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騎得更快,是每個騎友共同心聲,教你最有效的密技!!!

Ronnie| 2016-06-02| 檢舉

想要騎得更快,是許多車友的共同心聲與期待,想要讓自己的騎行功力大增,想騎得更快、更久、更遠,阿志授你最有效的8招密技,絕對能讓你突飛猛進。

1.身體素質是先決條件

大部分頂尖的車手擁有強壯有力的雙腿和高的攜氧能力。好的身體素質,除了先天性的優勢,後期的培養也很重要。而衡量身體素質的指標包含:力量、耐力和柔韌性

力量訓練可以藉助器材,比如槓鈴、握力器、騎行台,制定方案並通過訓練計劃去按時按量的操作。

對於耐力,通過長距離的騎行,或者藉助騎行台堅持科學訓練,另外結合跑步去鍛煉身體的耐力。

柔韌性的鍛煉可以從韌帶、肌肉的拉伸開始,這些需要教練及有經驗者的引導下完成,因為拉傷的可能性比較大,恢復起來比較慢。

2.駕馭一台適合你的單車

既然人才是主角,首先從自身開始,通過測量自己的尺寸再去選購適合自己的單車並做後期調校,這樣才能保證騎行舒適、高效和避免運動傷害。通過需要測量的人身數據,網絡上可以找到各種公式來計算出你所需的車架尺寸、車座高、車把寬、座把差。

3.「私人定製的」專屬裝備

騎行服和頭盔手套,不但讓你看起來更PRO,還能全面提升你的騎行感受和給你更好的保護。

4.正確騎乘姿勢提升效率

初學者在騎乘彎把公路車時,上半身的姿勢應該保持前傾,手臂和身體的角度最好能夠大於90度,避免背部僵硬、肩頸酸痛的狀況發生。

對於有經驗的車友來說,公路車騎乘時握把的位置最好在90-110度,伸直背部的手臂時,肩關節的角度在110-120度的範圍。把腹股斜壓在鞍座前端,坐骨覆蓋鞍座,用腰圍的筋肉來踩踏。腳脖子的角度呈90-120度範圍時,最能發揮踩踏力,膝蓋和小腿也不會疲勞。

建議車友們在平時多做些重量訓練,強健自己的腰腹部肌肉。小志推薦俯臥撐、空中蹬車、舉槓鈴和平衡訓練。

5.牙盤與變速系統雙管齊下

公路牙盤分為標準盤和壓縮盤兩種,最本質的差異就是兩種壓盤間的齒數差異,前者齒比較大且綿密、適合大盤巡航及沖刺騎行,後者齒比小,適合爬坡。

對車友常講的變速比,其本質也是依據路況、自身功率而搭配的前後檔位排比。只有選擇合適的套件和變速比,你才能騎的更快。

6.搖車吧!

搖車的正確姿勢是車搖人不搖,最開始體驗搖車的感覺時手不要用力去拉車把,速度放低,當右腳要踩的時候,車往左邊傾斜;反方向同理。在較緩的長上坡比較容易練習,平路其次,要加速沖刺時可以用手拉車把的同時去搖車,這樣會更大力,但一般不持久。

搖車時的齒比也是要根據自身的能力和有針對性的去設定,衝刺時搖車齒比比較大,長上坡需要小齒比。搖車的時候大約需要比正常坐踩增加1-2檔齒比。一般搖車的踏頻在一秒踩一圈比較合適。平時需要多感覺動作和施力技巧,至少需要連續搖車200米以上才能達到實用的效果。

7.踏頻決定你的速度

踩踏方式:首先在慢速中找到合適自己的檔位,再逐漸加速(不要爆發式猛踩)、直至不能輕鬆說話為止(保持約1.5km、嘗試邊踩踏邊休息肌肉)。當你發覺踩踏轉出的圈形越小、轉速也就提高了,最後踩到最低的是好哦後腳趾向下、踏板往後拉。

一般在騎行台上練習踏頻,車手要不停的變換檔位,以便保持一個均勻的用力及均勻的踏頻。在室外訓練的話還要考慮風向、路面狀況,如在爬坡時就要減檔、但力道輸出一樣;下坡就要加檔,仍用相同的力道。

踏頻訓練也是一個長期、有計劃的訓練過程,無論在何種路況下,不要追求速度,你只需要將踏頻保持在最優即可。一般來講:非競賽狀況下的長距離騎行,維持在80-90的踏頻即可,爬坡則在70-80之間即可。

8.克服顛簸路面保持你的速度

面對那些並不平坦的路段,要如何保持高速呢?我們從身體和裝備兩個方面來說。

當你決定迎接一段顛簸的路面,首先身體要做好準備。顛簸路面對手和屁股的考驗將是最大的。調整你的姿勢,將重心稍向後移,以保證車輪的抓地力。然後放鬆身體,讓你的車子幫你承受震動,而不是用身體吸收路面的顛簸,特別在極度顛簸的路段,最好半坐在坐墊上,以減少屁股的壓力。不要過緊的握著你的車把以給手帶去劇烈的震動和摩擦,但也不要太鬆,以免在震動中失去對車子的控制。

身體做好了準備,車子和裝備也要跟上。盡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前進,你需要的是一台更為舒適的單車。同時在輪胎的選擇方面,你可以選擇管胎,職業車手會用降低氣壓的管胎來對付卵石路,這能降低爆胎機率。如果沒有管胎,也可以把氣壓控制在一定範圍內,提高抓地力同時更好的騎行。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10972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