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看電視上的NBA比賽,總能聽到肌肉碰撞時「砰砰」的聲音,看著這一個個身高兩米的彪形大漢,總是會不禁感嘆,這一身的肌肉塊,得經過怎樣的鍛鍊才能練出來啊!
那麼小編就以四位NBA的超級巨星為代表,為大家一一來分析吧!
小皇帝—勒布朗·詹姆斯
詹姆斯從2003年出道進入NBA,就以天賦異稟、身體素質極其變態的形態被大家熟知。他的身材最初也並不是及其壯(當然還是比一般人強壯多了,小編這裡是拿他與其他NBA球員相比)。但隨著訓練強度的增大,科學地健身,逐漸由一輛「跑車」變為「重型坦克」,帶球突破有時候就連對方球員故意犯規都拉不下來,成為詹姆斯得分手段的一大殺手鐧。
中國俗話說的好「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美國球員,幾乎所有的NBA球員在飲食時都會非常看重應用與科學。
NBA的球隊並不會強制性地干涉球員的飲食,與國內球隊才去的機體餐制不同。當球員要打主場比賽時,訓練、比賽,這才是他們來到場館的唯一目的。就好像是上班一樣,到點下班之後,回家吃飯,或是三五成群地跑去下館子。球隊打客場的時候,雖然酒店住宿由球隊負責,但也不會為球員提供三餐,球員或者出去吃或者在房間裡叫點吃的。
但是NBA的球隊都會配備營養師,其主要工作是:
第一項,負責向球員提出建議。對於一些特殊食品,營養師會對球員提出專門的要求,比如不喝碳酸飲料、少吃油炸食品以及少吃脂肪含量高的肉類,如豬肉等等。這些都屬於容易讓人發胖的食品,因此需要控制。
第二項,定期檢查球員的身體狀況,比如測量一下脂肪含量等。如果球員被檢查出脂肪含量超標的話,營養師就會告訴主教練。主教練會根據營養師提供的報告要求球員減肥,甚至控制其上場的時間。所以,球員吃什麼,完全決定於自身的職業素養,也就是自覺性。
而詹姆斯的一身肌肉,就與科學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詹姆斯從來都不會刻意地去加強力量的練習,他的一身肌肉,完全是吃出來的。
來看下詹姆斯的食譜:
早餐:
早晨起來,詹姆斯的第一頓伙食主要以蛋白質和維生素為主。煎雞蛋三個,以補充體內蛋白質。蔬果沙拉兩斤,蔬果汁一升。每天早餐水果的種類和蔬果汁的口味不同,目的是為了讓小皇帝能夠平均吸收維生素ABCDE。除此之外,詹姆斯還要吃五個烤麵包和一個甜甜圈。
午餐:
午餐主要以雞肉為主。大多數人在吃雞肉的時候都喜歡吃雞腿,或者雞翅。而詹姆斯偏偏對雞胸肉情有獨鍾。午餐來上兩斤雞胸肉,烤、燒、煮均可,唯獨不吃油炸。蔬果沙拉兩斤,蔬果汁一升,必不可少。烤麵包五塊,炒麵一份,這才算得上是詹姆斯一頓完整的午餐。
晚餐:
晚餐以牛肉為主。兩斤煎牛排,牛奶兩升,12寸披薩一個,炒麵一份。牛奶可以迅速恢復體能,一天的活動、訓練下來,牛奶能夠幫助詹姆斯緩解疲勞。
可以看出,詹姆斯的私人菜單中,蔬菜水果、蛋白質和肉類是必不可少的。蔬菜水果可以為小皇帝提供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並且熱量很低;肉類可以為詹姆斯提供大量的熱能,但肉食僅限於牛肉和雞肉。
除了吃之外,小皇帝還會在每頓餐後進行90分鐘的器械訓練,以便讓自己攝入的熱能能夠轉化為雞肉。
給力芬—布雷克·格里芬
格里芬之所以被球迷冠以「給力芬」的綽號,就是因為他經常會用各種匪夷所思的動作將球砸進籃筐,場面極其火爆,令人血脈噴張。
格里芬經常會在休賽期去參加馬特里西亞諾訓練營。馬特里西亞諾,曾是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的訓練師,結束軍旅生涯後,開辦了用他自己名字命名的訓練營。因為這個訓練營的訓練有魔鬼一般的強度,一般人根本挺不下來,所以這個訓練營在美國也被冠以「路西法」的名號(路西法,西方神話中地獄的代名詞)。
大學生涯的兩次暑假中,格里芬都會來訓練營訓練,並為其之後的NBA「狀元」之路打好了基礎。
馬特里西亞諾訓練營會將訓練地點選在海灣地區,不會嚴寒,也算不上是酷熱的戶外訓練環境,周圍是爛石和沙丘,有時候還會有一些廢棄的木樁和鐵軌,但根本不可能在那看到一個閒逛的人。在那裡,參加訓練的人每天都需要接受不同的考驗。
格里芬每天都要抱著50斤重的實心球在沙丘上跋涉,然後背著重達100磅的沙袋快速衝上另一座沙丘。休息過後,穿著40磅負重的背心做引體向上。日復一日地如此重複操練,格里芬也會感到精疲力盡。但只有這樣,當格里芬再次踏上籃球場時,他才不會被別人甩在身後。所以我們才會在每一個新賽季開始後,看到一個一個全新的格里芬,一個從煉獄走出來,渾身是膽,練就非凡身板的「給力芬」。
