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問誰是當今羽壇女單的頂級人物,西班牙「神女」馬琳肯定當之無愧,人家畢竟是2014年、2015年世錦賽冠軍、2016年奧運會冠軍,是女單頂級賽事的三連冠。有沒有第二位人選?細數起來好像還有好幾位,泰國的拉差諾、中國台北的戴資穎、印度的辛德胡、日本的山口茜等等。在筆者心目中,最認定的當屬戴資穎。
之前的文章中,筆者曾專門介紹過戴資穎,也曾經預測她很有可能成為里約奧運會上的「黑馬」。現在看來,這匹野馬爆發的時間稍微晚了一些,從今年3月全英賽開始,我們才真正感受到這個爆發了的小宇宙能量有多大。3月全英公開賽、4月馬來西亞公開賽、4月新加坡公開賽以及在武漢舉行的亞錦賽,戴資穎連續4站女單奪冠,尤其兩次完勝新科奧運冠軍馬琳,其實力不得不令人嘆服。
筆者饒有興趣地觀看了戴資穎與馬琳在新加坡公開賽決賽的錄像,一句話,沒有驚奇只有感嘆,女單打法男性化的發展速度實在太快了,簡直有種輕舟已過萬重山的感覺。女單打法男性化的跡象在2013年似乎才初顯,但到了今年春天,這種趨勢已鋪天蓋地地壓迫過來,完全統領了女單陣營。以筆者的觀點,現在的女單已經不是男性化的問題,而是到了「超男性化」,打法比男性還積極,所以才冠名為超越時代的打法。
能稱得上「時代」特徵的打法,至少要橫行10年以上。回顧女單打法,以控制底線為主的「拉吊突擊」打法在2012年以前的最少20年里都占據著主導地位,也可以稱之為世界女單的「中國流」時代。現在,以馬琳和戴資穎為代表的女單打法,可以說完全顛覆了傳統打法觀念,逢高必壓的意識和能力,已經迫使當今女單的制勝能力超越傳統相對單一的控制底線能力,向著更難、更深的層面推進,比如反手反擊能力、網前技術的限制能力和攻擊能力以及底線進攻的連貫能力等等。發展是硬道理,超越也是自然規律,學會欣賞就是最好地完善自己,然後才能有更強的超越。賞析的目的,大約就在於此吧。
反手技術越來越硬,頭頂技術越來越凶,底線強攻越來越多
很久以來,底線頭頂區一直是女運動員的一個薄弱點,控制底線戰術的目標之一就是在對手的頭頂區尋找戰機。然而,現代女單的底線反控制能力已經向前邁進了一大步。一個顯著特徵就是頭頂區的反擊能力(包括反手回擊)明顯增強,不僅能夠輕鬆反擊底線,而且還可以在較大難度的情況下實施突擊。因此,僅僅依靠控制底線來尋找突擊機會變得越來越難,為了把握制勝的主動權,底線強攻自然而然成為進攻的主要角色。
以下所有圖例,著黃色球衣為馬琳,黑色球衣為戴資穎。如圖1所示,馬琳反手抽挑直線,略有停頓動作,戴資穎判斷有誤,上網過快。眼看球直飛底線頭頂區而去,過人和被動已經鐵板釘釘,幾乎在絕境當中,只見戴資穎原地縱身一躍,一邊轉體一邊用反手快速彈擊球頭。從圖1可見,球過人已經很多,幾乎到了擊球距離的零界點,身體重心偏離原位很多,要穩定地垂直下落已經不可能,所以戴資穎乾脆借勢來了個360度大轉圈。人在失去重心的情況下,擊球到位的難度很大,更何況是反手擊球,可是從圖1馬琳的擊球位置看,戴資穎反手回擊的高球基本到位,其反手能力之強大由此可見一斑。
圖1 戴資穎在極其困難的情況下反手彈擊高球反控底線
但凡稱得上頂級女單,實力當然在伯仲之間,馬琳的反手實力也毫不遜色。如圖2所示,戴資穎在網前反手推直線,球速很快,馬琳無法轉身,只能反手回擊。鑒於頭頂區的常規薄弱點,戴資穎判斷馬琳很可能會反手過渡網前,於是提前向網前跟進,準備搶網放和撲。正所謂藝高人膽大,馬琳非常果斷地反手回擊對角高球,完全出乎對手預料。見此情景,戴資穎只好後撤回擊,但因為站位過於靠前,後撤時球已經過了最佳擊球點,只能被動拉高遠球,變主動為被動。
圖2 馬琳在底線反手回擊底線的能力遊刃有餘
和很多女運動員不同,對於馬琳來說,頭頂區不僅不是薄弱點,反而是強項。馬琳的頭頂區不僅反擊底線的能力很強,而且還有非常兇悍的頭頂扣殺,她所掌握的頭頂扣殺技術非一般人所能及。
如圖3所示,戴資穎底線被動正手抽大對角,速度快、弧度低。如果轉身反手擊球,必定是十分被動的境地。眼看球即將飛躍而過,說時遲那時快,馬琳急速從中線附近飛身而起,向右側邊線側飛過去,並以不可想像的大角度側彎,實施頭頂殺直線。確實是難度太大,進攻顯得有點勉強,戴資穎見此情景,果斷地反手反抽大對角。馬琳只好無奈地看著球落地,因為重心偏移太多,已無法回動。一個球的得失,影響因素很多,雖然沒有得分,卻毫不掩飾馬琳超強的頭頂能力和攻擊意識。
