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危險!詹皇正在走Kobe老路 想奪冠必須學學Tim Duncan

陳成昱| 2015-12-26| 檢舉

在電影《進擊的鼓手》的最後一幕,Miles Teller飾演的男主角在舞臺上,在J.K. Simmons飾演的瘋狂暴君似的音樂導師面前上演了一場無與倫比的鼓樂獨奏。全神貫注的Teller渾身是汗,脫繮野馬似地在Simmons面前龍捲風般地瘋狂敲打鼓面,Simmons讚許地向Teller點頭——這是他在對Teller無窮無盡的辱罵教學中,頭一次這麼做。

起泡的手指甩出的血珠飛濺在鈸上,Teller擡頭看著驚愕中的Simmons,霸氣地把這段個人獨奏的最終音敲完。隨著鼓槌落定,電影結束。畫面變黑。

今年2月份,《GQ》的Chuck Klosterman採訪Kobe Bryant時問過他是否看過這部電影。「當然看過,」Kobe回答,「那就是我。」

這部電影的高潮段落在反覆強調全片的主題:對於追求完美這件事,你不能太走火入魔。

如Kobe在自己那些著名的科式體制廣告中所說的,「巔峰之後還有什麼?超越巔峰。」

這符合Kobe的傳承。在週日晚上的一份聲明中,NBA總裁Adam Silver形容Kobe職業生涯的成就背後有一種「殘酷無情的訓練態度」。他還表示,「不論是在總冠軍賽場上拼搏,還是在午夜過後空曠的訓練館裡急停跳投,Kobe對於這項運動始終懷有一種無條件的熱愛。」

但問題來了:Kobe身上最偉大的優點——殘酷無情的訓練態度——卻促成了他最終的隕落。Kobe把自己的身體置於千錘百打的折磨中,信奉「全年無休」的精神。

這種「進擊的鼓手」式的工作態度為Kobe帶來的一個不幸結果:在他打完33歲那個賽季後,他再也沒有打過一場季後賽。

在他把自己逼到極限後,Kobe崩壞的速度超過了他之前的每一個偉大球手。

所以,認真聽好了,LeBron James。

崩潰界點

Kobe的「爆裂獨奏」出現在2012-13賽季例行賽尾聲,當時湖人正在追逐季後賽資格。在2013年3月30日的早晨,湖人和爵士並列西區第8名。那個夜晚,34歲的Kobe在對陣國王的比賽中出戰47分37秒,湖人拿下勝利。在接下來的3場比賽中,Kobe出戰了47分鐘,接著是43分鐘,然後是47分鐘。

之後,讓人望而生畏的背靠背。第一個晚上,對陣鵜鶘,Kobe打了41分鐘,而後,經歷了從洛杉磯到波特蘭的通宵飛行,Kobe繼續出戰。他轟下47分——這是玫瑰花園球館歷史上客隊球員創造的單場最高分紀錄。Kobe打滿了全部48分鐘時間,波特蘭球迷整場高喊「MVP!」看上去他宛如超人。

兩天之後,Kobe為此付出了職業生涯報銷式的代價。在4月13日,他在對陣勇士的那場比賽出戰到第45分鐘時阿基里斯腱斷裂,之於湖人,Kobe奇蹟般地跛著腳走上罰球線,2罰全中,幫湖人109-109扳平比賽。湖人2分險勝那場比賽,讓他們在季後賽席位之爭上拿到1個勝場的領先優勢。

如果這是電影《進擊的鼓手》,此刻畫面就將進入黑屏。伴隨著Kobe走下球場,阿基里斯腱在腳踝裡扭動,球入籃網的聲聲迴響。想想看,好萊塢公司恐怕是不會要這麼明顯不現實的劇情編排的。

超越極限

當然,Kobe拒絕就此結束。他匆忙迴歸球場,打敗了預計的恢復時間表,按時間表來說,他需要完全徹底的復健12個月時間。但僅僅過了8個月,Kobe創造了他自己的劇場,他在臉書上發了一個被熱傳的名為「傳奇的賽季」的影片,宣布自己將在12月6日復出。

傳奇繼續,但展現出來的效果並不是湖人或是Kobe計劃之中的。自從放出那個復出影片後,Kobe在傷病不斷的56場比賽中僅投出36%的命中率。而在這個期間內,湖人的戰績只有41勝122負,勝率25.1%。全NBA只有76人比他們更差。這幕戲演成了希臘悲劇,而非王者歸來的救贖大片。

在2013年4月那個決定性的時間裡,Kobe連續7場比賽出戰時間至少達到41分鐘。從那之後,全聯盟只有一個球員能夠匹配同樣的出戰負荷,他就是Ray McCallum,他在2014年也曾為國王連續7場比賽出戰時間都達到41分鐘。

McCallum是一個22歲的新秀,Kobe則是一個34歲、名下的職業生涯征戰時間已經超過54031分鐘的老將。

LeBron,時間老人已來到面前

LeBron的里程錶上很快接近50000分鐘了。如果你總吉他的例行賽和季後賽的里程數,你會發現,他的NBA生涯已經征戰了43987分鐘,而他尚未度過自己的31歲生日。

