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柳螢:支持舉辦羽超聯賽,可推廣羽球增加球員收入

Neoh Ch ...| 2018-02-05| 檢舉

一月份里連續4站的比賽,有些人選擇兩站,有些人選擇3站,都是忙得透不過氣的一個月。如果你對羽毛球很了解的話,應該也知道這4站之前都有聯賽,包括印度、中國和馬來西亞。

12月是備賽的月份,也就是舉辦聯賽的最佳時間,世界各地的球員都撲向了俱樂部的懷抱,不分哪個國籍,一個俱樂部里有5至6個國家的球員也不出奇。俱樂部聯賽一般會進行一個月,所以12月份的休息時間可能就必須要犧牲了。換句話來說,如果球員們都選擇休息而不參與聯賽,那聯賽還有什麼看點呢?

回歸正題,羽毛球漸漸崛起,開始追上足球和網球的腳步,世界各地開始舉辦聯賽,不過始終還是有所不同。足球隊隊員們都屬於俱樂部的,訓練和比賽時間都是俱樂部安排和部署,甚至有月薪;羽毛球隊員則是屬於國家的資產,所有事情都必須經過羽總同意,包括參加聯賽,羽總有權利阻止你參與任何活動和聯賽。

一般聯賽選擇辦團體賽

跟著時代的腳步,羽毛球這項在世界各地不太「火」的運動(雖然它是奧運項目,可是似乎不太受歐美國家關注),也漸漸讓越來越多人認識,可是和網球相比,還是相差一大截。一般聯賽都不會像國際賽一樣舉辦的是單項,都會選擇團體賽。團體賽的項目和分數則由舉辦當局決定。

舉個例子,馬來西亞紫盟聯賽,他們選擇了兩個男單、一個女單、一個混雙、一個男雙而放棄了女雙,都是11分,5局3勝,額外多一個規則就是所有項目時間規定是40分鐘,如果40分鐘沒完成,那算是領先的那一方贏下了那一局。這樣的計分方法是不會在國際比賽出現的,或許對球員對觀眾來說都挺新鮮好玩。

反而中國的聯賽卻選擇了最傳統「蘇迪曼杯」賽制,5項,男女單打、男女雙打,還有一項混雙,21分制。這樣的賽制就感覺比較嚴肅,不過這還不是辛苦的。最累人的是home and away打法,也就是說,如果八隊俱樂部,就必須打14場。如果青島俱樂部對上廈門隊,那是在青島打一場後,再飛去廈門打一場,基本上當天打完了,第二天就匆匆忙忙飛去廈門了。想想,好像比打正規賽更累人,是吧?

印度聯賽也是選擇了去掉女雙,第一第二男單、女單、一對男雙、一對混雙,不過是15分制,也沒有時間限制。他們在4個城市進行所有的比賽,古瓦哈提、新德里、清奈、海得拉巴,一個城市差不多呆一星期,幾乎打了一個月。

印度聯賽最受各國球員青睞

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那麼多的聯賽當中,印度這站有最多來自世界各地的球員參與,歐洲有丹麥、保加利亞、西班牙、俄羅斯;亞洲則是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等。或許地點在中心,也或許給的福利超好,畢竟印度政府對羽毛球這項運動非常支持,無論大大小小的比賽。再擁有奧運女單銅牌和銀牌之後,羽毛球已經火得不得了,吸引了很多的贊助 商。偶爾再拍一些有趣的小視頻,球員們的幕後花絮,等於為羽毛球在做推廣。

歐洲其實也有很多小型的聯賽,只是沒那麼受亞洲球員們的青睞,主要因為離得太遠,觀眾球迷也沒有亞洲多。聯賽的出現讓羽毛球增加了更多的看點,儘管球員們累了一點,但增加了球員們額外的收入,還讓球迷們看到了不一樣的羽毛球。

我希望透過「不傳統」的方式讓羽毛球這項運動可以慢慢跟上足球和網球的腳步,慢慢地發揚光大,努力,加油!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8274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