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 | 騎士替補神奇變陣? 這才是用他們的真因

醉小飛| 2016-11-16| 檢舉

這是一場神奇的比賽。

三節打完,騎士71比72落後黃蜂1分。

接著在整個第四節,除了James之外,騎士的四名先發都再未登場。Tyron Lue讓James,Shumpert,Frye,Jefferson和McRae這套陣容打完了最後一節。

最後騎士以100比93贏下了本賽季的第8場勝利。

贏是贏了,但騎士在最後一節雪藏四名主力的舉動,仍然引起了球迷的討論。

有的人說「Tyron Lue太大膽,主力都摁板凳了,真不怕輸啊!」,也有的人說「Tyron Lue水平真高,有威望!」

總之,褒貶不一。

那事實是什麼樣的呢,騎士在最後一節為何會出現如此奇怪的陣容呢?

事情要從球隊領袖LeBron James說起。

三節打完,James的技術統計上寫著8分6板3助攻的字樣,投籃15中4,堪稱「神級」。

唯一能讓人記住的高光時刻,也只有那個讓自己超越前輩的抄截後的一條龍灌籃。

如果一定要找一張圖來形容James前三節的表現,我覺得這張倒是挺合適。

但到了第四節,James一改之前的頹勢,6投4中拿下11分2板5助,幫助球隊一開始就重新掌握了比賽的主動權,完成逆襲。

(划水漿這個梗指的是LeBron近期打養身球,習慣性放水,調侃Lue讓他趕緊回歸全力詹狀態,別玩水了)

有人略帶調侃的說,第四節讓James帶替補打是Tyron Lue對James的懲罰措施。

調侃歸調侃,在NBA的賽場上,賭氣這樣的事幾乎是不會出現的。

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先從第三節說起。

騎士在第三節的表現,可以說是除了得分之外樣樣OK。

列個簡單的數據。

第三節,騎士比黃蜂多出手了9次,籃板17比10贏了7個,進攻籃板7比0完勝,失誤也只出現了1次。

騎士拼的很積極,但很多時候看起來都像在做「無用功」。

防的也很到位,人對人,點對點全都罩住了,黃蜂的命中率也只有可憐的31.6%。

但他們在第三節還是只拿了19分,單節勝出1分而已。

原因就在他們的投籃命中上。

第三節,騎士的28次出手只進了8個,三分線10次出手只命中了倆。

像圖中這樣連著空位出手,連著打鐵的情況幾乎就是騎士在第三節的主旋律——此起彼伏的當當聲。

帶著這樣的狀況,騎士其實是跟著正常輪換進的第四節,也就是James一人帶四個替補(由於JR缺陣,Dunleavy上了首發,原本他的位置就變成了McRae)。

於是就出現了被球迷廣泛討論的那一個陣容。

說實在的,這陣容說厲害嘛,肯定不厲害,功能特單一,一張圖看透。

這陣容就是以James為核心,等他牽扯防守,然後分球給到外邊的隊友,讓他們接球就投就完了,頂多再傳導兩下。想讓James傳球起手,再讓隊友接應之後突破分球都很難。

這是一套以James為絕對核心的陣容,由他來帶動隊友,由隊友來為他扯開足夠大的空間。

以這個回合為例。

James落低位之後,強吃MKG,還沒打呢,Hawes的眼神就已經盯上他了,這時候James的臉是朝向外邊的,緊盯Hawes和Frye的動向。

換成動圖形式。

James背筐轉面框,強頂一步,Hawes立刻夾擊,James往外一分,Frye空位三分命中。

你說跟前面那個Dunleavy接Irving傳球之後投的那個空位三分有什麼實質上的區別麼?沒有,都是空位,無非是一個進了,另一個沒進。有的球員今天有手感,怎麼投怎麼有,有的就是手冷,怎麼扔都扔不進。

像James,前幾節投了7個籃,一個都沒進,第四節一節就進了3個投籃。

其中就還包括這樣高難度的後仰。

以及一個給比賽蓋棺定論的後仰三分。

真正決定終結比賽陣容的,其實不是Tyron Lue,而是球員本身。

James在末節改掉了之前防守端的隨性,強頂Frank Kaminsky基完成一次結結實實的封蓋。

Shumpert在進攻端狀態大好的情況下,也絲毫沒有放鬆自己在防守端的警覺。

就連Frye,都在第四節送出了兩次封蓋。

這些元素的拼湊和堆砌,才是真正讓Tyron Lue下定決心不再換回主力的關鍵。

籃球嘛,總歸還是一個看誰得分更多的體育項目,既然替補的狀態更好,就沒必要非得去刻板的去換回主力。

反正還有James。有James,騎士就不至於太差。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343206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