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台 | 血性?雲淡風輕?諶龍:能贏不就行了

Neoh Ch ...| 2017-09-01| 檢舉

採訪諶龍那天,他正在備戰當年的亞錦賽。採訪約在晚上8點,大概因為還沒正式開打,隊員的訓練任務都不太重,早早的借了輛車出去吃飯,快10點了才急急忙忙趕回來。和王適嫻一同上電梯,臨出門他還拍拍她的頭,說等會完事兒了我們再見。猛地想起他們在戀愛。

諶龍講話和他的球風一樣,周全,溫和,黏膩。球場上總是很難打死他,因為幾乎什麼球他都能夠接回來。換到採訪里,任何問題都很難激起他的情緒,因為他都能用同一套理論圓過去。這套理論簡單的概括是:羽毛球是競技比賽,既然是競技,唯一的目的就是贏。

有了這樣的理論基礎,任何帶有攻擊性的問題在他這都成了拳頭捶在棉花上,「羽毛球是觀賞性運動,有人覺得你打球不好看,你覺得呢?」「比賽就是要贏啊。」「大家會覺得你的實力很強,防守很強,但是攻擊性稍弱。」「能贏不就行了。」終於在問到林丹的問題是他面容有了一絲波瀾,那年他剛剛世界第一,但手上沒有世錦賽、奧運會的冠軍,這個第一更像是一年比賽出勤率滿格帶來的積分累計bonus。林丹手握羽毛球比賽幾乎所有的冠軍,風格鮮明,球風凌厲,個性突出,每一點都和他完全相反,而二人的比較從諶龍出道起就未停止過。當然,各位羽毛球隊員與林丹的比較已經持續很久了,中國上一任對比對象是鮑春來。

「你今年25歲了,林丹這一輩球員在你這個年紀已經拿了很多世界冠軍,甚至奧運冠軍,這會讓人們對你甚至你這一輩球員有質疑,認為你們不如上一輩。你怎麼看?」

「我們和林丹那代人沒有可比性。」他繼續試圖辯解了幾句,核心觀念是人與人不同,為什麼要比較。聲音比之前大了不少,語速也快了些。以為終於摸到他一些運動員骨子裡血性的東西,誰知下一個問題又開始雲淡風輕。

同樣的問題,在之前採訪鮑春來的時候,答案也幾乎是完全不同的。就拿「觀賞性」這一點為例,鮑春來的回答是「我常常會想怎麼才能夠把球打得更好看些,比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精確到這個球,我怎麼去處理。比如說一個機會球,我可以扣死你,可以打個網前,那我一定扣,還得剛好扣在底線上,這樣好看。」

日常訓練

在諶龍回答我「那代人沒有可比性」的當下,我又想到了鮑春來這段話。沒有什麼比這更能作為這句話的佐證了。按我的理解,沒辦法把每個球都打漂亮的人,很難取得比賽的勝利。這大概是中國羽毛球隊狀態下滑的原因之一吧。

時隔多年,在奧運會上看到諶龍,李宗偉在決賽上已經快跑不動了,除了年紀增長導致體能下滑,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前一天的半決賽和林丹的比賽耗去了太多力氣。諶龍打得好看不少但依然尷尬,基本是我扣你我扣你我扣不死你哎呀你失誤了。配合著同樣尷尬的龔偉傑解說:「扣球!還有!還有!還有!哎呀李宗偉出界了諶龍得分!」最後即便拿下了冠軍,大眾目光還是集中在李宗偉和林丹的最後一次奧運會交鋒上。

之前跑蘇迪曼杯,在四分之一決賽的時候看了看林丹的男單,剛開始歪歪扭扭的,好幾個球接漏了,正納悶兒呢,對方名不見經傳,除了長得帥沒任何優點,咋就這麼讓著他。方大師的朋友圈一下點醒我了,林丹最明白觀眾要什麼,攝影師要什麼。既然打出什麼樣的球都可以,那為什麼不滿足下稀稀拉拉但多半是專程來看他的觀眾們呢。所以時間並不長的男單比賽,魚躍、撲球、扣殺、對角一個不少。於是又暗暗佩服起林丹,他對羽毛球的理解,控制和融合,應該沒有人能比得上了。

2017全運會羽毛球男子團體第一階段:福建Vs四川 諶龍出戰

林丹是什麼時候開始發生這麼大的變化?2004年不是,太莽撞,2008年也沒有,還是力氣微微占了上風。2012年已經完全不同了,隨著體力下降,他好像更明白扣球不是唯一的得分手段了,而觀賞性本身也對他要求更多。羽毛球可以是玩物,也像泥一樣,被他揉捏成各種形狀。控制已經遠遠超過力量。我想這應該是在湯仙虎執教後發生的,原本的草莽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股仙氣,會讓人覺得林丹看輕了一些東西,又看重著一些東西。

今年世錦賽決賽林丹輸掉了,看著他最後頗有英雄遲暮的悲涼。一看賽程,諶龍在他之前就輸掉了。雖然一次比賽不能說明什麼,但是青黃不接了兩屆奧運會的國羽還是讓人有些心憂。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62187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