LeBron在職業生涯出戰時間上已經超越Nash、Magic Johnson、Bird。按照這樣的節奏,他在聖誕節前後還將在上述名單中添上Bird的名字。

在同樣的年齡水平,沒有人能累積LeBron這種程度的里程數。Magic Johnson在自己30歲的賽季創造了出戰時間約36000分鐘的歷史同年齡下的最高紀錄。Kobe超越了這個紀錄,超出了5000分鐘左右。而LeBron又超越了Kobe近2000分鐘。

LeBron明白NBA的生涯就是一場馬拉松賽,而非短跑。大家都說,LeBron花費了特別大的努力去小心保養自己的身體。他的私人訓練師Mike Mancias在比賽期間總是坐在球隊板凳席上。LeBron在他阿克隆的家中安裝了一個冷浴桶,為的就是讓他在非比賽日的恢復療程中能收穫更多的成效。

所有這些舉動看起來在5月和6月都收到了回報,LeBron帶領騎士打進了NBA總冠軍,而且幾乎憑藉一己之力將他們帶到了總冠軍。全世界的體育專家都對LeBron在總冠軍期間的工作負荷量目瞪口呆。

但LeBron的時鐘仍在滴答作響,越來越近,而他對此也是心知肚明。在本週《運動畫刊》上一篇由Lee Jenkins撰寫的動人的特寫文章中,LeBron就自己還能堅持多長時間吐露了心中的疑慮。

「總之,何為你的巔峰?」LeBron問道,「說真的,何時算巔峰?我也不知道。是27歲到30歲?27歲到31歲?是誰給它下了這些定義的?誰規定的這些數字?」

這是一個好問題,特別是對於累積了LeBron這種標準的里程數的人而言。

為什麼LeBron不應效仿Kobe模式

為了對LeBron的上年紀話題和Kobe的崩坍生涯有一個全面認識,更好的辦法就是看看那些歷史上偉大球員的生涯曲線。

我把職業生涯勝利貢獻值排名前25位的球員拿出來排列,然後我再通過年齡因素進行結合。可能你已經猜出來,Kobe的曲線用紫色特別標註出來了。

就像你看到的一樣,Kobe的生涯在他進入34歲之後就急轉直下,這要歸功於阿基里斯腱斷裂和他積累的所有NBA里程數,特別是當他在打NBA時,其他大部分球員都還在讀大學。Kobe 34歲後的下滑程度要比他的任何同行都更嚴重——實際上,他在最後3個賽季裡甚至貢獻了負數的勝利貢獻值。

正是如此:Kobe在他34歲後的低效率表現得如此劇烈,他對湖人的耗費要遠超過他所貢獻的價值。到目前為止還是只有負1.1的勝場貢獻,但按照他這個賽季的節奏,他最終會交出約為-5的勝場貢獻。把這些拿來和Ginobili對比一下,他比Kobe年長,但依然還打得不錯,在一支西區戰績第2的球隊中仍然還能貢獻一個賽季差不多5場的勝利貢獻值。

不僅僅是Ginobili,在圖表上所有高於Kobe曲線的球員都是最好的證明。在這群球員中,在進入34歲後,平均的勝利貢獻值是22.9。而在後衛中,Stockton、Reggie Miller、Ray Allen、Gary Payton在他們30歲-40歲中段的年齡都打出了很高的水準。

事實上,職業生涯勝利貢獻值排名前25位的球員,每個人都在他們進入34歲之後贏過至少一場季後賽……除了Kobe。

LeBron恐怕很樂意避免成為這份不祥榜單上的第2人。

第13季仍是巔峰,但之後時光開始無情

對於LeBron來說,想避免和Kobe為伍的一個方式就是延長他的巔峰年份。所以,這就讓我們重新回到了他在上面提到過的問題:「總之,你的巔峰期到底怎麼定義?」

如果你仔細看過上述所提的這群偉大球員,你會發現,巔峰之年是27歲。從24歲到30歲,大部分球員都可以享受到一波大約6年的巔峰期。在此期間他們的平均勝利貢獻值都保持在12+,或在峰值的20%範圍內。

但是,LeBron不應該只通過年齡來測量巔峰期,因為,就像Kobe一樣,LeBron是從高中直接進入NBA的。因此,取而代之的是,球員征戰的賽季數量或許是更有意義的指標。這樣一來,事情就變得有趣了。研究過往偉大球員如何隨著賽季變老的過程向我們展示出,一個球員的第13季就是其趨於巔峰期尾聲的賽季,之後球員們的貢獻曲線會下降約1/3。

眼下,LeBron正處在自己的第13個賽季。

LeBron能慢下來嗎?

