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行疼痛似乎是每位騎友都不可避免的「職業」傷,
有一些你明白它們因何而來:
時間過長、強度過大、姿勢不標準、肌肉拉傷等,
都會引發膝蓋、肩背、腰臀等處的傷痛感;但有些並非如此。
疼痛本身並不由痛處產生,它只是大腦給身體的一個信號,
提醒你關注並保護相應部位;
有時你收到疼痛信號卻不知所措,正是某些來源神秘,絕對超出你的預料。
情緒
沒錯,你的情緒將顯著影響你的傷痛感,尤其是負面消極的情緒。
在某項針對瑞士航空行李搬運人員進行的調查表明,
他們感受到的背部與肩部的疼痛感與這種疼痛對他們工作的
影響程度直接與他們對自己工作的滿意度相關聯。
這一點在騎行中也有所證實。
這意味著情緒的影響並不僅僅停留在大腦中。
簡單來說,負面消極的情緒帶來壓力,壓力不僅會造成肌肉緊張從而引發疼痛,
同時也會干擾大腦抑制微小疼痛信號的能力。因為當你感覺到緊張時,
你的疼痛閾值降低。進行瑜伽、深呼吸、
冥想或讓生活環境有所變化,都能幫助降低日常壓力,緩解疼痛產生。
肌肉失衡
騎行時,當你的四肢保持蹬踏的節奏,而臀大肌是否只是坐著休息?
當你使用空氣動力學姿勢騎行時,是否胸肌縮小而背部肌肉變得更弱?
在進行諸如騎行這類運動時,由於需要長時間保持某一標準姿勢,
因而僅只有被調用的主要肌肉群被使用到,
容易觸發肌肉和姿勢的不平衡,從而導致肌肉緊張,引發傷痛感。
堅持一周進行兩次加強鍛鍊幫助舒展全身的肌肉、關節等,
能夠有效預防由於肌肉失衡引起的騎行傷痛。
平衡感
無論是腳踏實地,或是藉助自行車進行騎行時,
身體每時每刻都在根據你身處的位置來進行評估和判斷,使之保持平衡。
這是內耳前庭系統的功能之一。
當這一系統不正常時,你的表現將大打折扣。
一旦平衡感受到影響,你的肌肉張力增加,騎行效率降低;
這意味著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來幫助身體維持平衡並保持正常的騎行狀態。
而在這樣的狀態下,騎行對肌肉增加的壓力將會成為騎行疼痛的某種來源。
測試你的平衡感:
單腳站立,以較慢的節奏左右搖動頭部;
如果你能保持這個姿勢30秒,
不會失去平衡或讓另一隻腳接觸到地面,那麼你的平衡感是正常的。
提高平衡感:
以自己為中心,以正前方為12點鐘方向。左腳單腳站立,
高高抬起右腳從12點鐘方向轉向6點鐘方向;更換右腳站立,
逆時針從6點鐘方向轉向12點鐘方向。
第一次嘗試時可以睜著眼睛,然後閉上眼睛來重新試試。
過去的傷痛
曾經因為騎行造成的傷痛也在持續影響著我們,即使它們已經癒合。
通常而言,傷口不可能百分百完全癒合,總會有殘留損傷導致失衡。
在此種情況下,曾受傷部位更渴望過度保護,
因此神經更容易也更快觸發大腦的痛感,你的疼痛閾值可能比較低。
你的舊傷的確已經治癒,但你仍然需要用些手段來安撫它們。
推薦你調動身體的各個部位來進行嘗試,
通過肢體的移動來判斷動作帶來痛感的極限程度,
比如腳踝傾斜的角度和膝蓋轉動的方位;
這樣能幫助顯著提高並加強大腦與身體之類的聯繫。
如果你在進行某一動作時遭受到了痛感,減緩動作,減小運動幅度,
直到動作範圍不再會帶來痛感。通過這樣不斷的嘗試,
最終你運動的無痛範圍將會增加。
有計劃的恢復訓練、交叉訓練、按摩等手段都能夠有所幫助。
睡眠狀態
研究表明,睡眠紊亂的人對疼痛的容忍度更低。
挪威曾有一項超過一萬成年人參加的調查,
結果顯示:
每月失眠一次的人群對疼痛的耐受度比睡眠良好的同齡人低24%,
而每周失眠一次的人群的耐受度要低52%。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很多。糟糕的睡眠狀態意味著高強度的壓力,
通常與慢性緊張相關,影響肌肉張力與狀態恢復。
這些都有可能在騎行中導致傷痛的產生。
視野
大腦70%的工作都是在處理你所看到的內容。
當你無法改善你看到的那些時,你的相關表現都只能是妥協。
解決這一問題並不僅僅是糾正近視這類的明顯缺陷,還需要提升視覺處理性能;
當大腦無法及時處理快速輸入的視覺內容時,情緒開始變得緊張,這正是疼痛的某類來源。
對騎行者而言,有一項重要的視覺技能是近/遠焦調節。
這項技能可以在改變你的注意力從近處的目標(比如騎行路邊的一塊岩石)
到遠處的某個目標(比如10米外的一個急轉彎),
或從遠到近的過程中,快速獲取到新的目標及焦點。
如何提高視覺處理能力:找到一個5米外的標誌,
確保你能看清楚上面的漢字,同時一手拿著一張名片放在眼前;
不移動頭部,先看向近處的名片,在看清楚字的瞬間看向遠方的標誌,
在看出標誌上的內容後再迅速看回名片。
試試看30秒之類能完成幾次,記錄成績並在下一次試著超越。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387397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