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肌有困難?你了解你的肌肉嗎?

增肌有困難?你了解你的肌肉嗎?

人體大約有650塊肌肉,他們是人體各項運動的主要參與者。肌肉分為三種:骨骼肌:附著於骨賂的橫紋肌,且至少跨過一個關節;平滑肌:無橫紋的不隨意肌,主要在器官與血管處;心肌:由橫紋肌纖維組成,主要在心臟部位。

這三種肌肉都有不同的解剖結構與生理功能。給肌肉施加一定的壓力,肌肉會變大——這稱之為肌肉的適應性,因為肌肉會自行為下一次壓力的施加做準備。這如同使用堅硬的物體摩擦手掌,會使手掌表面長起老繭以保護手掌一樣;將肌肉處於壓力之下,他會適應這種壓力以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強壯。

在肌肉內部是由膜分隔的小動力組。每個小動力組是由一個神經原以及所有被它刺激的肌纖維組成。肌纖維是由肌原纖維組成。肌原纖維是由小的肌絲構成。肌絲由兩種蛋白質構成:肌動蛋白與肌漿球蛋白。肌纖維的肌動蛋白與肌漿球蛋白在肌收縮時互相滑行,肌絲變短。這就是肌絲滑行學說。此外,肌動蛋白與肌漿球蛋白相互吸引而使肌肉收縮。

當疲勞到來時,肌肉停止收縮,而肌肉收縮的力量是由肌肉內動力組的數量決定的。但是,強度增大,就需要肌肉增加動力組以適應肌肉收縮的需要。

骨骼肌有三種類型

1,慢肌纖維/紅肉:他有很高的抗疲勞性與氧化反應的適應性。主要用於有氧運動。

2,快肌纖維/白肉:是媒介纖維,有較大的體積與力量。

3,紅肉與白肉的混合體:可產生大於慢肌纖維的力量,但其對氧化反應的適應性的適應性較低,而且很快會疲勞。快肌纖維有密集的神經,因此,其反應較快。慢肌纖維則相反,但是其線立體數量有很多,因此其對氧化反應有很強的適應性。線立體是細胞的動力工廠。

1,人人生而不同:人體由於基因的不同,可大致分為三種不同的類型,但是,人人都是這三種類型的混合體。

瘦體形:身體瘦弱,骨骼較輕,難於增肌

運動型:身體結構適當,相對來說易於增肌。

肥胖型:有粗重的骨骼結構,很容易增加體重。

2,法則:肌肉為了適應壓力而生長,但是為了保持肌肉的持續生長,你必須持續的增加壓力。

3,負重法則:循序漸進法則的延續。為了使肌肉生長,在訓練中要使用大於肌肉可承受的重量或強度。

4,特別法則:根據自身的目標,以建立不同的訓練方式。如:要最大限度的增加力量,你就必須使用很大的重量。

5,堅持法則:要堅持訓練,否則,不進則退。

6,適應綜合症:分為三個時期1預警期(強度訓練),2對抗期(生產適應),3消耗期(過度訓練)。在訓練中要把握分寸,不要過度訓練。

周期化

周期化就是以循環的方法,來打破訓練的慣性。將訓練計劃作到每周、每天。

周期化法則

1循環訓練:將訓練分為增肌期、力量期、減脂期。

2分化訓練:將身體的各個部分分開訓練,以增加強度、縮短訓練周期。

3變化訓練:在經過一段時期的訓練後,身體會進入平台期,所以需要在課程的安排上、組

數、次數、強度、重量上做變化。

每日攝入足夠的蛋白質是十分重要的。公認的法則為:每1磅體重每日進食1—1.5克蛋白質。如果,你感覺肌肉增長較慢或停滯不前時,你就需要補充大量的熱量,以使身體有足夠的熱量來燃燒。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10356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