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騎車的朋友們總是會相互分享一些騎行技巧,當你在騎遊團中的時候一定會有人來糾正你不佳的騎行習慣。不過如何判斷這些建議是對是錯呢?這個比較棘手,那就來看看我們從車友來稿中挑選出的25條建議吧,聲明:不是對所有車手都適用哦。
*配圖可能會令你感到不適
Luke Alexander-Dent:
當你過彎的時候,眼睛一定要看著你將要出彎的方向。這是我下坡摔斷鎖骨之後鄰居給我的騎行建議。
Justin McCrann:
比賽中你的對手就是你自己。在路上騎車的時候不要和別人較勁,自己騎自己的節奏就好了。這是我的老朋友給我的建議。
Mark Lassler:
當一位經驗豐富的車手聽說我開始對公路自行車感興趣了之後對我說:「別摔下來,盡情騎吧。」這句話就是我一直遵守的準則。
Simon Steele:
別摔車——我媽媽在1975年和我說的。
Thurstan Johnston:
爬坡的時候踏頻不要太高。一次我的聚樂部車友看到我瘋了似的使用高踏頻爬坡並且喘著粗氣,於是建議我用大一點的齒比,我發現這個建議很管用。
Steven Fortey:
一位自行車fitting大師曾經告訴我我的踩踏在六點和九點鐘方向之間的輸出力量不夠,於是他教我想像成自己鞋子上全是污泥,要拚命用力踩踏才能把污泥甩開。這一招太管用了。
Gideon Brough:
傑蘭特·托馬斯最近回到了自己年幼時參加過的第一個自行車聚樂部,托馬斯陪著小車手們一起聊天,而我的女兒就是小車手們其中一個。有孩子問托馬斯他共贏過多少場比賽,托馬斯回答說他不知道贏過多少場,不過他知道他輸掉的比賽要比贏到的比賽多得多。我認為托馬斯的這個答案令人印象深刻,這個回答不會給孩子們的心中帶來一個無法超越的目標,非常完美的回答。
Alan Jones:
專注,清醒,訓練,合理飲食,然後就安心上賽場吧。這是一位在25英里個人計時賽中完全擊敗我的勁敵給我的建議。
Juliet McGraw:
我得到的建議是關於懼怕摔車方面的......世界上有兩種車手:一種是摔過車的車手,一種是早晚要摔車的車手。通過接受摔車的必然存在,我成為了更好的車手。
Daniel Bates:
一個好友曾經給了我一個建議:「用力踩腳踏,一直加大齒比,直到你的腿轉動速度緩慢為止!」時至今日,每當跑計時賽的時候我依舊照著這句話的意思去做。
David Moran:
當爬坡的時候,我們的雙腿就像被火燒一樣難受,你只能對你的腿說:「閉嘴!聽我的!」。這句話原出自延斯福格特。昨天我八歲的女兒在爬12%的上坡時也喊出了這句話,我真的是太喜歡這句話背後的意義了。
Barry Jones:
「要想贏得比賽,你只要永遠領先所有車手一碼的距離就可以了。」
Matt Limacher:
「永遠不要穿人字拖騎車」——這是我的深刻教訓。
George Stainsby:
威利·湯普森曾經給過我關於耐力賽攜帶補給方面的建議,比賽長度110英里。建議是:「永遠不要和我24歲比賽時那樣傻。當時我帶了一整隻烤雞,但是烤雞在騎車過程中上下搖晃很不舒服,所以我不得不在騎了6英里之後就把這只烤雞解決掉」。
Jonny Harvey:
「一個人最少應該有三輛自行車,理想的狀況是我們都應該有n+1輛自行車,n代表你實際上有的自行車數量。而+1也可以寫成s-1,因為你要是真的再買一輛車的話那就是和伴侶分手的結局了(s for separation)。」
Colin Sherrard:
無論是外出出差還是外出旅遊,都帶上你的自行車去兜一圈吧!
Mark Sherrard:
不要大盤大飛或者小盤小飛,換擋時考慮一下鏈條是否便宜嚴重,不良變擋習慣不僅對雙腿不好,也對自行車的套件不好。
Mark Dodds:
感覺到腿部酸痛的話就說明你的齒比用太大了。感覺胸口難受的話就說明你的齒比太輕了。如果這兩個地方都不舒服的話,那你就是對自己太狠了......
Darryl Collins:
如果沒能力騎得很快的話,那就試試騎的遠一些。
Michael Butchko:
工作是為了吃飯,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是為了騎車,騎車是為了通勤上班。
Rob Blackler:
買一些適合不同季節的好一點的騎行服,這樣車子就可以給你帶來更多快樂。
Jonathan Pugh:
如果你感到口渴才來補水那就已經晚了......記得按時補水。
Mike Grice:
你可以騎到山頂再休息,而不是騎到半山腰就休息。
Paul Murphy:
你如果不享受騎車的過程,那這一運動對你來說就是浪費時間。
Nick Manning:
以上建議請勿全盤接受,因為我們每一個人生來都是不同的。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132158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