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際運動體壇上,衝浪一直都佔有重要的地位,只要有海洋的地方就會有衝浪好手聚集。說得上衝浪熱門的國家,澳洲實在當之無愧,由於享盡地理位置的優勢,延綿的海岸線、一個接一個的浪花可說是衝浪天堂。而作為熱愛衝浪的一份子,除了擁有熱誠之外,更重要的是在海上那份敬畏及尊重之心,要知道大海變幻莫測,一個不小心就可能釀成意外。在出發下水前先了解基本的注意事項,就可以更盡情享受衝浪帶來的樂趣。來自台灣的衝浪好手黎仁傑(York),一次機緣之下接觸衝浪,就改變了他的一生,他更以打工度假的方式在澳洲發展,追尋那顆逐浪的心。

從業餘到專業衝浪手
因為小時候看到相關的影片而對衝浪產生興趣,與大自然的力量融合在一起的運動讓York從此在心中埋下了一顆躍動的種子,他說:「直到青少年時期,偶然發現周遭的朋友都在進行衝浪的運動,知道原來自己居住的地方也可以進行衝浪,而我一直都很喜歡滑板、游泳等,都與衝浪息息相關。回想自己由2004年開始在台灣知名的衝浪俱樂部裡向專業衝浪手拜師當學徒,然後一整個暑假,連續兩個月幾乎天天下海練習。就在第一次下水就能享受到衝浪運動帶來的快感,讓埋下的種子萌芽。開學之後,只要一有休假就會往海邊跑。隔年就升上了俱樂部教練助理,開始我的衝浪教學之路,至今都沒有中斷過。而當初的那顆種子已經成了棵大樹,讓我很堅定。同時亦非常慶幸家人並沒有反對,讓自己繼續發展下去。"就好像每個衝浪好手一樣,York對海洋的熱情有增無減,為了挑戰自己,於2005年就參加了「蜜月灣浪花節"衝浪比賽,而且勇奪了長板B組的季軍,對自己所選的路亦多了一分肯定。

毅然遠赴澳洲追浪
俗話說「有失必有得"是沒錯的,要知道衝浪熱血份子內心都追求自由,讓自己活在當下,但另一方面亦要為養活自己而努力奮鬥。雖然當時的York有一份穩定,同時收入亦不錯的工作,,不過這卻令他的時間愈來愈少,同時亦開始離海洋走遠了,經過反覆思量,終於下了決心出去闖一闖。「為了有更多的時間衝浪和追求更好的浪,我就辭去原本健身教練的工作,遠赴澳洲一圓隨時隨地下水的夢,也能精進衝浪技巧。為了不讓身體怠慢下來,日常不在衝浪的時候,我都會上健身房做重量訓練,增加肌肉的爆發力。還有每天都會花20分鐘做核心肌群訓練(Tabata),這些鍛鍊都能讓我在衝浪運動上有更好的表現。」

直來直往 坐言起行
性格影響命運真的說得沒錯,York就是那種想做甚麼就會去做的人,要是永遠衝破不了自己的心魔,就成不了大事。「以衝浪來說,雖然有時太大的浪都會令我畏懼感,但如果不突破就永遠衝不到,所以當下看到浪來,不管大小,都會試著追上。只要有浪衝的地方,而有空檔我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出現。在接觸衝浪的前5年,多在位於台灣東部海岸衝浪,因為想嘗試更好的浪,於是就轉戰澳洲,用打工度假的方式,早上衝浪,晚上工作賺取生活開支。澳洲有很多世界知名的浪點,每年都會舉辦好幾場國際衝浪比賽,想一睹衝浪明星的衝浪英姿,一定要在比賽期間,抽空來觀摩。」雖然有衝勁是很好,但還是安全第一,York就分享作為新手最好由衝浪教練帶領,並且有專業人員在岸上戒備,要有一定的經驗才去追浪。

衝浪潛規則
要知道衝浪與其他的運動也一樣,有些規則需要遵守,雖然海上的事項並沒有明文寫著,但世界各地的浪手都有同樣的共識,守在海上的那一套,以確保大家的安全。

潛規則一:了解基本海洋知識
這聽起來好像有點理所當然,不過面對深不可測的大海,就算是經驗老到的衝浪手也可能會可能會出意外,所以先了解有關不同類型的海浪和如何突破海浪時,就能判定哪些浪是需要的捕捉的,而哪些浪需要遠離。
潛規則二:不要亂用衝浪術語
在世界各地都有著不同的衝浪術語,在外國比較常見,有經驗的浪手除了在衝浪時使用之外,在日常生活可能都會流露出來,不過要小心的是有些術語可能代表種警示或者提醒,或是說出來才不禮貌,所以在不了解之前不要隨便使用。
潛規則三:時刻保持安全意識
不要當海上的漂浮UFO,國外有經驗的浪手都會稱呼一些剛開始並快要進階的衝浪者,這並不是輕視或藐視那些浪手,而是提醒大家要注意周遭的衝浪環境,不要為了等浪而呆呆的漂浮在水中央。
潛規則四:時刻禮讓
在衝浪最常發生衝突的都是有「搶浪」引起,意思是在下一到浪時你已經搶到另一位浪者的浪,就要考慮下浪的優先權,和下浪點是否恰當。這是一個要小心處理的問題,因為「搶浪」是可以引發起流血衝突的。
潛規則五:不要過量衝浪
大家要知道其實衝浪是一項需要極大體力的運動,作為新手如果日常沒有鍛鍊,千萬不要過量衝浪,浪手可能因為體力負荷而發生意外,日常應分配時間做體力的訓練,讓自己的身體有點肌肉,這不但幫助自己在控制衝浪技巧,還可以有更健美的身材。
當然以上都是基本要知道的規則,不過當你愈投入衝浪的世界之後,你就會開始建立自己的規則,讓你在衝浪界更有歡樂。

【York Li提供圖片】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