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e已經正式告別NBA。那麼我們來客觀分析一下,如果Kobe與Paul真的聯手,會比James跟Wade聯手成就更高嗎?
Kobe是一名得分導向型的後衛,需要持球在手。作為最接近Jordan的分衛,Kobe擁有幾乎所有得分後衛所需要具備的得分手段,甚至鋒線、內線球員的得分技巧。突破、投籃、罰球、三分球,甚至低位單打他都駕輕就熟,幾乎沒有進攻盲區。巔峰時期常年霸佔得分榜前列,就是對他得分能力最好的肯定。雖然生涯末期Kobe的得分依然不難看,但都是通過大量出手次數換來的。Kobe不同於Ray Allen那種得分後衛,他需要自己持球去創造得分機會。
Paul是一名傳統意義上的控位,靠組織、傳球來盤活全隊。他擁有優秀的大局觀以及廣闊的傳球視野,David West、Chandler、Griffin、小Jordan等一眾內線無不是在Paul的掌舵下大放異彩。Paul會長時間將球控制在手,力保每一次傳球都精準有效,並且將失誤率控制到極低的水平,這也是數年來Paul穩居聯盟第一控位的原因。同時Paul的自主得分能力也不錯,職業生涯場均18.8分甚至比很多得分後衛還要高。
James是一名出色的團隊型球員,得分、籃板、組織進攻、引領防守他可以一把抓。擁有不錯的速度、彈跳力和身體對抗能力,以至於在小球時代他可以從1號位打到5號位。他主要的得分手段是切入上籃、灌籃,往往能造成打三分。中投以及三分球也成了他的常規武器,同時他還有出色的籃板以及助攻能力,兩項數據生涯平均皆在7左右,抄截和阻攻的成績也不差,充分說明他是一位全能型的球員。
Wade同樣是一名攻擊性得分後衛,靠突破對對手內線造成殺傷。Wade的一對一能力很強,對籃筐有很強的攻擊慾望,突破造犯規的能力強,上籃時候的感覺很好,得分大多數來自禁區和罰球線。同時從數據上來看,Wade的中投跟三分球並不穩定。Wade也是一名不錯的團隊型球員,職業生涯場均接近6次助攻,是一名願意為隊友作嫁衣的球員。
James跟Wade的聯手,在第一年雖然從東部脫穎而出,但是面對團隊作戰的達拉斯小牛並沒有佔到任何便宜。直到Wade甘心退居二線,James作為絕對核心,他們才取得兩連冠。James兩奪FMVP,但Wade的數據每年都有不同程度下滑。
如果Kobe跟Paul聯手,勢必有一人要減少持球率。Kobe減少持球率,便會減少自主進攻機會,而Kobe絕不會像Ray Allen、Redick那樣僅僅做一名投手;Paul減少持球率,無疑削弱了Paul的最強點,如果僅僅是負責運球過半場,那就是大材小用了。
Jordan跟Pippen的組合,也是因為Pippen的犧牲才換來兩個三連冠。Kobe跟Paul同時作為兩個攻擊型後場,倘若聯手,球權問題或許真的需要好好分配一下。當然,這一切都因為聯盟的否決而變得煙消雲散。剩下留給球迷無限想像的空間!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