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手的底線抽球原本不在課程內容中,主要原因是反手技術本身就是弱點,若增加太多的反手知識,會讓大家更加混亂。而且,反手底線抽球對於業餘選手來說用的次數很少。如果知道反手有這麼多個打法,卻不知道該如何選用,造成困擾~有時候選擇多了,就迷茫了。
所以,反手底線抽球的內容,我也只分享幾個重點,也就是我平時打球時候的經驗,僅供參考。
- 反手底線抽球 -
一、反手後場球的第一個特點:轉身。
轉身是和步法相關的,啟動步後,右腳從左腳前跨過,腳尖朝左後側,並移動。如下圖:
↑反手後場步法↑
轉身的作用:
快速的到達擊球點;
發力,轉身之後手臂的發力有「甩」的感覺;
借力,手臂甩動的時候,腰腹隨著甩動而轉動,借用腰腹之力。
如下圖:腰腹背的轉動,讓手臂的甩動更加有力。
↑反手後場轉身↑
二、反手後場球的第二個特點:引拍。
引拍幅度的長短是發力大小的直接因素。幅度的長短是從球拍向球的移動開始,到擊球時為止,這段距離。距離越長,力量越大,球的速度就越快,飛行的就越遠。所以,在打高遠球、殺球及抽球的時候,引拍的幅度就更大。如下圖:
↑引拍↑
反手的引拍是向左肩上方引,手肘在胸前位置,整個手臂和肩膀是「曲收」的狀態,像彈簧一樣,壓的越近,彈性越大。如下圖:
↑引拍動作↑
反手引拍的要點:收肩,持拍手的肩膀向前收;曲肘,大臂和小臂的夾角變小;立腕:手腕立起,拍頭自然向左肩膀上方引。從大臂到肘,再到小臂和手腕,都呈現「收」的感覺。
三、反手後場球的第三個特點:抬肘。
抬肘,是反手球裡面說的最多的一個詞,大家應該能總結出來這麼一個規律:擊球點在哪裡,肘關節就要指向哪裡。
比如反手高遠球,擊球點高,肘關節就要抬高,指向擊球點,然後鎖肘,手肘打開,直接擊球;反手吊球時,肘關節也是指向擊球點;底線抽球也一樣。如下圖:
↑肘關節對著擊球點↑
這個特點就要求我們要對擊球點的判斷準確,並爭取最高點擊球。特別是對後場高遠球及吊球時,在看到球要下落時,就需要引拍,抬肘,然後鎖肘擊球。
最高點擊球的竅門:「當球飛行過來,球托剛開始向下掉的時候,就開始引拍,正好掉下來的時間和距離,是打高遠球最佳的擊球點。」
四、反手後場球的第四個特點:擊球點。
不管是高遠球、吊球還是抽球,擊球點都不要近身。擊球點和身體的距離都是手臂+球拍的長度,讓球正好在拍面的甜區。如下圖:
↑擊球點和身體的距離↑
要將力量順利的傳送到球托上,就不能曲肘(擊球點太近身)。手臂打開,手腕從立腕變成內收,如下圖:
↑手腕的變化↑
立腕時的擊球多靠手腕的抖動和手指的發力,對於業餘選手來說,不僅力量不夠,發力過猛還容易損傷手腕。所以,將立腕變成收腕(平)的狀態,更有利於「甩鞭子」。
五、反手後場球的第五個特點:外旋。
如果能在擊球時帶上小臂外旋的話,則能提升不少力量。以上說的腰腹借力,以及曲肘到伸肘的發力,都屬於將力量的產生並集中起來。而小臂的外旋,則是能將力量直接的傳遞到球拍上。
在之前的課程中提過:正手外旋引拍,內旋發力;反手內旋引拍,外旋發力。只要記住這點,在實踐中刻意去體會,其實並不難。
來看下反手底線抽球的完整動作:
↑反手底線抽球↑
總結反手底線抽球的幾個要點:
步法:後場反手步法,背對球網;
準備:引拍幅度要大,身體曲收,等待發力;
擊球:肘關節對準擊球點,鎖肘並打開手臂,力量爆發;
擊球點:擊球點不能太近身,以免阻礙發力;
外旋:小臂帶有適當的外旋。
另外,反手底線抽球,可以參考平抽球的一些動作要領,讓動作連貫才能更好的發力。
正反手的底線被動球,並不一定都要發力抽到後場,也可以用其他的方式來回球,下節內容我們就來分享底線被動球的處理方式,敬請關注。
以上就是《從入門到熟練》的第三十四節內容,希望能幫助到你。
公眾號:子墨羽毛球,ID:Zimosport,在近兩個月會逐步更新一系列教程《子墨羽毛球:從入門到熟練》,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本頭條號。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65273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