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逛各大羽球論壇的球友,對球拍版本間的差異爭論貼可能是再熟悉不過了。有人推崇JP版的,有人貶低TW版的。
手感這東西,似乎很奇妙。有的時候,貴的東西或者原產地的球拍就會帶來所謂的「好打一些」。其實同型號不同版本的球拍,從解剖面這個重要硬體基礎來看,是沒有區別的。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總結一下,所謂的「手感有區別」,它究竟區別在什麼地方。
1、先天性的差別
球拍重量額定波動範圍,尤尼克斯約2克以內,李寧約0.5克以內,行業標準是4克以內;平衡點額定波動範圍。多為5毫米以內。
2、後天性的差別
球線型號,穿線方式,穿線磅數,手膠選擇,手膠纏法等。甚至還有人產生了「三分球拍,七分拍線」的說法。
3、使用中的差別
對於球友的自身身體狀態也會影響手感。
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就讓人產生了一種比較主觀的感性認識。就像是兩邊一模一樣的刀,一把磨得鋒利一點,一把磨的鈍一點,有人就會得出兩把刀不一樣的結論。但這個區別是後天造成的。對根結底,答案與認知角度是感謝還是理性有關。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