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要選出環法車手的代表動作,坐上管無疑是名列前茅的一項。當然,大家除了欣賞比賽之餘,也不免會想實地操作,體驗一級車手高速下坡的快感。
「其實真的會比較快。」前職業車手黃信華與我們分享。
其實,坐上管這樣的騎姿,在賽場上已經行之有年,不過這種高難度動作,可不是說做就做。就選手來說,他們會選在長直的下坡地形,至少視線可以遠眺500公尺以外的路線,才會啟動坐上管模式。用最小的迎風面積,換取最大的風阻效應,比起一般抓握下把的騎士,速度確實更勝一籌。
以線上車手來說,最常坐上管的代表非Peter Sagan莫屬
不過,全身蜷縮在車體的前半部,抓握平把或下把,胸口頂住龍頭(或趴在龍頭上),夾緊雙腿,讓踏板維持水平,只露出頭部與小部分的肩部,意在把受風的面積縮小到極致。倘若此時再加碼踩踏,車身可能會更不穩定。不僅考驗車手的操控性,受限的條件,也不免讓人好奇,是否值得犧牲最佳騎姿,來換取加乘的空力效應?
一般坐上管時,踩踏的動作其實並不常見,以專注路況為主
計時賽見長的Tony Martin,也曾在環羅曼迪祭出極端騎姿
「那個是專業比賽,前面有重機幫他擋路,後面又有隊車幫他擋路,幾乎兩側是完全淨空的。」黃信華與國內好手們同聲提醒。對一般車友來說,即使不把其他用路人考慮進去,只要遇到風勢來攪局,或者路面上的不平整,就很有可能弄巧成拙。而就騎士本身而言,仰賴核心與雙腿做為支撐,就像縮在一台童車上頭,撐久了也相當吃力。要想做出這種高難度姿勢,柔軟度會是一大考驗。
一般車手下坡時的空力騎姿
在一般道路騎乘,無法控制的變因太多,道路的品質也不見得能盡如人意,同樣面對長下坡的地形,選擇坐上管這樣極端騎姿的職業車手只有少數,畢竟高速之下,車身勢必更加敏感,想仿效外星人的你,在做之前請務必三思。
僅限職業車手,Chris Froome也在他的推特提醒車友勿模仿
坐上管或高難度的下坡姿勢,並不建議一般車友直接複製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170108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