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賽前因穆雷、德約科維奇、瓦林卡、錦織圭、包括生子的小威等眾多網壇大咖退賽,讓美網精彩程度黯然失色。但在美網第一周即將結束的時候,場下球員間的口水戰填補了精彩程度。
首先是沃茲尼亞奇在美網第二輪比賽輸給手馬卡洛娃後,接受採訪時抱怨了美網場地安排,並暗指莎娃不應每場都進中央球場比賽。
還原下沃茲尼亞奇的原話:
「我覺得把世界第五安排在五號場第五場比賽,十一點以後才出場,這個我不能接受。我理解美網中心場的安排有商業因素的考慮,但是一名服用禁藥,禁賽歸來的球員,突然每場都被安排在中心場,這個有待商榷,我不覺得這給大家樹立了好榜樣。我覺得作為一名傷愈歸來,重返世界第五的球員,不應該被打發到五號球場。」
劃重點,1.她認為因賽事的擠壓,夜裡11點仍在5號球場打球是導致自己輸球的主要原因。 2.她認為自己是賽會5號種子更有資格在出現在中央球場,而曾禁藥過的世界排名146的莎娃不配安排在了中央球場。
其實大比賽,賽後心情差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矯情一些也在所難免。但作為一名優秀的運動員,卻把輸球的原因歸結為場地因素,這未免有失風度。而退一步說,就算沃茲尼亞奇進了中央場地,就百分百可以贏球麼?兩次同樣進入美網決賽都在中心球場打球,最終怎麼沒拿到冠軍?
懦弱的人只會用輸球找藉口,抱怨是為自身的實力不濟找幌子。真正有實力的球員無論分配到哪個場地,哪怕是分配到紐約皇后區的停車場打球,照樣會盡力拚搏,無論自己處於什麼樣的位置。」
有人也許會質疑,夜裡11點比賽的確是會影響沃茲尼亞奇的比賽,畢竟午夜作戰會影響球員的戰鬥力。但請問,競技體育哪有永遠的公平?
競技體育本質是克服困難,戰勝自我,挑戰極限,擊敗對手的運動。沒有絕對的公平,只有相對的平等。每個運動員都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據統計來說,一旦樣本擴大,機率導致是基本公平的。就好像每個球員飛到美網比賽倒時差的適應程度不一樣,裁判偶爾失神的誤判,如果因比賽時間再吹毛求疵,未免失去了克服困難,追求高快強的體育精神。
同樣因賽事積壓作戰的穆古拉扎,針對說沃茲尼亞奇抱怨表示:「我覺得很正常。那一天賽程很複雜,我自己的比賽場地還是臨時決定的,心裡覺得有點怪怪的。我覺得這麼安排還是出於商業目的吧,情況就是如此。」
的確是這樣,體育競技說到底是一場金錢的遊戲。而美網一直是四大滿貫中最看重商業價值的賽事。在美網前,耐克和頂級設計師Riccardo Tisci為莎娃推出聯名戰袍,全身綴滿施華洛世奇水晶,外套和戰袍價格高達1500美金。在第一輪的比賽中,可容納23000萬人的阿瑟阿什球場座無虛席,不僅讓身著施華洛世奇水晶的莎娃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一時間占據各大媒體版面,同時也使她的商業價值發揮到了至極,可以說是達到了品牌推廣和美網宣傳的雙贏效果。
據數據顯示莎娃第一輪比賽的上座率創了美網歷史紀錄,和第二天費德勒的首輪上座率不相上下。可以說於情於理,於商業價值的層面上,相較於沃茲尼亞奇,莎拉波娃更有資格站在阿瑟阿什球場。
最後,至於沃茲尼亞奇總是把莎拉波娃「禁藥事件」上綱上線這件事。美網組委會發外卡時已經解釋過,莎娃的懲罰是漫長的禁賽期,禁賽期過了,一切照舊,因此會發外卡,並會恢復商業巨星應有的待遇。
而對於莎拉波娃的禁藥事件,itf已經給予嚴重的處分了,造成的損失絕對不止表面看上去那樣。而我們對於一個已經為自己錯誤而付出代價的人,是否有必要承擔額外的負擔和質疑,就像法律上最基本的原則「一事不再罰」闡述的那樣,對於一個錯誤,只需要給予行為人一次處罰。除此之外任何多餘的施加都是非理性和非正義的。莎拉波娃對於這些議論和非議所採取的包容態度體現了她良好的個人素養,也無愧於超級巨星和超級偶像的榮譽。
曾經有媒體曾對美網夜場安排進行了分析,能夠享受進入美網夜場中央球場待遇的只有兩種可能——「美國網球的驕傲」以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網球選手」。
所以啊,有資格站在世界大舞台的球員,是為了讓偉大的更閃耀,以至延續。而歷史不會銘記大滿貫亞軍的一身傲骨。如果覺得不服氣,那就場上用拍子解決她。如果覺得不公平,那就場下用商業價值超過她。
一味咄咄逼人又逞口舌之快,只會顯得既可憐又失了風度,輸不起又一幅小肚雞腸的樣子,真特麼丑。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