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鳥也不一定知道!4個長途騎行不會累的實用Tips

老鳥也不一定知道!4個長途騎行不會累的實用Tips

長途騎行如何才不會累、不會疲勞?如何才能持久而生生不息?阿志教你最關鍵的4個騎乘要領,保證讓你可以長途騎乘久久、疲勞不要來!

1.適身的調整

a 坐墊

坐墊的高低直接影響出力,坐墊太低容易傷害膝蓋,太高或太低也會損耗動力。正確的坐墊高度可以緩解屁股痛的機率,或延緩發生的時間。

b.踏板

踩踏時用芝麻球踩在踏板軸心上,膝蓋微微彎曲(約20度)讓身體重量集中於踏板。

c.把手

騎乘時以十指同側扣住把手,避免壓迫力道集中於虎口,降低與緩解手掌酸麻。上半身保持輕鬆,手肘微曲、腋下稍微夾緊內收,平均分布力量於手腕、手肘及肩膀。長途騎行前,建議平把車友改成牛角把,不同把位可增加多重姿勢交替,降低疼痛發生。

減少疲勞的累積,才能輕鬆應付長途騎行

2.肌肉的輪休及快速迴轉的踩踏

a.輕鬆的上半身

用最少的力量支撐固定上半身,讓腳步充分發揮,常見實力雄厚的車友初次參加比賽時,因緊張而上半身僵硬自己卻不知道,結果成績當然也不理想。一流選手在2/3賽程以前,上半身是保持輕鬆而不用其力量,將力量留到最後的決戰。長途騎行更應該保持上半身輕鬆,才會有愉悅而非痛苦的回憶。

許多車友長途騎行時不只腳步加緊,手腕、手臂、肩膀無一緊繃,當安全抵達目的地時,上半身已經僵硬如石塊。

b.肌肉的輪休

認識主要踩踏肌肉群的目的,在於能分別使用各部位肌肉,以達到肌肉群輪流休息。踩踏主要靠大腿前面的股四頭肌,往後拖拉主要是大腿下面的股二頭肌。肌肉的作用是一連串的收縮與放鬆的組合,股四頭肌用力收縮時,股二頭肌就一定要放鬆,可以嘗試體驗在右腳以股四頭肌踩下時,同時左腳用股二頭肌拖拉,讓左腳的股四頭肌有短暫休息。

肌肉有短暫的輪休,便不易堆積乳酸,這就是維持長時間騎乘的要訣之一。

c.快速迴轉的踩踏

不通的踩踏技巧採用不同部位的肌肉。從基本的踝動式、踝不動式到高踝式。可按照路況地形及肌肉狀態,來搭配不同的踩踏方式。

踝動式:可用於緩坡或平路的加速。使力的要訣:踩踏往前推--往下壓-拖地板-提起來。

踝不動式:用在平路巡航,以快速迴轉使肌肉輪番上陣。不用重齒輪比而是快速輕踩,以迴轉(繞圓圈)來驅動。使力的要訣:以曲柄軸承為中心,腳踩踏板,順暢的左右邊各自畫圓。

高踝式:從11點往2點方向往前推,接著從2點往後下拖到11點。使力的要訣:以股四頭肌往前推,直接推到2點。隨即無中斷地由股二頭肌接手,往後下拉到11點;再由股四頭肌接手,往2點方向往前推,以臀部大腿關節為中心。

d.找到最適齒比

長時間的長途騎乘,輕齒比、有氧的組合,比單純的重齒比來得好。最適當的齒比無法用數值來描述,必須依據騎友的體能狀況、路況。氣候條件,再搭配個人經驗,才能與騎乘時調配出最適當的齒比。

在長途騎行中,馬力全開而腳不廢。氣不喘即是最適當齒比

3.講究呼吸的腹式呼吸

先呼後吸的習慣:吐氣時小腹用力內縮,慢慢擠出最後的廢氣,然後小腹急速往外凸出。橫膈膜拉長肺部,自然空氣就會很快的溜進來。這是聲樂家的快速換氣法,同樣也能應用到騎乘上。

4.配合腳步的呼吸法

呼吸配合腳步:弱腳(一般左腳較弱稱之為弱腳)踩下時用腹部力量呼氣,弱腳可獲助力而不廢;用力把廢氣大口呼出,新鮮的氧氣自然就沖近體內交換。爬坡時(尤其是陡坡)容易令人忘記呼吸的節奏而後發無力,不可不知(詳情點擊:爬坡時,如何調整呼吸?)。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098541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