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贇開講:如何應付雙打中對手發球偷後場?

Neoh Ch ...| 2017-08-08| 檢舉

對於發球者來說,最愛發的一定是對手比較憋住的那一側,即右區發三號區(如果對手是左手就是左區三號)。這個位置在青少年時期確實很管用,大家都是一米四幾的時候,直線後退打頭頂球超級困難,而且青少年球員身體力量尚不成熟,即便拿到點也很難做出威脅性回球。

那個時候我們接發球的站位會非常靠近左側,幾乎貼著自己所在半區的左邊那條線,不這樣真的很容易被偷死。

須知低級別比賽中的判罰可沒有國際比賽那麼嚴格,受到經費、人手等因素的限制,三人制執法的情況是很普遍的。主裁判兼顧副裁的工作,可判可不判的發球經常不判,這也很正常。因為一天比賽下來十一二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對於四人一個場地(一人輪休)的裁判組來說,強度非常大,很難要求他們面面俱到。

我十四五歲的時候就能發出幾乎平網的後場球,能做到這個的也遠不止我一個人,那個時候不僅雙打裡面經常這樣發,單打也發,形成了發球威力特別大的一個特殊時期。

當然這樣的局面很快就不存在了,因為平射球無論是否過腰或過手,都會被界定為攻擊性發球。判定標準由裁判員主觀掌握,確實是現代羽毛球比賽的一大革新,不過看到髮網前壓力的與日俱增,也真的很難說清楚這一革新究竟是進步還是倒退。

現在接觸到很多專業性的技術教學不是難事,但心理體驗是一個很重要又不容易被重視的環節,因為大家都是成年人。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我們都沒有辦法回去重來一次的,所以大家應該重視這個體驗的問題,它能讓我們在打球的時候多知道一些為什麼,自然也就少一些迷茫了。

不指望裁判,無論對手是否犯規,都靠自己的能力擺平,這樣的態度才比較有助於我們提高水平。

那如果真的遇到平射發球,你如何應對?答案是蹲式接發。

成年人的身高在青少年之上,常規的準備動作重心是比較高的,要蹲到頭和網平行才能用正手接到這種球。

我相信有很多人是用反手解決這個難點的,但在側身準備的情況下,用反手接實在太憋了,還是蹲的辦法比較實用。

犯規的發球都不怕,合法的就更好接啦,其實大部分說接發後場殺不下去的人都屬於站得太高。現在稍微有點水平的人都能發出過頂之後迅速下落的效果,所以蹲也是在這種來球情況下拿到上手發力擊球點的要領。

三號區接發球切忌殺對方反手邊線。

首先這個區域是發球方後者最靠近的位置,雖然是反手,但他並不是很難接,其次由於你是後仰接球,因此殺完失去重心向後倒的情況很普遍的,那就一定是左側同伴去接正手網前,這個距離太遠了。而對手接殺回放直線的過網距離又很近,所以大多數人都不能延續進攻。

左側同伴上去之後一般就是挑起來進入防守,或者不甘心,搞軟推中腰等各種「花式坑」手段,使局面進一步惡化。

既然第二拍就要挑了,那第一拍何必還要殺得這麼辛苦呢,不如直接打高球,起碼不造成換位的痛苦啊,所以殺這條邊線就會形成這種進退兩難的戰術矛盾。

有一定技術能力的人可能認為,憋著殺到反手邊線很有成就感,話倒是沒錯,但我們打球不應該以成就感大小作為選擇標準。實際上殺另一側的邊線也是很精彩的,同時還方便左側同伴向前落位。

殺正手區能夠充分利用轉身的作用,這個動作優勢是殺反手這邊沒法比的,所以殺正手反而更有力。

而且發球者處於後退回位的過程中,此時接殺出問題的機會很大,大力殺他殘廢區(右邊肩膀上下)得分率很高。即便不直接得分,左側同伴上網之後,會形成左區同側進攻的隊形,這是從弱側向強側發展的優勢進攻局面,接發球方是大優的。

實在殺不下去也不要勉強,打高球進入防守就好,千萬別吊球。

無論你吊哪邊,下面一拍都需要左側同伴,同時面對兩個網前和反手底線的三處空檔,這是典型的大內應出球。此外高球也應該出對方正手區,給自己留出充足的回位時間,同時又形成左側防守,如果對手進攻選點有誤,我們就有很多機會利用對方反手底線的空檔打反擊。

今天先講到這裡,休息兩秒,下次繼續。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596255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