼,分層結構和鞋面網眼象徵著肌肉組織,並且舒適耐用,能見度高。
還第一次採用了分離式前後掌氣墊。特別的外形包含流暢的線條,漸變的鞋面設計,一下子吸引了所有跑鞋迷的目光,甚至當年在漫畫中都出現了它的身影,更是能夠用Air Max 95換一台寶馬那樣誇張。
不僅在外觀上的創新受到好評,就是氣墊也做了跟進,除了前面說到的前後掌分離,保證了足部不同的受力緩震,增強舒適性和保護性,就是單一個後腳掌可見氣墊中,就一口氣用了4個不同的氣室在其中。
由此開啟了Air Max 95的輝煌歲月,雖然在現在看來,這款氣墊已經不是最新的科技產品,但細化的結構和優雅的造型也完全足夠人們日常使用了。
其中就吸引了眾多明星的青睞。
木村拓哉↓↓↓
Eminem 和 Mayweather↓↓↓
Lebron James↓↓↓
GD在歌曲《zutter》開場中的穿著↓↓↓
Big Boi↓↓↓
Emily Oberg↓↓↓
由於明星的喜愛,加大了市面的銷量,Nike公司也在這前前後後的20年間推出了眾多聯名款。比較有名的也有這些:
STASH x Nike AirMax 95
與美國塗鴉大師STASH的合作
Parra x Nike AirMax 95 Running Man Pack
與荷蘭街頭藝術家Parra合作
Nike x DoernbecherAir Max 95
與波特蘭兒童慈善醫院合作,配色參考了美國隊長
另外也有一些設計理念獨特的產品,比如:
靈感來自當時任天堂產品Wii。
2009年5月
Nike Air Max 95Premium
採用了更多的科技成分,整雙鞋也更具科技感。
2010年3月
Nike Air Max 95「Air Attack」3MReflective
繼上一款之後,這款運動鞋還加入了馬的鬃毛到皮革中,成為人們喜愛收藏的重要原因。
2010年3月
Nike Air Max 95AttackPack Black Club Purple Pony Hair
Nike城市系列主題之一,這雙是以倫敦為主題創造的產品,展現了高度繁華與高速發展的工商業以及歷史底蘊。
2013年4月
Nike Air Max 95London QS Men’s Running Shoes
這兩款是20周年紀念款,也是出自原設計師SergioLozano之手,並使用了全新的製作工藝。
Nike Air Max 95Ultra Jacquard和Nike Air Max 95 Ultra
2015年的精彩配色。
如今,身邊已經出現了太多太多的Air Max,它的魅力已經無需多言。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