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運動前,即便有了完善的熱身,車手在踩踏當中依舊會遇上許多問題,手部的酸麻不適是其中之一。
運動前,即便有了完善的熱身,車手在踩踏當中依舊會遇上許多問題,手部的酸麻不適是其中之一。
假如你是初入門的車手,只要透過龍頭高度的調整,就能達到舒適騎乘的目的。而進階的車友,不妨探討自行車騎士騎乘時的「重心」問題。簡單來說,手部會酸、會麻,是因為車手把上半身的重量都加諸於車手把上頭,自然會造成不舒服的結果;建議試著調整脊椎的位置,藉此練習重心的轉移,唯有讓重心自然放在後側,身體呈自然放鬆,膝關節踩踏的角度才會回歸正確位置,自行車坐墊也不會壓迫到會陰部。
如果是受過專業Fitting的選手,可以透過重心轉移來緩解一時不舒服的症狀,但由於Fitting在過程當中,已經將騎士的踩踏校正到最適位置,並不建議調動坐墊位置與龍頭高度,否則壓力可能轉移到其他部位,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一旦發生酸麻的現象,最常見的狀況為手握把痲痺與腕隧道症候群2種;除了正確的騎乘設定,只要透過適當的休息、配合伸展運動和消炎藥物的使用,就能達到緩解的功效;此外,調整抓握車手把的姿勢與力道,以及手把帶或手套的選用或佩戴,都能有效減少能量直接傳導到手部,車友們不可不知。
常見傷害解碼- 腕隧道症候群及尺神經麻痺(Carpal Tunnel Syndrome、Ulnar Nerve Palsy):
雙手與握把接觸的支點是自行車運動中用來控制行進方向的關鍵,上半身前傾的姿勢使得騎乘者很容易將上身力量傾壓在此一支點上(特別是握把、坐墊位置調整不恰當時),此壓力會容易導致通過手掌的神經受到壓迫,進而出現手部神經麻痺的症狀。
當壓迫正中神經時即為腕隧道症候群,壓迫小指側神經時即為尺神經麻痺。為避免此症狀發生,除藉由變換手掌支撐位置及利用手肘彎曲減輕手掌壓力外,可藉由腕部護具來減輕壓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27613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