海軍上上將—大衛·羅賓遜
大衛·羅賓遜是上世紀90年代「四大中鋒」統治NBA聯盟時的一名超級中鋒,作為「四大中鋒」之一,海軍上將以其恐怖的上肢力量、彈跳力和靈活性著稱。
羅賓遜的日常訓練是這樣的:
平板啞鈴臥推
羅賓遜指出:「該動作的整個過程中必須保持胸肌緊張,並把注意力集中在工作的肌肉上而不是移動的重量上。」在談到手臂的起始位置時,他說:「我的手臂彎屈成L型,兩肘部與肩在同一直線上。」
對於胸肌的訓練,羅賓遜主要以提高肌肉的質量和密度為主,而不是追求「看起來很大」。最初時,羅賓遜的胸肌訓練主要是以平板槓鈴推舉或啞鈴推舉為主。後來逐漸以上斜槓/啞鈴推舉訓練為主。
羅賓遜說「我訓練的唯一秘訣就是正確的技術動作和保持訓練的高強度。我從不在乎纏上這樣那樣的東西,也從不過多注意手的握法和位置等等。一切從簡,從不耍小聰明。記住:學習如何不斷調整訓練強度是促進肌肉生長強健的金鑰匙。」
斜槓鈴臥推
曾經有幾年羅賓遜一直以平板推舉開始胸肌訓練。這導致了他上胸部發達程度相對滯後。現今,他幾乎都以上斜推舉作為第一個動作。該動作要領是,握距比肩稍寬,慢速下放槓鈴於上胸部,直肘關節成90度角。他說:「在這個動作中,我相信接觸上胸部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受的刺激就最強。」他上推至距鎖定高度約5厘米處為止。他這樣做的部分原因是肩部曾受過傷,同時在這最後5厘米處主要是靠肱三頭肌用力。最後,他警告說,不要靠胸部反彈推起槓鈴,那會對肩部造成傷害。
坐姿器械臥推
羅賓遜經常把該動作與胸前十字下拉組成超級組。「前三個訓練動作我總試圖用非常大的重量以使胸肌疲勞,而對於這個動作,我是用輕重量多次數的訓練方法。使儘可能多的血液注入胸肌,體驗肌肉『燃燒』的感覺。」同時,他還用比中等速度更慢的節奏訓練,「這一組要求更嚴格,我會在該組的每一次中進行額外的頂峰收縮,在回收時則充分伸展。」(當然不要伸展過分而傷了肩膀)
「大鯊魚」—沙奎爾·奧尼爾
要說NBA中身體最強壯、力量最強的的球員,非「大鯊魚」奧尼爾莫屬。就連姚明都說,裝上奧尼爾就感覺裝上了一堵鐵牆,完全頂不動。
奧尼爾雖然是一個能歌善舞、十分逗樂的球員,但其在球場上只要一拿到球,就會用一種近乎生吞似的氣勢,摧枯拉朽般地碾壓防守球員,然後將球大力灌進球框。
雖說奧尼爾天生神力,但離不開後天的訓練:
鐵臂:
會先用一些比較輕的啞鈴來作熱身,接著他會用較大的重量的來做5組槓鈴雙臂彎舉,來鍛鍊他上臂的肱二頭肌,一組要做10次,每組的重量都是不斷遞增的,由135磅(約62公斤)到165磅(約75公斤)不等。到了第五組,就會上最大重量也就是165磅重的槓鈴,奧尼爾常常會在痛苦的吶喊聲中完成第50次的動作,不過一切還只是剛剛開始。
鋼腿:
第一組:他會把槓鈴的重量加到360磅,奧尼爾將負重蹲起12次,每次的動作必須保證小腿肌肉可以接觸到大腿內側的肌肉為止。
第二組:現在的槓鈴是450磅(約204公斤),他必須扛上槓鈴不間斷地做10次深蹲,動作方面如果出現1次偷懶,他就必須在訓練師面前加做2次來補償。
第三組:開始前,奧尼爾會得到10-15分鐘的休息,接著最後的衝刺就開始了,他肩上的重量是550磅(約248公斤),做6-8次深蹲,此時他的雙腿已經像灌了鉛一般的沉重,每次負重站起的一剎那,他都會感到大腿肌肉撕裂般的疼痛,但在冷酷的訓練師的逼視下,他別無選擇,只能按照要求全力完成每個動作。
虎背:
奧尼爾通常會用5組,每組10次的組合器械下拉和3組每組15次的槓鈴上舉來鍛鍊他的背肌,這兩組練習是迅速增長背部肌肉力量的最有效的方法,然後他還會在划船機上工作20分鐘,這有助於延展背肌的寬度和與臂肌的協調性。
熊腰:
在經過與一堆鐵塊的搏鬥之後,腰腹肌肉的訓練是奧尼爾所喜歡的,這部分內容里完全沒有負重,甚至有點像是遊戲,不過強度也不低。奧尼爾需要躺在一個大圓球上,接訓練師傳給他的籃球,可用雙手接,也可用單手接,接球的位置每次都會不同,可能是體側、頭後,也可能是胸前、腹上,要求是奧尼爾必須在接球的同時保持平衡,不能摔下圓球。
怎麼樣,NBA球員這恐怖的身體素質,絕不是輕易就練來的吧!小夥伴們也加油吧,為了更好的身材與健康,一起用「動享國」來健身吧!
---------------------------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768363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