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身訓練中,許多人深信不疑的一些說法,其實完全是誤解。它們是你進步的巨大障礙!你需要有正確的概念!其中很多人執著的認為舉起超大的重量才是發達肌肉的最好方法,這無疑是愚蠢的!
大重量的臥推就等於發達的胸肌?
健身房裡最多見的是狂練臥推的人。他們認為只要用大重量練習臥推,就一定能獲得發達的胸肌。隨著臥推重量的增長,胸肌也會隨之增長。如果能在最後一組將臥推重量加到400磅,你也能獲得施瓦辛格那樣的胸肌。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大量研究證明,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這是關於健美訓練的最大誤解:臥推重量的增長主要依賴肱三頭肌力量的增長,其次是靠三角肌前束力量的增長。胸肌力量對臥推重量的影響非常小。另外,臥推重量達到一定程度後,要進一步增長必須採取以下措施:使用臥推背心、身體成橋形、蹬地發力、將槓鈴降到下胸而不是上胸等。這些措施都會進一步將壓力分散到腿部和腰部等部位。
看看吉因.萊齊亞克、斯科特.曼德森這些臥推冠軍吧,他們的胸肌還不如一個普通的健美運動員。大重量臥推對發達胸肌能起多大作用,就可想而知了。
現實中的情況也很能說明問題。埃迪.羅賓遜是健美界臥推重量最大的人(臥推610磅,深蹲1039磅),但他的胸肌並不出眾。施瓦辛格是名副其實的「胸肌之王」,但他只在使用臥推背心的情況下推起過一次500磅,練習重量從未超過400磅。
其他一些以胸肌發達著稱的運動員,他們的臥推重量可能會讓那些「大重量臥推」論者感到驚訝。李哈尼臥推315磅,多里安.耶茨臥推365磅。
一些訓練者往往只在乎自己舉了多重(只是上舉,然後放下),而健身訓練的重量並不是搬動重量,而是怎麼收縮目標肌肉、鍛鍊、促進肌肉生長。我們不是要指鹿為馬的舉重,而是想讓你鍛鍊的肌肉變得強壯。所以我們要想辦法讓肌肉收縮,不要老想著舉了多重。
健美訓練不同於其他力量訓練
首先,健美訓練屬於力量訓練的一種,但又和其他項目的力量訓練的方法有很大的區別。
其中最大區別就在於健美訓練的發力方式。力量舉是追求全身肌肉一起合作發力舉起最大重量,而健美肌肉是追求最大程度的使用目標肌肉發力!
在健美訓練的概念里:主要目的是發達目標肌肉,所以強調在做具體動作時一定要以目標肌肉發力為主,其他肌肉輔助。
如何做到主次分明目標明確呢?
就是說你無論做什麼動作,不管是做復合動作還是分離動作,不管你是用槓鈴、啞鈴、器械還是徒手做,都一定記住兩個字:「孤立」。用你想要鍛鍊的肌肉發力!
練肌肉不一定要用大重量!
而一般認為,要達到肌肉壯大的目的,訓練必須介於8~12RM的重量之中。但現在,這個觀念可能要有所進化。因為根據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的研究發現,低負荷高次數的阻力訓練中,肌肉也能產生增長效果,並不一定要嚴格限制在原先制定的8~12RM重量範圍內。
研究人員尋找了18名男性參與試驗,並隨機將他們的「雙腿」分配至下列三組中的其中兩組(也就是每個人的左右腳各自進行不同的兩種訓練),以每周3次、為期10周進行訓練,最後使用核磁共振攝影(MRI)來計算肌肉大小。
組別A:以1RM重量的30%進行3組衰竭訓練
組別B:以1RM重量的80%進行1組衰竭訓練
組別C:以1RM重量的80%進行3組衰竭訓練
也就是固定重量後做到不能做為止。80%重量大約能重複8~12下;30%重量大約能重複25~30下,結果發現,不論是使用低負荷(30%)、還是高負荷(80%),進行3組衰竭訓練的人,也就是組別A和組別C,都獲得顯著的肌肉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在肌肉增長量相同的前提下,組別C的人(腳)比組別A的人(腳),擁有較大的肌力;而組別B所獲得的肌肉增長量大約是組別C與組別A的一半。
「我們發現在負重程度不等的情形下,肌肉的大小與力量都能獲得相同的成長。」麥克馬斯特大學人體運動學系的博士生Cameron Mitchell說,該論文的作者之一。
「許多老年人可能會有關節上的毛病,如果為了肌肉成長而執行高負荷的重量訓練,可能會有安全上的顧慮。」Mitchell說。「這個研究發現能讓我們改善這類問題,讓他們可以在選擇較輕的負荷下,一樣獲得肌肉成長的好處。」
「現階段的肌肉鍛鍊方法,可能會讓某些人畏懼、卻步,得不到那些鍛鍊後的健康效益。」該論文的指導教授Stuart Philips說,「我們的研究則是提供了一個證據,證明簡單的(低負荷)阻力訓練也能提升肌力、肌肉量,進而達到維持身材的目的。」
不過這項研究司博特認為仍舊有其盲點,例如在長期(超過10周或以上)訓練後,是否兩者會有更大的差異性出現不得而知。
所以綜合考慮生理上的適應(微血管與粒線體密度),以健康為前提下(不考慮運動表現),司博特會建議不要過度偏重於低負荷或高負荷訓練,應該要兩者兼顧、交叉進行。
人們通常認為輕重量不能練大肌肉,其實不然!
因為肌肉的受力是以力矩來衡量的,力矩=力(重量)*力臂。當力臂等於零時,就不產生力矩,使作用力直接壓在肌肉上,肌肉不受彎曲力的作用而無收縮,也就得不到刺激,因而不會發達。
如果力矩相同,只要力臂大,則輕重量同樣使肌肉受到大的刺激,練大肌肉塊。舉例說明:
啞鈴側平舉:由於力臂大(全臂長),故所需舉量可較輕。設實際力臂為1250px,實際舉量為5kg,則力矩=5kg*1250px=250kg·cm。
啞鈴立推舉:由於力臂小(1/2上臂),故所需舉量較重。設實際力臂為250px,實際舉量為25kg,則力矩=25kg*250px=250kg·cm。
兩相比較,啞鈴側平舉的實際舉量雖然只有啞鈴立推舉的1/5,但肌肉所受刺激的量並不小,故輕重量一樣能練大肌肉。
在日常訓練中,使用器械重量的大小是由所練部位肌肉塊的大小和動作結構決定的。肌肉塊小,動作的力臂大,就要使用相對較輕的重量來練習。肌肉塊大,動作的力臂小,則需使用相對較大的重量來練習。輕重量不能練大肌肉是一種誤解。
鍛鍊肌肉
最重要的是神經對肌肉的控制能力!
是目標肌肉的感受!
而不是大重量!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