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踏騎行姿勢知多少?
大部分車友習慣用平踏騎行,但是新手們用平踏騎行騎一段時間會覺得腳掌非常酸痛,甚至第二天走路都困難。Why?是時候反省下腳掌踩踏的位置了!不正確的腳掌位置會加快體能的消耗,直接導致的後果就是怎麼努力都騎不快、騎不遠。不好的騎行習慣一旦養成,還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無法體會騎行的樂趣甚至還可能失去對騎行的興趣。騎自行車到底是用腳後跟、腳掌心、腳尖騎好?還是用前腳掌騎好?單車志帶大家一起去了解騎自行車腳部的正確姿勢!
▼
用腳尖踩踏板
用腳尖可以訓練自己高踏頻,有助於乳酸的疏導,不過若長時間蹬踏,容易疲勞。而且用腳尖踩踏在追求速度的時候,還很可能使腳脫離踏板, 有失控危險,甚至造成摔車傷及自己。
用前腳掌踩踏板
這個姿勢可以使腳上下擺動的幅度增大,從而帶動跟腱拉動小腿後側的肌肉運動,使整個肌肉群運動,不會感到吃力,亦省力,效率高。而且一般鎖踏設計都是鎖鞋扣在前腳掌,它相當於在車上裝了一個減震彈簧,顛簸的地方不至於整個人都顛。
80.2%的騎乘者會選擇前腳掌騎行
用腳掌中部踩踏板
在城市裡的騎車族大都採用這個姿勢,這是一個較省力的姿勢,但是這個姿勢不利於調動全部下肢肌肉參與騎行運動,由於下肢不能全部伸展,無法爆發其全部力量,而且腳掌中部要用力必須降低座位,遇到顛簸路面,人會不舒服。
用腳後跟踩踏板
由於受力部位的限制,基本上腳腕關節不能活動,因此控制腕關節的肌肉群不能在騎行中充分發揮它們的力量。在長距離騎行時,腕部肌肉不僅不能發揮它們的力量,還可能由於長時間肌肉緊張而引起抽筋。
正確踩姿大公開
平踏不同於鎖踏,它不會將我們的腳固定在一個位置,所以在騎行中,腳的踩踏位置可以隨時變動。踩踏的位置不同,效果也不同。一般來說,我們使用前腳掌,拇指球這個位置去踩踏,發力的感覺是最好的,效率也是最高的,以此為基礎,基於個人習慣的不同也可以小範圍的前後移動去選擇最佳位置。
踩踏時用力要均勻,使它勻速轉動而不是簡單地使勁踩下去。騎車比較正確的方式是前腳掌蹬踏,具體的蹬踏方式主要有3種:(1)腳跟朝下蹬踏法、(2)自由式蹬踏法、(3)腳尖朝下蹬踏法, 其中應用最廣泛的是自由式蹬踏法。
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是腳尖稍向上,腳跟向下8-15度。這種方法在正常騎行中很少使用,只是少數人在騎行過程中做過度性調劑用力時才使用腳跟朝下式踏蹬方法。它的特點是肌肉在短時間內改變用力狀態,得到短暫休息,達到消除肌肉疲勞的目的。
自由式踏蹬方法: 目前一些優秀運動員大都採用自由式踏蹬方法。這種踏蹬方法,就是腳在旋轉一周的過程中,根據部位不同,踝關節角度也隨著發生變化:腳在最高點時, 腳跟稍下垂8-10度,踏蹬力量是朝前下方;用力逐漸加大到最低點時, 腳掌與地面成平行狀, 踏蹬力量最大; 再向下,用力逐漸減小, 進入下臨界區, 肌肉開始放鬆, 腳跟略向上抬起, 腳跟逐漸上提到 15-20度; 當腳迴轉到與地面平行,往上行,腳跟又向上提起。重新進入最高點。自由式踏蹬,符合力學原理, 用力的方向與腳蹬旋轉時所形成的和周切線相一致,減少了膝關節和大腿動作幅度,有利於提高踏蹬頻率,自然地通過臨界區,減少死點,大腿肌肉也能得到相對的放鬆,但這種踏蹬方法較難掌握。
腳尖朝下式踏蹬方法:目前不少運動員,尤其是短距離運動員採用腳尖朝下式踏蹬方法。其踏蹬特點:在整個踏蹬旋轉過程中腳尖始終是向下, 這種方法踝關節活動範圍較小, 有利於提高頻率, 容易掌握, 但腿部肌肉始終處於緊張狀態, 不利於自然的通過臨界區。
正確的腳部騎行姿勢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車輛的尺寸、車座和車把的位置,車友的身材大小及身體各部分的結構。因此,要正確處理車和人的關係,車友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喜好來確定到底哪個舒服!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1428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