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騎士們,你會在什麼年齡達到巔峰狀態

Ronnie| 2016-08-03| 檢舉

「如果你在賽事旺季走進了英國曼切斯特的場地車館,你會發現裡面業餘比賽不斷,而獲勝者,常常是六十多歲花甲之年的老者。」

同是自行車運動員,像是克里斯·霍納,他能在四十多歲的年齡贏得比賽,而另外有些人在三十歲的時候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心疼盤爺…小編註)所以問題來了,如果你是一名車手,在什麼年齡,你的狀態會達到人生的巔峰?

從上古時代講起,1922年的環法自行車賽就像是龜兔賽跑故事的翻版。先是Philippe Thys贏了5個賽段,然後把前輪折了。那個時候的比賽規定是不可以藉助外力維修自己的車子的,所以就沒有辦法咯。然後是Eugéne Christophe身著領騎黃衫,直到他前叉折了。接下來Jean Alavoine連贏三個賽段,卻遇上了一連串的爆胎,損失了76分鐘之久。於是本來排在他之後的Hector Heusghem穿上了黃衫,然後悲傷的是,他車壞了。他本來可以修好車子上路的,卻不知怎麼就直接換了一輛騎,於是罰時一小時,丟掉黃衫。黃衫魔咒到Firmin Lambot身上終於消散了,所以他以36歲的年齡,成為了環法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總冠軍。

這個年齡最大的環法冠軍的記錄還被他保持著,儘管科技的創新和醫學的進步從邏輯上來說能大大延長車手的巔峰狀態。所以一個車手的年齡到底在多大的時候,他的狀態是最好的。這個問題不僅僅對職業車手有意義,對普通的業餘車手也有意義。

英國自行車教練威爾·牛頓說:「從生理學的角度看,大多數運動員能力的巔峰在27歲左右。但事實上,對於每一個個體來說,能力的巔峰都是一個窗口期的時間,窗口的範圍可以是二十五歲至三十五歲中的很大一個範圍。」

數據是不會說謊的。目前的統計資料來看,環法總冠軍的平均年齡是28.5歲。而根據ProCyclingStats的調查資料來看,其他比賽冠軍的平均年齡也在這個歲數上下。數據調查了自1995年起的所有UCI公路賽(包括男子和女子),結論是,贏得冠軍的車手中,25歲是個數據陡增的階段,26歲的最多,而從28歲往後是緩緩下降的。然後調查更進一步,研究賽齡超過了10年的車手(編者註:應該算上了青少年俱樂部車隊的階段),數據是在26歲是陡增,28歲的最多,30歲開始是緩降。

「有很多因素會影響結果,」ProCyclingStats 的負責人Bert Lip說,「有些年紀大的車手也許比過的比賽並不多,有些最具天賦的車手會因為傷病而提早退役。在調查範圍是10年的前提條件下,這些事實因素會對結果造成很大影響。」

大範圍調查的數據也許不准,但是從生理學理論的角度,數據是不會說謊的。「肌肉的質量在24歲的時候達到巔峰水平,」牛頓說,「而在24歲之後,VO2Max的能力每12年下降15%,肌肉的力量在超過30歲的時候幾乎會持續下降。」事實上,在你20多歲的時候你會在10個方面達到巔峰水平,分別是:耐力、力量、靈活性、功率、速度、協調性、敏捷性、平衡、分子組成、無氧能力。

「衝刺手一般來說到達巔峰的年齡更加年輕一些。」退役車手Axel Merckx說。他現在是UCI洲際職業隊Axeon Hagens Berman的經理。快伸縮纖維的肌肉的衰老會在心血管能力之前降低。馬克·卡文迪什的職業生涯也表明了這一點,他在26歲的時候贏得了環法綠衫,同時贏得了世界冠軍。在2011年環法之前的四年裡他贏得了20個賽段冠軍,而之後的四年裡他只贏了6個。(心疼…)

在競爭激烈的車壇,總有年輕的車手後來居上。ProCyclingStats也統計了其他幾位著名車手達到職業巔峰的年齡,車王Eddy,法比安·坎切拉拉是在26-27歲,5屆環法冠軍安杜蘭、環意環法連莊史蒂芬洛奇、五大古典賽冠軍羅傑·弗萊明是在27-28歲。

車王Eddy的大環賽名次

這些數據表明了大環賽車手達到巔峰的年齡和古典賽車手相比不會有太大差別。有一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經驗。「你過去比賽的經歷會幫助你達成夢想。」Axel Merckx說,「一年又一年,你都在比賽中增長見識。為了實現最終的夢想,你必須明白你應該做的事,不僅僅是要知道比賽中該呆在大集團中的位置,還有在人生中的位置,在團隊中的位置。」

牛頓表示同意,說:「團隊合作和團隊戰術在公路車競賽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經驗、動機、信念甚至是運氣——在合適的時間呆在合適的車隊裡,都是至關重要的。公路車比賽是極少數競賽中團隊協作能比個人能力更有決定性作用的競賽。」

大器晚成者

迄今為止,年紀最大的大環賽黃衫得主是克里斯·霍納,他在41歲的時候贏得了2013年環西冠軍。他算是一個特例,不受規則影響。牛頓說,「總會有特例的車手,在科學邏輯上已經衰老的年紀拿下冠軍。」

對於讀這篇文章的你們來講,你們比三年前的霍納更有希望。個人巔峰能力的衰退是不可避免的,但並不代表你的能力就會衰退——除非你已經達到你的巔峰,否則你就應該有提升的空間。

「你騎的越多,就越厲害。」Merckx說道,「如果你是一個入門菜鳥,以前從來沒騎過車,但現在開始刻苦訓練,你在兩年內的進步會極其迅速,但在兩年後,再想要進步就舉步維艱。」

牛頓提到了10000小時理論——在任何一件事上,你只要花了10000小時以上的時間,你就能達到巔峰。這在自行車訓練上也同樣適用。「如果你年紀輕輕就開始訓練,你也許要花15年的時間轉為職業車手。如果你開始的比較晚,也許成為不了職業車手,也許永遠也不能成為大神,但這不是你不追求進步的理由。即使你的年齡超過了40歲,你也不應該放棄,只要努力,永遠都會有希望——如果你在賽事旺季走進了英國曼切斯特的場地車館,你會發現裡面業餘比賽不斷,而獲勝者,常常是六十多歲的老者。花甲之年贏得比賽,正是因為他們有豐富的經驗。他們不比那些四十多歲的車手強壯,但他們知道怎麼去贏。」

而對於大多數正常人來說,有氧能力的下降速度遠沒有無氧能力下降的快。在業餘車壇,無論年齡如何,你只要肯騎肯訓練,你就能越來越接近你的巔峰,而年輕的車手也不一定能超得過你。「年長的車手很少會缺乏耐力。事實上年紀越大,你就有可能變成一個'柴油機',省油耐久。」退役車手丹尼爾勞埃德這麼說。

所以,去騎車,去訓練吧,尋找你自己的巔峰。記住,即使你的年紀比那些職業車手還大,那也不是你不變得更強大的理由。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203287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