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技巧之離心訓練 胸部篇
大家在做重量訓練時,是否曾有過「明明已經力竭,為什麼肌肉成長的速度還是不如預期」的疑問?
事實上,只要有訓練,就會有破壞,肌肉也就會跟著成長。可惜,我們往往受困在感覺問題,想要加強感受度,所以才老是認為肌肉沒有快快長大,甚至覺得懊惱。
而依據司博特自己的經驗與觀察,發現這個問題有個關鍵,那就是大部分人在鍛鍊的過程中,常會忽略一個重要元素:多著重於「向心」訓練,忘記「離心」的重要性!
通常,一個訓練動作中會有「向心收縮」及「離心收縮」。提起負重、肌肉收縮,我們稱向心收縮;反之,放下負重、肌肉拉長則是離心收縮。舉例來說:握推上舉時,肌肉收縮是向心,下放時,肌肉拉長就是離心。
一般認為,離心收縮對於肌肉增長、肌肥大有正面效果。這是因為透過離心收縮,肌肉會被拉長,受到破懷及撕裂的程度較劇烈,有助於肌肉生長。
因此,我們會建議大家,如果想提升感受度,訓練時除了將意識放在主要運動的肌群外,還可以儘量放慢動作,感覺離心收縮的效果。
不過,感受度的形容本就不好說,光用說的也可能還是很抽象。所以司博特會在接下來文章中,針對「胸部」的幾個訓練動作,示範如何在離心收縮時放慢速度,避免你一時亂了套,不知該怎麼做動作才好。
上斜槓鈴臥推 建議每組8~12下,2~4組,組間休息1分鐘。
將椅子角度調至45~60度,握距比肩膀略開,動作往下就是離心的開始。
離心:把速度放慢,感受地心引力拉扯著你的槓鈴,用力量去對抗,讓槓鈴緩緩地往下。
向心:速度正常,過程中感受上胸肌肉收縮。
上斜啞鈴飛鳥 建議每組8~12下,2~4組,組間休息1分鐘。
將椅子角度調至45~60度,啞鈴撐起,手肘微彎,肩膀固定,慢慢向外展,此時開始離心收縮。
離心:動作速度放慢,下降與身體平行,因每人柔軟度不同,下降幅度也有所差異,以舒適、自然、不受傷為原則。
向心:收縮時,用胸部的力量往內夾,手肘記得角度固定。
此動作為單關節,能承受的重量要小心斟酌,別拉傷囉!
槓鈴臥推 建議每組8~12下,2~4組,組間休息1分鐘。
握距比肩膀略開,手肘小心不要外展過度(微微內夾),因為手肘如果太過外開,肩膀會承受過多的壓力。
離心:往下,動作速度一樣放慢,用力量去對抗地心引力。
向心:上舉時速度正常,意識放在胸肌上,想像用胸肌的力量上推。
啞鈴飛鳥 建議每組8~12下,2~4組,組間休息1分鐘。
將啞鈴撐起,手肘微彎,肩膀固定。
離心:慢慢外展,手肘對著自己的胸部離心向下,記得速度放慢至身體平行。一樣受限於柔軟度,每個人下降幅度也有差,以舒適、自然、不受傷為主。
向心:收縮時,手肘角度固定,用胸部的力量內夾。
動作為單關節,在重量上同樣要斟酌,量力而為!
雖然離心訓練對肌肉成長有幫助,但其實向心離心都一樣重要,不要太過激進、偏頗於一方。另外,因為要加強感受度,所以動作的速度會放慢,這時有些人乘載重量的能力多少會受到影響,記得重量的選擇上,一切量力而為,萬萬不要勉強喔!
打造強壯肩膀 4個肩部重量訓練動作
想要擁有強壯可靠的肩膀,大概是多數男性的心愿。
除了能讓自己撐起筆挺的西裝,成為名副其實的衣架子,有時穿著吊嘎、背心也能小露「香肩」。
最最重要的是,這肩頭上扛的不只是責任,還有種魔力能讓另一半倚靠時哼著:「依靠著你的肩膀,有風的味道也有雨的滄桑…」。
一般所稱的肩膀,事實上是由數個關節所組成。
這些關節和附近的大肌肉(斜方肌、三角肌、提肩胛肌等)、小肌肉(棘上肌、棘下肌、小圓肌等)及很多韌帶,共同組成「肩關節」。提供手臂更大的活動空間,好讓我們可以進行上肢運動(如投擲棒球)。
但也因為肩部負責大多數手臂與上身的動作,若過度使用,肩部會感到酸痛,或是受傷的機率也相對較高。
因此,秉持著「預防勝於治療」的精神,司博特建議大家,在做重量訓練時,應該花點時間在肩部的鍛鍊上,加強肩部肌群的功能,好分擔上肢運作時所需的力量。
動作1 正面側平舉(Lateral raise)1組10~12下,3組
a.采站姿(雙腳與肩同寬),雙手拿啞鈴垂放在身體兩側。
b.雙手(微彎)從兩側舉高直到成一水平,此時掌心向下。
c.使力過程應是手臂放鬆,用肩部的力量將手抬起,如果手拉不到水平狀,可以考慮換比較輕的重量,較能確保你練對地方。
動作2 農夫走路(Farmer’s walk) 1組15秒,3組
a.準備兩個「提得動」的啞鈴,雙手拿著啞鈴垂放在身體兩側。(提著的時候要有意識去用力穩住肩膀,不是放鬆讓肩膀垂著)
b.行走時抬頭挺胸,若出現彎腰駝背的情況,可能是你的啞鈴太重囉!
c.記得先確認健身房內有一定空間可讓你來回走動。 動作3 槓鈴推舉(Standing barbell press)1組12~15下,3組
a.采站姿(雙腳微彎,與肩同寬),手持槓鈴略比肩寬,並把槓鈴放置鎖骨上。
b.雙手緩緩將槓鈴上推,達到最高點時再緩緩下放,回到起始位置。
c.過程中注意手肘的方向,不宜過度外翻。
註:也可將槓鈴換成啞鈴,動作的不穩定性會被提升,逼迫你得徵召更多肌群協助穩定身體,但記得重量要選擇輕一些。
動作4 反向划船(Inverted rows)1組12~15下,3組
a.先找一槓鈴,高度應在你的腰部附近。
b.雙手略比肩寬,伸直緊抓槓鈴。將腹部及臀部緊收,腳跟立起,從頭到腳應成一斜線。
c.雙手彎曲用力,使胸口靠近槓鈴,再慢慢把手伸直,回到起始動作。
註:由於槓鈴被固定住,要使力比較容易,若想增加難度,改採TRX訓練也是很棒的方法。另外,這個動作也會訓練到背肌,屬於多肌群的訓練動作,在安排菜單的時候記得擺在前面一點執行。
依司博特自己訓練肩部的經驗,通常感到酸、腫就會換成練手的動作,並不太會要求自己一定得做到幾組。
因為肩部的肌肉相對胸、背、腿而言較小,所以與其追求重量,不如將訓練重點放在感受肩膀的出力情形,確實掌握住訓練效果。
另外,對於上面提及的動作要領,並沒有所謂「最正確」的說法,我們依舊要延續之前的做法,提倡一個原則:那就是以你「舒適、自然、輕鬆不刻意且能感受到肩部正常施力的姿勢」為主去做訓練。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