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黑科技 新款Canyon Speedmax CF SLX
早前,Canyon已經發布了新款的鐵三版Speedmax CF SLX,但計時賽版卻遲遲不見蹤影;前段時間,去掉了不符合UCI標準「非結構組件」的計時賽版Speedmax CF SLX終於在環意第八賽段亮相,然而官網上依然還沒開始出售該版本(反正一年賣不了幾台麼?)。好吧,現在讓我們看看計時賽版的Speedmax CF SLX到底被「閹割」成什麼樣吧。
一台新款的SPEEDMAX CF SLX在環意第八賽段被活捉,Movistar(移動之星車隊)和Katusha(喀秋莎車隊)的車手們都換上了新坐騎,原作者表示新款和舊款十分相像,僅是在座管下方多了個三角形結構。
新款SPEEDMAX CF SLX用一個三角形結構填充了立管和上管連結處的空白區域,類似於TREK Speed Concept的設計,這個小變化能夠使氣流更流暢的通過上管和立管連結處,從而降低風阻。
由於三角形結構的三邊分別和立管、上管、後上叉齊平,十分和諧,並不會像Speed Concept那樣顯得很突兀
前叉和把組保持了高度整合的優良傳統(就是沒有太大更新的意思)
把立和上管齊平增加了車輛的空氣動力性能,但是車把調節十分不方便,所以車手們需要擁有「喪心病狂」的柔韌性,才能更好的發揮這種激進設定的作用。
移動之星車隊使用Campagnolo super record TT套件配合Speedmax CF SLX,多虧UCI在最近放寬了對車把角度的規定,傾斜的休息把增加了舒適性,降低了車手核心肌群壓力。
「車手慣例」的低剎把高肘墊無需多解釋
為了更好的整合效果和氣動效果(說白了還是邊際效應),Canyon求助於他們多年的「好基友」ERGON,訂製了一個十分貼合的基礎把膠套,車手們表示在第八賽段的大雨中這把套可是幫上了大忙。
CAMPY的剎把上也有變速按鈕,方便車手們在丘陵地形搖車的同時還能變速(好孩子們別學)
前夾器隱藏於前叉內,一切都是為了氣動效果
移動之星車隊車隊在環意的計時賽段上,前輪選用了CAMPY的BORA ULTRA 80碳纖維輪組
後輪是CAMPY的BORA ULTRA TT碳纖維封閉輪組
在分秒必爭的計時賽上,移動之星車隊選擇了我們買不到的Continetal(德國馬牌)COMPETITION PRO LTD管胎(僅供職業車隊,無售賣途徑)
車隊大部分車手選擇了54/44T的碟片,54T加上11T的最小飛輪可以使車手們下坡時繼續踩踏加速
畫風一轉,為了適應丘陵地形「全時維持大盤」,車手們均選擇了11-29T的大飛輪
乾淨的車等待出發,移動之星車隊的機械師們將車輛保持在完美的狀態,傳動系統上看不到任何污漬,車手們大可安心上路(笑)
SpeedmaxCF SLX採用了智能集成走線,使電線和線管儘量避開迎面而來的風。剎車線管完全隱藏,通過碗組軸承進入車架
Speedmax配裝了Canyon擁有極大調整範圍並符合UCI標準的座管,以滿足大部分車手的調整需求
作者表示全車的空氣動力細節提升的效(bi)果(ge)全都敗在這個一般的水壺上了
CanyonAeroad後夾器設計師,剛把苦逼的技師撈上岸,這頭Speedmax的底置夾器扛著一切為了氣動的大旗,又無情地將他們又踢了下海……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