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美國羽球現狀,60歲也可打湯尤杯

Neoh Ch ...| 2017-01-13| 檢舉

為何美國沒國家隊?為何沒人願意當美國國家隊教練?

美國女單選手王苑力

本文來自愛羽客羽毛球網美國球友:HYS 投稿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下「華人在美國成為羽毛球選手的經歷」,在美國羽毛球運動是沒有國家隊的,當然也沒有國家隊教練!美國羽協會每年12月或1月會舉辦3天的國家代表隊的選拔賽,首但不管你的居住地,也沒有年齡限制,那怕你是打著玩,而且已經是六十歲的老頭,都可以報名!而且由於美國羽協沒有贊助,想參加國際比賽和奧運,更是難上加難!

美國羽毛球不受重視

美國是全球華人移民人數最多的國家,想當然美國應該是全球除了國內外,有最多華人打羽毛球的地區了!但是一般羽毛球新聞卻少有美國羽毛球的報道,直到今年10月美國女單選手張蓓雯贏得法國羽超公開賽亞軍,才在國內略見一、二則新聞!

美國女單選手張蓓雯(左)

張蓓雯在頒獎儀式上流下激動的眼淚,她談到美國選手要堅持打羽毛球是十分不容易的事!她說美國選手必須自己一手包辦比賽費用,包括機票,食宿等,美國羽協並沒有經費來贊助選手,選手平日練習也沒有專屬教練,當然也沒有系統性的訓練,更別妄想比賽時有教練場辺指導了!

她說的一點也不誇張,而且情況有時比她說的更差!因為張蓓雯在美國至少有一個固定的俱樂部落腳,有的美國選手甚至沒有固定在一個俱樂部,所以想要練球還得向不同的俱樂部租借場地呢。不過這幾年美國出現了一、兩個富二代的選手靠著家裡的財力解決了以上的難處,但他們也只限於為自己解困,大部分的美國選手在經費和訓練的環境上還是處於十分困難的狀態!

首先要知道的是美國的羽毛球運動是沒有國家隊的,所以當然沒有國家隊訓練中心,既然沒有國訓中心,當然也就沒有國家隊教練!

美國國家隊員和教練如何產生?

那麼每年湯尤杯及泛美運動會的美國國家隊員及教練是怎麼產生的呢?

美國羽協會每年12月或1月會舉辦3天的國家代表隊的選拔賽,首先一定得是美國籍才可以報名,但不管你的居住地,也沒有年齡限制,也不管水平如何,那怕你是業餘打著玩,而且已經是六十歲的老頭,都可以報名!

美國女雙選手李意恆

那麼這麼低的門檻,是不是報名的人很踴躍才對?錯了!每年報名的人卻很少數,因為美國地大,選拔賽地點有時在美國東部,有時在西部,所以不管東部的選手飛到西部,或是西部的選手飛到東部,在交通上都得花掉一天的時間,那麼加上機票,食宿及報名費,更糟的是入選後出國比賽的費用還是得自費,這些對有心想參加迭拔賽的選手無論在時間或經濟都是很大的負擔,尤其年輕的選手們都還是高中或大學裡的學生,要從學校繁忙的課業里抽出幾天來是十分困難的!

所以除非你十分有把握能在選拔賽內贏得一個席位,否則少有人會犧牲課業及付出金錢來參加的!所以最後會報名選拔賽的選手絕對是全美頂尖的選手!所以競爭也是十分激烈的!

經過3天的國家隊選拔賽後,終於產生了湯尤杯男女各4名選手(泛美運動會是男女各產生5名選手),這些選手在選拔賽結束後各自回到自己的居住地,只有在湯尤杯和泛美運動會前一周美國羽協才會找一個俱樂部讓這些選手做2-3天的集訓。

美國女雙選手許凱瑞

好了!現在有了國家隊員,那麼總得有個教練吧!這下子難處來了。美國的羽毛球教練都是在俱樂部靠私人教球的收入為生,以美國加州來說,教練一小時收費美金平均在美金60-80不等,有些拿過奧運金、銀牌的教練甚至一小時收費達美金100。

所以一個教練如果每天教4小時,那麼他每天就有美金200-400的收入,試問有那一個教練願意放棄毎天幾百元美金的收入而帶領國家隊出國打比賽呢。尤其美國羽協還不支付教練在帶隊期間的薪資呢!那麼找誰當這一年國家隊的教練呢?這也是美國羽協年年頭痛的問題,他們得問問甲教練想不想去,再來問乙教練,乙教練不想去,再去問丙教練!最後大部分的情況也就是某個教練的子弟兵今年入選了國家隊一員,那麼他也就很樂意的無酬為美國帶領國家隊出國比賽了!

美國選手是如何訓練的?

