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K與我有著不解之緣,是絕對的髮小。他長我兩歲,常以老大自居,總愛指派我。打球近乎是他與生俱來、難以割捨的生命部分和快樂基金。他打過一段時間的少體校,儘管沒有進過專業隊,但也練就了一些「童子功」。他很執著、痴迷,南京球界頗有名氣。
*文/張進 圖/葉子羊 發表於《大眾桌球》第六期
十歲不愁的尷尬與智慧——自製利器
老K最初打球的那個年月,家庭條件比較差,買不起像樣的球拍,一直與小Q、小D三人合用一塊「光板」球拍。
他總苦惱於「打不轉、不可控、不雅觀」,「啪—啪—啪啪」,那無生命、無色彩的聲音,時常引起球場裡人們的竊笑。
這聲音,要是放在現如今,那可是「砂板」發出的,叫時尚,而在那個年代卻昭示著你是窮人家的孩子。它不僅嚴重影響了球技的發揮,而且打傷了自尊和情緒。
難耐之下,虛齡十歲的小K毅然自己動手製作了膠皮、海綿球拍,並冠以「紅雙喜」。整個過程瞞天過海、神鬼不知、非常完美。有了這支「碗櫃牌底板、沐浴牌海綿、鞋幫牌膠皮」合成的「神器」。
PS:球拍底板取材於加重碗櫃背面的五合板,海綿來自於家中洗澡用的厚海綿,膠皮取材於媽媽的紅色膠皮鞋幫。
加之小K的聰明機靈、勤奮執著、晝夜苦練,不久,他便贏得了不俗的戰績,打敗了眾多的小對手,斬滅小Q、小D更如同「砍瓜切菜」。一時間,小K成了小有名氣的少年桌球俊才,並被少體校錄取。
那一段時間,小K家人卻認為家裡出了不祥之兆,眼神不好的奶奶總在抱怨;愛神神叨叨的媽媽像丟了魂似的,在家裡翻箱倒櫃找東西;小K的態度是「沉默是金」,偶爾冒出兩個字「怪——事」!但隱藏在書包里的「神器」,卻從此開啟了他的桌球生涯,也使小K深深懂得了「乒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道理。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