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者經常受到動作幅度的困擾,這也是大家平時激烈談論的熱點話題,「出手小一點」這種話估計每天都要被說上幾萬次,好像動作小就能解決所有問題,這有點以偏概全的味道。
其實動作的大和小是個相對概念,有人說張楠動作很大,可你怎麼不說張楠個子也很大呢?一個大個子自然就有適配他個頭的動作幅度。又有人說鄭思維個子小,為什麼動作也很大?
小鄭的身高確實在雙打中稍顯「兒童」,問題是羽毛球拍的規格是一樣的,並不像游泳那樣有兒童池啊。所以一個小個子的動作看上去大一點也就很正常了。
此外還需要說清楚的是,口口聲聲說動作要小的人,真的具備駕馭小動作擊球的技術能力嗎?如果動作小了還是贏不了球呢?反過來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幾乎沒有人具備用大動作把球打好的能力,而且也沒有人思考過怎樣用大動作打好球。
一個人是不是打球的材料,要看他手法和腳步的協同程度。所謂三歲看老,優秀的球員總是在青少年時期就表現出這種特點,而教練嘴裡的「這個隊員很好帶」,指的就是這個意思。
僅就動作狀態而言,我非常喜歡小鄭的搭檔王斯傑同學。他不算太高(上圖的角度看,他們倆也就是髮型上分出了高低),但身材勻稱,移動中對軀幹的控制非常好,手上技術細膩,突出觸球最後那一下的多變性。
這秉承了浙江隊的優良傳統,從黃展忠到桑洋,新老才人不斷,綿里藏針的風格一脈相傳。這樣的球員是讓孩子們喜歡雙打的鑰匙,他們的存在是羽毛球色彩紛呈的保證。
當然王斯傑可不單單是只有手法好而已,他的選位和無球跑動都是現象級的水準。我們經常評價某些球員「打球像走路一樣」,是因為這種人對球路的發展瞭然於胸,用流行的話說,王斯傑早已看穿了一切。
——插敘一下周一的體能話題,王斯傑一定是體能超級好的人,因為他幾乎沒浪費式跑動(顯然胡贇老師也是這種人,只是他浪不浪費都不跑動)。
無球跑動是語言,我們看王斯傑很少說話,這當然是由於他和小鄭搭檔多年,早已無需過多的交流,另一方面講王斯傑是用球說話的人。
在「思斯組合」之中,他是絕對的「中場核心」,他用跑位傳遞所有的信息:我去哪裡,剩下全是你的,我不去哪裡,那裡就是你的。這就是策應跑動的本質,有志成為指揮型球員的人,都應該反覆觀看王斯傑的比賽。
王斯傑的對角防守是教科書式的範本,非常值得愛好者學習。他的取位很靠近T字,就是說不僅嚴重保護中路,而且處在一步就能上網搶點的距離。配合這個站位的,是接殺只分不抽,回球首選空檔,次選過頂,三選放網,不管哪一種,都實現一拍即上網的意圖。
這裡說一下為什麼愛好者不敢壓上去?一是怕別人打自己身後高球,這個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高球是打不死人的,何況有兩個人!二是怕殺,怕殺的原因是只會發力,所以就不敢站得前了,王斯傑這種方式既高效又節能,中等水平的愛好者都有能力做到。
直線防守的時候,他就不這樣做了,一般都是發力頂直線,讓小鄭從另一側壓上,然後他從小鄭身後做二次包抄輪轉。
這樣的好處是在防守壓力大的時候,讓年輕力壯的同志擋在前面(「要死他先死」),自己轉到另一側要麼拿到上網權力,要麼形成對角防守。能力相對差但是技術好的愛好者,也應該學會這個如意算盤,會轉圈的人才安全嘛。
今天我們分析了王斯傑同學的參數,Manager說:我想我還是會先簽王懿律,原因還是請觀看下周推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64508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