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離心訓練要帶大家來看的是三頭肌。
想增加手臂手圍,多數人會專注培養小山丘:二頭肌,殊不知想要增加整體的可看程度,後端的養成也很重要!
尤其男性朋友們最愛露出的臂彎,如果沒有稱職的三頭肌支撐,只靠二頭肌獨秀,其實成長有限;此外,女性朋友們也應該鍛鍊三頭肌,因為大家最害怕的蝴蝶袖,就是搖搖欲墜的三頭肌啊!
以下,一樣維持離心訓練、加強感受度的要素,強調速度放慢的離心訓練,喚醒你的三頭肌!
法式推舉 建議每組8~12下,2~4組,組間休息1分鐘。
起始姿勢:手與肩膀同寬,平均抓握槓鈴,將槓鈴推起,往頭部方向後移一些。
向心:上舉,保持速度正常,手肘微彎不死鎖。
離心:下放時肩膀、手肘固定,位置不動,手肘內夾不外開。將速度放慢,讓三頭肌完全拉長,手肘至90度即可。
註:建議使用W槓鈴,對手腕壓迫較小,使用上舒適度也較佳較。
仰臥窄推 建議每組8~12下,2~4組,組間休息1分鐘。
起始姿勢:手與肩同寬,將槓撐起,挺胸。
向心:上推速度正常,手肘先驅動,到起始位置時,手肘微彎不打直。
離心:下放,放慢動作,手肘內夾不外開,感覺三頭肌出力。
站姿啞鈴三頭肌屈伸 建議每組8~12下,2~4組,組間休息1分鐘。
起始姿勢:雙腳與肩同寬,下背打直、挺胸,一手持啞鈴,至頭部後方,肩關節與肩膀固定。
向心:上舉時速度正常,身體不晃動,保持平衡。上舉至起始位置時,手肘微彎不打直。
離心:下放速度減慢,感受三頭肌伸展。
註:此動作要注意啞鈴跟頭部的距離,最好有鏡子可以看,以免敲到頭。
啞鈴單手後屈伸 建議每組8~12下,2~4組,組間休息1分鐘。
起始姿勢:腳與肩膀同寬,下背打直,身體微微前傾,將手肘拉高與身體平行,手肘固定緊貼身體,此時手肘彎曲。
向心:伸直時保持速度正常(太快可能會造成手肘不適,要特別注意一下),手肘微彎不打直。
離心:下放放慢動作,手肘呈90度即可。
在訓練三頭肌時,最常發生手肘過於外展、肩膀晃動代償等情況。三頭肌算小肌群,如果有外展、代償等現象,代表你可能無法負荷,最好是降低負重,避免肘關節或是其他部位受傷。
打造強壯肩膀 4個肩部重量訓練動作
想要擁有強壯可靠的肩膀,大概是多數男性的心愿。
除了能讓自己撐起筆挺的西裝,成為名副其實的衣架子,有時穿著吊嘎、背心也能小露「香肩」。
最最重要的是,這肩頭上扛的不只是責任,還有種魔力能讓另一半倚靠時哼著:「依靠著你的肩膀,有風的味道也有雨的滄桑…」。
一般所稱的肩膀,事實上是由數個關節所組成。
這些關節和附近的大肌肉(斜方肌、三角肌、提肩胛肌等)、小肌肉(棘上肌、棘下肌、小圓肌等)及很多韌帶,共同組成「肩關節」。提供手臂更大的活動空間,好讓我們可以進行上肢運動(如投擲棒球)。
但也因為肩部負責大多數手臂與上身的動作,若過度使用,肩部會感到酸痛,或是受傷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因此,秉持著「預防勝於治療」的精神,司博特建議大家,在做重量訓練時,應該花點時間在肩部的鍛鍊上,加強肩部肌群的功能,好分擔上肢運作時所需的力量。
動作1 正面側平舉(Lateral raise)1組10~12下,3組
a.采站姿(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拿啞鈴垂放在身體兩側。
b.雙手(微彎)從兩側舉高直到成一水平,此時掌心向下。
c.使力過程應是手臂放鬆,用肩部的力量將手抬起,如果手拉不到水平狀,可以考慮換比較輕的重量,較能確保你練對地方。
動作2 農夫走路(Farmer’s walk) 1組15秒,3組
a.準備兩個「提得動」的啞鈴,雙手拿著啞鈴垂放在身體兩側。(提著的時候要有意識去用力穩住肩膀,不是放鬆讓肩膀垂著)
b.行走時抬頭挺胸,若出現彎腰駝背的情況,可能是你的啞鈴太重囉!
c.記得先確認健身房內有一定空間可讓你來回走動。 動作3 槓鈴推舉(Standing barbell press)1組12~15下,3組
a.采站姿(雙腳微彎,與肩同寬),手持槓鈴略比肩寬,並把槓鈴放置鎖骨上。
b.雙手緩緩將槓鈴上推,達到最高點時再緩緩下放,回到起始位置。
c.過程中注意手肘的方向,不宜過度外翻。
註:也可將槓鈴換成啞鈴,動作的不穩定性會被提升,逼迫你得徵召更多肌群協助穩定身體,但記得重量要選擇輕一些。
動作4 反向划船(Inverted rows)1組12~15下,3組
a.先找一槓鈴,高度應在你的腰部附近。
b.雙手略比肩寬,伸直緊抓槓鈴。將腹部及臀部緊收,腳跟立起,從頭到腳應成一斜線。
c.雙手彎曲用力,使胸口靠近槓鈴,再慢慢把手伸直,回到起始動作。
註:由於槓鈴被固定住,要使力比較容易,若想增加難度,改採TRX訓練也是很棒的方法。另外,這個動作也會訓練到背肌,屬於多肌群的訓練動作,在安排菜單的時候記得擺在前面一點執行。
依司博特自己訓練肩部的經驗,通常感到酸、腫就會換成練手的動作,並不太會要求自己一定得做到幾組。
因為肩部的肌肉相對胸、背、腿而言較小,所以與其追求重量,不如將訓練重點放在感受肩膀的出力情形,確實掌握住訓練效果。
另外,對於上面提及的動作要領,並沒有所謂「最正確」的說法,我們依舊要延續之前的做法,提倡一個原則:那就是以你「舒適、自然、輕鬆不刻意且能感受到肩部正常施力的姿勢」為主去做訓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151389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