圖3 馬琳的頭頂扣殺能力無人能敵
因為雙方的底線反控能力都很強,為了把握比賽的主動權和制勝權,底線強攻便成為不二選擇。
圖4,馬琳在底線頭頂區回擊對角高球,非常到位。戴資穎在底線實施強攻,正手殺直線。馬琳以正手抽大對角還擊,球速快、角度大。只見戴資穎急中生智,又一次如法炮製了360度轉身反手彈擊高遠球。這一次就沒有那麼好運,馬琳早已在底線等候,並果斷雙腳起跳,實施了頭頂扣殺。
由此,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男性化打法的特徵:攻防轉化節奏明顯加快,剛剛這一拍還是進攻狀態,下一拍馬上轉入防守狀態。這種比賽節奏大大提高了女單比賽的觀賞性,對於促進女單項目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圖4 現代女單的頂級較量,強攻頻率增加,攻防節奏加快
網前技術限制性和攻擊性凸顯制勝價值
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競技體育的永恆規律。隨著底線強攻比例的增加,為了限制進攻,減少底線控制、加強網前限制便成為必由之路。
在馬琳與戴資穎這場龍虎鬥中,網前的爭鬥和較量已趨於白熱化。網前技術不僅體現限制性,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強大的攻擊性。這既是當今頂級女單的技術特徵,也是中國女單急需提升的技術環節。
圖5是雙方在網前較量的經典場面。圖5顯示,馬琳在網前反手搶放,質量很好,因而非常自動化地後撤準備進攻。可是戴資穎在網前使用了一個小小的假動作,反手在擊球時略帶停頓,然後肘關節一抬,看似挑球,卻變成了網前「拐對角」。馬琳不依不饒,轉身上網,繼續反手搶搓。這一搓球技術不僅限制了對手進攻,而且具有一定的攻擊性,球非常貼網,逼迫戴資穎反手挑高球。當然,戴資穎的挑球技術同樣過硬,挑球很到位,而且球速較快,達到了過人目的。馬琳後撤無法進攻,只能軟過渡對角網前。戴資穎上網後繼續斗網前,反手勾對角。馬琳針鋒相對,上網後搶高點,正手快推對角,這一出手極快,攻擊性很強,推得戴資穎幾乎無還手之力,只好放棄。
圖5 現代女單的網前技術大大加強了限制性和攻擊性
現代女單的網前爭鬥,從發接發開始就已經明目張膽地開演了。圖6,戴資穎髮網前小球,馬琳快速上網,擺出了反手推底線的架勢,然後非常鎮定地停頓放網。戴資穎上網也擺出了反挑底線的姿勢,馬琳準備後撤,結果戴資穎同樣選擇了反手放網。因為馬琳重心後撤較多,再次上網時明顯被動,擊球點很低,這時再放網風險很大,所以她老老實實地把球高高挑起。在網前爭鬥中,能逼迫對手挑球就是網前限制性的成功表現。見此情景,戴資穎毫不手軟,只見她迅速後退到底線,果斷起跳扣殺,球應聲落地,乾淨利落。
圖6 戴資穎通過發接發的網前技術限制性創造進攻得分
前後場進攻的連貫性和立體型也是當今頂級女單的一大特徵
眾所周知,高手較量很難一拍解決問題,女單強攻亦是如此。真正有威脅的進攻,往往是前後連成一片的立體化進攻戰術。
圖7,馬琳在網前反手搶搓,質量非常好,戴資穎無奈只好將球高高挑起。馬琳退到底線,試探性正手殺中路,戴資穎以正手反抽底線反擊。因為抽球弧度不高,馬琳趁機抓住機會,在中場起跳攔截,實施第二次空中追殺。此情此景,壓迫得戴資穎非常狼狽,只能勉強反手擋直線。馬琳一個箭步蹬跨上網,快速搶放,直接得分。
圖7 馬琳通過前後場的連貫進攻得分
圖8是戴資穎的立體進攻。圖8,戴資穎在網前反手低點搓,質量很高,馬琳只好反手挑高球。戴資穎迅速後撤,雙腳起跳正手殺直線,馬琳正手擋直線。戴資穎迅速跟進上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推撲得分。
圖8 戴資穎搶搓以後殺上網推撲得分
通過對這兩位歐亞頂級女單的龍虎鬥分析,可以明顯看到當今女單打法的一個巨大轉變,即創造進攻的方式由「控制底線為主」轉變為「斗網前為主」,這是底線反擊能力和進攻能力普遍提高的一個必然結果。任何輕視網前技術的想法和做法,必將在未來女單較量中俯首稱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52846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