現在我們再談談美國選手是怎麼訓練出來的,而且他們是怎樣在有限的資源下堅持下耒。

先談談青少年部分,就如前述所言,因為現在華人己成為美國羽毛球運動的主流,為了培養大量的華人子弟及少數的其它種族孩子,美國各俱樂部近幾年引進不少亞洲退役的選手當教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2000年澳洲雪梨奧運男雙金牌印尼選手吳俊明,他現在南加州已經建立全美最大的青少年羽毛球訓練學校。

印尼選手吳俊明(已加入美國籍)

當然除了吳俊明外,還有一些馬來西亞,印尼,中國及韓國退役選手,也都在美國各俱樂部投入教練的工作,這些俱樂部分布在全美不同的州,為訓練美國羽球青少年選手付出了十分大的努力。而華人的家長們也相信孩子在運動場上奪得好成績對申請名校大學有很大的幫助!於是紛紛想在課業之餘,培養孩子成一名羽毛球選手(因為亞洲人限於體型,要在美國從事其它運動太難了)。但是想想看,又要小孩學校學習好,又要羽毛球比賽拿下好成績,於是家長為孩子在金錢和時間上的付出真的是十分驚人!真正說起來,美國羽毛球近幾年來能如此蓬勃發展,幾乎全是華人家長們的努力投入的結果,美國羽協限於有限的經費和人力,他們能夠給予的協助是十分微薄的!

吳俊明和白國豪(美國某超市當收銀員的業餘選手)搭檔,擊敗西吉特/陳甲亮奪得2005年美國世錦賽男雙冠軍

目前全美幾乎毎個羽球俱樂部都有自己的青少年訓練隊,一般都是提供一周訓練5天,一天2-3小時訓練。 6,7歲就可以開始初級班了,慢慢隨著年齡及水平的提升,教練就開始依照選手不同的程度給予不同的訓練計劃,但是華人子弟都是學習擺第一。

如果今天學校功課不忙了,才會到俱樂部加入訓練,所以大部分的華人選手一周能出席訓練3-4天,那算是極限了。而在這麼有限的訓練時間內,根本不可能兼顧體能及技術,所以美國羽球的水平很難提升和華人重視學業甚於訓練有很大的關係,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青少年選手對於比賽求勝的意志力和球場上誠實的品格是十分可愛的!他們除了很有禮貌外,也很單純,很少有人會在場上鬧情緒或者搞小動作,這真是難能可貴!

在美國成為羽毛球運動員,困難很多

由於羽毛球運動在美國並不如其它運動普遍,所以華人子弟們初加入這項運動有2個途徑,一是經由家裡有人是打羽毛球的同好,跟著家人漸漸的在俱樂部由娛樂步入專業訓練,另一則是有些高中設有羽毛球隊,而且有些州還有羽毛球的高中聯賽,雖然規模不大,但也吸引了不少對其他運動不感興趣的青少年加入學校羽毛球隊!讀到這兒,看起來好像美國的羽球基礎訓練也不算太差,但為什麼張蓓雯會說美國選手要堅持下來很不容易呢?

因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美國青少年羽球選手都是在高中畢業(18,19歲),一進入大學就停止了專業訓練了,想想看那時18,19歲正是男女生身體素質達到最高峰之際,卻因為上了大學而被迫放棄,這是多麼可惜呀。因為美國大學除了學費非常昂貴外,在學習上也少有能讓你能混畢業的,所以只要進了大學,學生們無不努力學習,以求早點畢業!所以少有人能夠繼續在羽毛球上花錢和花時間了,頂多最後只能參加大學羽毛球社團或到俱樂部玩玩而已!

至於很少數讀到大學,還能堅持繼續專業訓練的選手,他們的目標已經放眼奧運了,但是學校的學習緊張和頻繁的羽球國際賽事實在太難兼顧了,所以他們最後都得選擇暫時休學,等到奧運結束後再回到學校完成學業,不過當然也不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進入奧運的,所以對一個經過了大學休學,又花了大筆錢打國際賽事,結果又沒能入圍奧運的選手來說,那也就是很大的打擊了!

話說美國奧委會是不會投資在沒希望奪獎的運動項目上,所以美國羽球選手還必須自己尋找培訓環境及出國比賽的經費,這使得這些難得能堅持下來的選手處境又更加困難了!

不過今年剛結束的2016巴西里約奧運中,入選的七名美國羽毛球奧運選手中就有三名是兩岸三地的第二代華人子弟!這其中更有兩名是美國大學名校的高材生,透過了美國媒體的訪談後,這給了後輩們更多的激勵了,這可讓他們知道,只要有決心加上努力堅持不放棄,那麼學業及運動是可以兼顧的!

那麼這些美國選手是怎麼在困境中提升自己呢?就如前言,有的富二代的選手就自己從國外引進教練和陪練員在自家球場訓練,也有選手索性長期住在亞洲國家接受訓練,另外經濟不富裕的選手還是選擇了不定期的到亞洲或歐洲國家做短期訓練!

不過不管任一種做法,還是無法有系統上軌道的訓練,所以他們要比其它國家的選手付出更加倍的努力,從期在短時間內得到最好的效果!所以美國選手要能入選奧運,那真正是十分不容易,值得讓人佩服他們的毅力!

筆者忘了曾經在某一篇文章中看到一則報導,其中提到美國是一個體育大國,他們能夠把運動和商業結合做的淋漓盡致,所以如果想把羽毛球運動發展成全世界熱門的運動,那麼首先就得讓美國人打羽毛球。當時筆者就覺得言之有理,因為美國華人打羽毛球的人口再多,但是如果不能溶入美國主流,就很難受到重視,筆者希望能在有生之年能夠見到羽毛球賽就如同美國的籃球,足球比賽般,隨著經常的電視轉播,深入到每一個美國家庭。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39758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