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談兵|魔獸專殺詹皇?騎士和老鷹的策略大戰:他們輸球真實原因其實在這

陳成昱| 2016-11-10| 檢舉

在連輸騎士11場之後,老鷹終於贏了,而且還是在騎士本賽季未嘗敗績的情況下。

他們有多想贏?

看看Bazemore這次卯足了勁兒要扣Dunleavy就知道了,滿臉都是一副「我就是摔傷了也要贏你」的表情。

在經歷了一個夏天的換血之後,老鷹似乎找到了他們贏騎士的制勝法寶。

就是那個叫Dwight Howard的傢伙。

相比Horford,魔獸是一個移速和彈速都更加出色的防守型球員,尤其是在內線的協防封蓋的這一項能力上,他比Horford要強悍的多。

由他替代Horford的位置之後,所帶來的影響就是,老鷹對於James的限制變得更加立體。

從前老鷹對於James的限制無非兩種方法:要麼外線夾擊,讓James傳,要麼內線協防,讓James突。

但內線協防給不了James足夠的壓力,導致內線總是失守,帶來的連帶效果是外線只能被動夾擊,結果就是內外全部失守,崩的叫一個干淨。

而Howard所起到的最大的作用,就是在內線的協防上,由此連帶的效應是增強了老鷹隊整個防守的立體感,效果也就變得更加出眾。

兩張圖看透老鷹對騎士,尤其是James的防守策略。

James在弧頂持球,老鷹隊上線給James一大步的距離,並沒有給予很強的防守壓力。

再看兩隊內線的站位,Love底角等球,Thompson隨時准備沖搶籃板,Millsap和Howard收縮籃下伺機封蓋James,尤其是Howard,完全放掉了Thompson,直直的站在三秒區裡靜候詹皇。

老鷹的整個防守陣型,呈扇形散開,猶如一個口袋,James面前只有兩條路可選,要麼外線投,老鷹很希望看到這一點,要麼借個掩護一頭扎內線,跟Howard和Millsap來個硬碰硬。

再看這次防守。

同樣的,James在一側底角拉開單打,在籃下的Howard完全放空了Thompson,就站在三秒區內堵James的上籃。

換成一次攻防的動圖可以看的更清楚。

James和Irving弧頂擋拆,早拆順下接球之後直接攻擊籃筐。

之前的老鷹出現在這個位置的一般是Millsap或者是Horford,防空能力均不如Howard,當魔獸出現在禁區時,直上直下的干擾完全化解了James這次強有力的沖擊。

受影響的當然不只有James,最頭疼的還是Tristan Thompson。去年例行賽3場比賽, 他對老鷹場均要打39分鐘,可以砍下9分13.3板(4.3前場板)1.3抄截1.7封蓋,但本場比賽,他只打了25分鐘,交出了0分2板1抄截3犯規的數據,蒼白又無力。

為何?

Howard完全放掉了他,只在三秒區內活動,並隨時等著封蓋來籃下的球員,這讓攻擊區域只限於籃圈附近的Thompson十分難受,而面對彈跳和身體素質並不遜於自己的Howard,他強悍的籃板能力也被化解的乾乾淨淨。

看看Love在爭搶當中被Howard撞的眼冒金星的樣子,就能明白Thompson有多痛苦了。

騎士有破解的方法麼?當然有。

在第三節比分被徹底拉開之後,我就記下了一條,「騎士要想追分,趕緊下Thompson上Frye,不把Howard調出內線,騎士今天就危險了。」

沒多久,騎士就照做了。

Frye的好處在哪?一張圖就能看清。

當騎士上Frye和Love的內線搭檔時,Howard和Muscala被迫只能擴大自己的防線,造成雙選:要麼你就不管不顧的去內線撲James和Irving吧,然後把三分線外讓給我們,要麼你就去管外線的那些炮台,讓Irving和James鑿穿你的內線。

換成動態圖。

James在上線借掩護之後立刻突破籃下,Muscala和Howard非常忌憚兩個底角的大個投手,不敢全力收縮籃下,James過掉一層防線之後,前面就是一片坦途,輕松打板得手。

這樣的情況在騎士第三、四節追分時段都出現了非常多的次數。

老鷹的應對又是什麼?當然是下Howard。

但就我個人看法而言,騎士之後的變招並沒有做的那麼徹底。如果騎士能夠在將Howard逼下場之後,立刻換上Thompson,加強他在內線的「攪屎」,或許會比Frye光在外線的投射要來的有效的多。

當然,騎士輸球絕非只是在內線的爭奪上失策這麼簡單,他們輸球是由自己攻防兩端的糟糕表現共同發酵下的結果。

先說防守。

騎士今天的防守注意力非常不集中,多次出現漏人和溝通不及時的情況。

比如圖中這個回合。

Schroder只是在上線和隊友做了一個簡單的掩護,然後就獲得了一次「一打五」般酷酷的上籃。

還有這個回合。

Schroder的一次快攻推進的機會。Frye先在內線阻止了老鷹的第一輪進攻火力,但隨後他又著了魔似的和隊友一同奔向了外線的Schroder,造成了內線的莫斯卡拉完全被放空,也就讓老鷹輕松的在籃下拿到了2分。

再說進攻。

騎士今天一共在三分線外出手了42次,這是一個很誇張的數值,但只命中了其中的11球,命中率26.2%,同樣非常驚人。

是騎士策略有問題麼?絕不。

騎士的42次三分出手,其中有35次出手是在4英尺以上無人防守的情況下扔出去的,也就是我們俗稱的空位投籃,命中率是25.7%,其中4-6英尺無人防守時扔了17個,只進了3個,命中17.6%,6英尺以上無人防守時扔了18個,只進了6個,命中率33.3%。

所以,騎士的三分出手其實非常合理。但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球員們的空位投籃會糟的跟個個如強投出手一般,這無處可以說理。

像圖中這樣的情況,騎士在今天的比賽當中就一直在重復上演。

換句話說,老鷹隊的策略逼得騎士非常難受,但最後真正殺死他們自己的那把「利刃」其實是他們糟糕的手感。

有的人會問,騎士這場比賽有什麼做的好的地方麼?

我覺得有。在Love這個點,不是防守,還是進攻方面。

Love本場比賽比賽拿到了24分12板3助的數據,同時他搏到了11次罰球的機會。在面對Howard和Millsap這樣級別的內線防守時,Love仍然在外線不開的情況下(三分4投0中),打出了自己全明星內線的風采。

這是騎士最想看到的畫面——無論手風多麼不順,Love總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以勇士為假想敵,倘若騎士在日後與對手相遇,Love勢必會在防守端成為對手的攻擊的重點。如果能在對手羸弱的禁區防守面前,盡可能多的得到分數,以攻去抵消自己防守的軟肋,這也會是騎士的一種可選擇的策略。

寫在最後。

騎士輸不代表他們不行,老鷹贏也不能說未來一定能在騎士頭上作威作福。

在更要命的季後賽裡,如果騎士使用「駭客」戰術迫使老鷹下魔獸呢?

終結了一個噩夢,他們還需要用更多的力氣,去埋葬那個噩夢才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33587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