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魯雅」組合輸了球,但是輸得並不糊塗。賽後的採訪中魯愷主要從感性的角度談了兵敗的教訓:「思想包袱太重,不如對手放得開,處理球不夠果斷。」黃雅瓊則是從「輕重」的角度思考:「很多線路沒有打出來,只想著發力,單純得想用力量去征服對方,但是效果並不好。」如果論拼勁,「魯大錘」這場比賽能得80分。論「巧勁」這場球有20分。今天菜師兄帶大家看得就是這20分打「巧勁」的球。
一、殺球(強攻)的成本
(黑衣跳殺)
(黑衣跳殺)
拋開那種一板解決問題的局面不談。在多拍攻防的回合中,一味得靠發力重殺才能得分都其實是成本很高的買賣。殺球更大的意義在於威懾和牽制。覺個例:正因為「魯大錘」殺球威脅大,對手可能在站位上更靠後,心理上更顧忌,這個時候點殺和輕吊的威脅反而增大了。
二、聲東擊西,左虛右實
(黑衣連續追打女球手+突然變大對角)
(黑衣連續追打女隊員+突然變對角殺男隊員)
次回合表面上表演的是殺球,本質上是對落點的控制+對對手防守注意力的調動。先是連續追打女隊員,在空間上把對手的防守陣型往反手邊角壓縮,再突然殺大對角突破了對手的整體防線。
二、乘虛而入,利用空檔
(黑衣推挑正手底線獲得主動機會,轉折點在於對手擋網跟進的瞬間黑衣把球回到了對手身後的空檔)
(黑衣發接發第三拍,推正手底線空檔)
(黑衣發接發第三拍,推正手底線空檔)
(黑衣中場攔吊網前空檔,這個回合的關鍵在於,黑衣正好利用了女隊員擋網後退斜線形成的空檔)
想要利用對手的空檔,難點在於發現對手空檔。場上的情況是時刻變化的,要預知到對手的走位往往就能發現轉瞬即逝的場上空檔。
三、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黑衣挑對角線+收吊中路)
(黑衣收吊中路)
(黑衣平高球壓對角+殺球)
魯愷的出球變化在比賽中往往起到了奇兵的效果。因為魯愷殺球的威脅大,對手的第一注意力往往都在接殺上,這個時候魯愷的吊球甚至是平高球都會產生出其不意的效果。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