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羽毛球為何成績下滑?

Neoh Ch ...| 2016-12-04| 檢舉

中國羽毛球隊成績下滑,有多方面的原因。從82/83領銜的一代瞬間跳到92後擔綱、95後頂上,85-90為主的中生代們反倒亮色不多,新老交替有動盪,非常正常。近兩站比賽,中國公開賽四亞,香港公開賽一亞,許多在奧運後發揮神勇的小將們都有所沉寂——開始有人研究和應對了,開始有新秀牆了,常勝談何容易。

用時間說話,給他們時間。我們當寬容以待。

柴飈(1990)/洪煒(1989)和張楠(1990)、諶龍(1989)是中生代的支柱

過分依仗老將,大賽把優勢項目打沒,李永波教練當然要背鍋。但網絡上部分暴怒群眾指責完全是李永波的問題,不下課不足以平憤慨,就過了些。而李永波手下的教練組有固步自封的人,也有勇猛精進的人。女單女雙一直是穩守傳統沒什麼大變化。

成績下滑的重要原因,是中國的黃金一代過於閃耀。他們領先於時代的技術與穩定的戰績,把國羽的優點無限放大,把隱憂盡數遮蔽。等意識到長期積累的斷層問題出現時,黃金一代戰力已不如前;中生代習慣了有林丹風雲這樣的頂樑柱護蔭,獨挑大樑時底氣不足;而新生代在後奧運時期倉促頂上,在對手面前難免露怯。

只能說,林丹、風雲領銜的陣容實在是太逆天了。能打不說,續航時間還特別長,一個個三十歲了還吊打全世界,真是壓制了整整一代人——無論是被打服的對手,還是被壓沉的隊友。

倫敦奧運五金,無法超越的黃金時代

林丹風雲那一代人就擺在那兒,年輕人想要上位很簡單,踩著他們過去就可以了。可事實大家也看到了,林丹風雲可以說是中國史上第一強大的男單和男雙,三十歲的時候還能拿奧運冠軍。這麼多年了,當然李永波在這中間有沒有打壓什麼人不好說,能出來打比賽的中生代這批人,真不是沒給機會。

王睜茗的比賽機會不少,自己打不出來。諶龍這麼些年的湯杯表現有目共睹。劉小龍/邱子瀚拿過全英,狀態正好的時候湯杯讓他們上一雙,但撐不住場子,最後逼得拆對了的風雲臨時合體回來打。

王睜茗是典型的給足機會,但永遠達不到期望的樣子

無法取得和他天賦對應的成績

真要換你是中國隊總教練,打重大比賽的時候,手裡有林丹風雲,除了老一點大賽各種穩;還有一批可能有天賦但是你自己都信不過的中生代,你用誰?

這個真不好怪誰,青黃不接的情況全世界羽毛球幾乎都這個毛病。大師總是一批一批來,一批一批走,當年男單四大天王,男雙五大組合,基本碾壓全世界同項目其它選手。直到這批人退役,大家可以看看世界各國打出來的中生代選手。以男子線為例:男雙丹麥鮑伊摩根森之後中生代沒人,印尼亨德拉之後中生代沒人,中國風雲之後中生代沒人,大馬中生代出了吳蔚昇陳蔚強,即便是現在世界排名第一,戰績也不是很穩定。

吳蔚昇/陳蔚強奧運後躋身一流組合,但仍不是頂尖

韓國特殊點,其實李龍大算中生代(今年也才28),只是出道特別早,也壓得小兩歲的雙金和他同時退了。但是,中生代的龍星和雙金把韓國的新生代壓得特別慘,比起其他國家的新生代(中國有鄭思維、李俊慧、劉雨辰,印尼有蘇卡穆約),韓國男雙新生代球員的成績真的是最差的,只有一個崔率圭值得一提。

崔率圭/蔡侑玎作為曾經的青年賽雙打霸主

是韓國新生代雙打選手為數不多的亮點

國羽隊魂傅海峰即將告退,與之配合的徐晨離開也是時間問題。李俊慧/劉雨辰在新人中最先冒頭,但穩定性還需要提升。張楠/劉成(魯愷)的新配合即戰力不錯,但上限並不高——並不是兩個看起來很合的人拉在一起,就能配出精彩的中國式後攻前封的。

男單,中國林丹之後出了諶龍,算是特別好的了,團體賽都還不是特別穩。丹麥蓋德之後出了約根森,算是有天賦了,最漲球的年紀,趕上林丹李宗偉最能打的時候,每每進半決賽都被倆人輪流摁在地上摩擦,打得都頹了;安賽龍在飛速前進的過程中也碰上靈活性問題了。而馬來李宗偉之後中生代沒人,印尼陶菲克之後中生代沒人,一幫孩子們還在拚命漲。

安賽龍在向超一流突破的瓶頸期苦熬

中國的男單一直無法超越甚至接近林丹的水準,而諶龍要不是奧運決賽那場有了變化,突破了李宗偉,中國男單項目在近年也乏善可陳。然而諶龍變化就變了那一場,之後又繼續拼調動拼防守去了。

餘下的小伙子們,石宇奇、黃宇翔、薛松、喬斌、朱思遠們尚需打磨,至少要保持能夠穩定通過前兩輪——缺乏真正活泛的表現,要麼中正保守磨能力,要麼殺上網從頭卯到底,要麼過於輕靈但能力不及。

石宇奇一貫低調謙虛,希望他不會這樣一直低調下去

女單馬琳蹦躂出來後應對不及,直到馬琳都奧運奪冠而辛德胡拿了亞軍,戴資穎最近又強勢把這兩位奧運冠亞軍都幹掉了,我們暫時也只能從何冰嬌身上看出些變化和希望。餘下的女單小將們開始進擊,但路還長:二王已去,一李仍傷,領軍人集體隱退,陳雨菲、陳曉欣、張藝曼、韓悅的未來將是如何?

反倒是香港女將張雁宜在香港賽的出色表現惹人讚嘆,輕靈卻頑強,打法漂亮。必須一提,她的身後的教練是曾經的國羽和港羽名將王晨。

香港新生代在香港公開賽集體爆發

左至右:鄧俊文、謝影雪、張雁宜、伍家朗

女雙被日本帶了一波節奏,丹麥還有彼得森尤爾兩個非主流的黑科技,中國的女雙自田趙之後,再沒見過讓人眼前一亮的。李茵暉/黃東萍打得足夠聰明,但攻擊力還是弱了些。女雙的長盤僵持中需要破局思路,同時需要鑿開固守的能力以及更為細密的連接。重回王曉理/于洋的可怕統治時代,仍需時日。

連續兩站奪得女雙亞軍的李茵暉/黃東萍

國羽裁撤了混雙組之後,出了張楠/趙芸蕾這樣的男雙網前+全面女雙混搭的類型,之後更加發揚光大,出了鄭思維/陳清晨這樣的極端,也算是有進步。

今天,全世界的中生代都不同程度地斷層。新生代出來的時候,群雄割據,誰都沒有統治力,比起當初中國吊打全世界的光景,自然就是下滑了。

我們和他們,都需要時間,去等待新的黃金時代。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362090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