這裡或許有從高中直接到職業賽場的影響,但Howard、Bynum、McGrady、Josh Smith、Jermaine O』Neal這些例子對於LeBron來說當然是遠不夠可靠的。

不過,值得指出的是,Garnett倒是在他的30歲-40歲這個階段的尾聲慢慢著陸,他的曲線是慢慢下降,而不是像圖中所示代表Kobe的曲線的急劇暴跌。

Garnett採取的做法和Kobe有著天壤之別。Garnett最近一次連續2場比賽出戰時間至少上40分鐘的現象已經是2007年的事情了,當時他的側翼搭檔還是Ricky Davis。那年Garnett 30歲。

那之後,Garnett就去了塞爾提克。塞爾提克總教練Rivers將Garnett在2007-08賽季的場均出戰時間控制在32.8分鐘,這比他在灰狼的最後一個賽季的39.4分鐘有明顯下降。從2009年開始Garnett出現反反覆覆的膝傷困擾,那之後的任何一季,他的場均出戰時間從沒有超過32.8分鐘。

Garnett進入30歲後開始削減他的出場時間,而LeBron現在的場均出戰時間則達到36.5分鐘,比上賽季還有些許增加。看起來LeBron似乎繼承了Kobe的「全年無休」精神。在被問到這個賽季是否在出場時間上為自己制定了任何目標時,他說了一個數字:82。意思是,這個賽季他希望打滿每場比賽,儘管背傷問題已經困擾他多年。

確實,LeBron本賽季打了每場比賽(註:近日對熱火首度休戰,由於文章是在稍早時候釋出,因此在事實上會存在小出入),包括3組背靠背安排。在11月中段,LeBron在客場對陣尼克的比賽中出戰39分鐘,接下來的晚上他又在客場對公鹿的比賽中出戰45分鐘(輸球),再接著下一場客戰活塞的比賽他打了40分鐘(又一場失利)。

「如果下輩子我能聯繫上Popovich,我們可以坐下來,喝點葡萄酒,我可以問問他,怎樣分布好箇中節奏,」LeBron對《運動畫刊》如是說,「我現在尚未找到答案。」

Tim Duncan,不老之人

鑑於上賽季LeBron出人意料地決定休戰2個星期(從12月末開始),讓自己得到休息一事,LeBron所謂本賽季要打滿82場例行賽的說法並不完全真實。或許他是說了他不知道如何分布、管理、一步步來打,但上賽季的那次休戰明顯證明,LeBron清楚地知道休養的價值所在。

當然,他所說的找Popovich討教一個更好的打球方式——或是少打球的方式——是很正確的。在出場時間管理上,馬刺主帥做的堪稱藝術,而這在Duncan的職業生涯中發揮了最佳作用,得到了最好的體現。Duncan在大學待了4個賽季,他比Kobe晚一年進入NBA。

除開上賽季一次八輩子運氣讓Duncan出戰了背靠背三度延長比賽外,他從2008年就已經不再連續2場比賽出戰時間上40分鐘了,08年的時候Duncan是32歲。那個賽季稍後階段,Duncan開始應付自己的膝蓋肌腱傷病,在他33歲生日過後他的場均出戰時間就再也沒有超過31.3分鐘。那之後,Duncan出戰了71場季後賽,贏得了一個NBA總冠軍,而且繼續帶領馬刺打出了又一個55勝賽季。現在Duncan在防守真實正負值數據上領跑整個NBA,即便再過5個月他就要迎來自己40歲的生日。

然而,若LeBron希望減輕自己的工作量,他會發現自己處在一個很棘手的位置。一方面,他明白自己需要休養恢復,正如他在非比賽日會泡在冷浴桶裡養生,做那些冰凍療程一樣。而另一方面,LeBron必須扛起球隊缺少兩名先發Irving、Shumpert的重負,二人都還處在大傷手術的恢復期。還有幾場比賽LeBron還少了先發中鋒Mozgov這個幫手。

結果是,LeBron現在的出戰時間成了全聯盟第6高的。排在他前面的5個球員年齡全都不超過27歲,而且他們全都沒有打過總冠軍。LeBron則連續5個賽季打了總冠軍。

帶著傷痛作戰和出場時間飆升聽起來像是一件英雄般的事情。但就如Garnett和Duncan所證明的,另一種道路能讓球員的後30歲生涯很好地煥發榮光。如果LeBron想延長他的總冠軍之窗,他就應該追隨這兩位的道路,削減他的出場時間,謹慎對待背靠背的比賽。

「進擊鼓手」的老路

如果Kobe的「死亡」對於LeBron來說還不是一個教訓的話,那他應該把時間倒回到今年6月份。

5個月前,LeBron親眼見到Irving在總冠軍G1中帶著糟糕的膝蓋打了44分鐘,此前正是這個膝蓋讓他錯過了東區決賽的半數比賽。Irving驚人地得到出戰總冠軍G1的允許,於是他就上場了。嘿,這可是總冠軍。你得咬牙克服傷痛,帶傷作戰,對吧?

在G1的延長賽,Irving在一次面對Klay Thompson的突破中沒踩穩,笨拙倒地。之後的X光檢查顯示,他的膝蓋骨骨折。

這事並非偶然,有一個同樣的詞可以概括它。

一個月前,Irving開始做一個季後賽的賽前儀式,他在自己的球鞋上寫下一個詞:

「進擊的鼓手。」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81121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