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騎行後,保護膝蓋防止損傷的建議

導讀:騎行回來後,感覺膝蓋處疼痛,去醫院檢查,確診膝蓋處肌腱,韌帶損傷。打針,吃藥,休息。上網查後,發現長途騎行中如果不注意很可能帶來這種傷害。摘錄一篇文章供大家參考,以避免類似的損傷。

騎行回來後,感覺膝蓋處疼痛,去醫院檢查,確診膝蓋處肌腱,韌帶損傷。打針,吃藥,休息。上網查後,發現長途騎行中如果不注意很可能帶來這種傷害。摘錄一篇文章供大家參考,以避免類似的損傷。

用高轉速(90~100 rpm)並選用輕檔(低速檔)來踩踏

許多新手甚至包括騎車比較久的朋友,都喜歡用力度很大的高齒比來騎車,殊不知這樣每次蹬踏膝蓋的受力都比較大。如果用高踏頻,每次蹬踏膝蓋的受力將會減輕,從而可以有效的保護膝蓋。有的朋友自恃體力好,在爬坡時為了得到速度,就使盡全力向下蹬自行車,人的膝關節畢竟強度有限,這麼大的力量對膝關節產生影響是一點也不奇怪的。所以,膝關節損害嚴重的一般都是那些體力比較好的人。

坐墊調到合適的位置

騎自行車時,由於腳反覆彎曲`伸直,讓膝關節不斷磨檫,髕骨軟骨就容易發炎。騎自行車時膝蓋越彎曲,壓力就越大,所以一般人為求安全感,騎車時把車座調的很低,為的是出現問題時可以用腳撐住地,但過低的騎姿直接造成了對膝蓋的巨大的壓力,可以這麼說,如果總是選擇這樣的騎姿,膝關節很快就會出問題,這是肯定的。正確的座位高度就是:你在騎自行車時,腿把踏板蹬到底後,你的腿幾乎也蹬直了,但還有一點點彎,便於迴旋。

踩踏時膝蓋要在一個平面上垂直的運動

膝蓋的運動方式也不是像鉸鏈一樣單純一個平面上的運動,而活動是有一點點輕微的轉動,舉例來說騎車時注意下你的膝蓋骨,如果他是垂直的上下運動,而沒有前後的晃動,那麼膝蓋所受的壓力是極少的,但是你的膝蓋骨是呈一個8字形或者S字形運動(從側面看),那麼就有可能造成膝蓋的受傷。

鍛煉有力而柔軟的肌肉

肌肉的發達可在一定情況下緩解膝蓋所承受的壓力,可以讓膝蓋的損傷降低到最小。平時多做腿部肌肉鍛煉,盡量減少對膝蓋的承受力。要預防膝關節的運動傷害,可以長期做伸展運動與重量訓練來鍛煉四頭肌`大腿後側的彎曲肌肉,如果四頭肌有力,膝蓋會較強壯,也就不容易受傷。有意識地加強對股四頭肌(大腿前部)和十字韌帶的鍛煉,增強股四頭肌內側及大腿肌肉力量(比方說負重深蹲),結合採用肌肉伸展拉長,步行,馬步或貼牆練習等方法,為髕骨在股骨端糟內平穩運動鋪好道路。

此外,運動前一定要暖身,伸展肌肉,尤其是在天冷的時候肌肉會比較僵硬,一定要花更多的時間去暖身。因為肌肉就像橡皮筋一樣,如果很有彈性,怎麼拉都不會斷;如果僵硬,可能一拉就會斷了。而溫度越高,肌肉會越軟,就易被拉松,所以在騎車時要注意保暖,否則冷空氣會讓肌肉變僵硬,就容易造成傷害。平時可以用雙手手指揉搓膝蓋下邊緣,促進潤滑夜對膝蓋的保護。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09959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