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幾招騎行方法告別身體疼痛

導讀:引發這個部位的疼痛主要是車子上管比較長,車把比較低,上肢支撐身體的超過了你的肌肉負載能力造成的,解決的辦法是升高車把高度,減少車把和車座之間的高度差,使用上管把立短一些的組合。

肩膀疼

引發這個部位的疼痛主要是車子上管比較長,車把比較低,上肢支撐身體的超過了你的肌肉負載能力造成的,解決的辦法是升高車把高度,減少車把和車座之間的高度差,使用上管把立短一些的組合。

脖子疼

這個往往和肩膀疼同時出現出現,解決辦法同上,需要說明的是,看前方的路,可以先看看前面比較遠的地方,有沒有+字路口,有沒有需要躲避的行人或者障礙物,同時判斷需不需要提前減速,然後轉而觀看比較近的路面信息,看看有沒有小石頭或者坑需要躲避,這樣不停的轉換觀察的視角,就可以避免脖子疼。

腰疼

這個往往是騎行的時候身體比較直造成的,因為更多的力量負擔在腰部,會導致腰部疲勞,出現這樣的情況是,身體重心及時前移,壓低上身角度,讓手臂負擔更多的身體重量,這樣會減輕腰部的壓力,情況可以減輕。

膝蓋疼

1、膝蓋上部疼:一般都是運動量比較大時發生的,也就是肌肉疲勞,產生疼痛也是肌肉自我保護的方法。[解決辦法]:多用小齒比起行!就是依靠腳踏的快頻率來提高速度,同時付出最小的力量! [座包-腳踏的距離]:出現膝蓋上部疼也有可能是座包-腳踏的距離比較短造成的!如果這個距離太短,容易在完成一個蹬踏動作週期的時候,腿部一直處在疲勞狀態,而不能得到休息,正確的座包-腳踏的距離值應該是光腳時座到座包上面,腳跟可以剛好碰到腳踏作蹬踏運動,並且屁股不會因為腳夠不到腳踏而左右扭動! 這個距離也和腿部柔韌性有一定的關係,柔韌性好的可以適量增加這個距離,反之!

2、膝蓋後部:一般都是座包高度太高引發的,或者很久沒有騎車,突然間騎車,身體不太適應造成。[解決辦法]:降低座包高度,隨著騎車的越來越多在慢慢提升這個高度! [座包-腳踏的距離]:出現膝蓋後部疼是因為後面的韌帶有點拉傷導致,這也和不正規的腳踏姿勢有關!

正確的姿勢和正確選擇車子大小和角度也決定了騎車的舒適程度先說說正確的姿勢:

腳踏

正確的腳踏部位是前腳掌部分,這個部分控制最為靈活,而且發力也最為容易,同時有一定的緩衝作用,這和使用腳掌中部是有很大區別的!當穿鞋踩道腳踏上面時,蹬踏時腳向外部撇或者向內部撇都是錯誤的動作,這樣在整個蹬踏過程中,你的腳會在腳踏上面左右扭動,這會磨損你的膝蓋,同樣也在你發力騎行的時候對膝蓋帶來不適,同時也會卸力!腳腕的角度問題,蹬踏技術有很多,但是對於長途騎行,目前最好的腳踏技術就是腳腕一直保持90度角,而不是來回變化, 這樣可以保護你的腳腕,也可以均衡的發力,有利於騎行舒適感的提高晉江騎翔自行車俱樂部。

膝蓋部分的動作

這是你動力的源泉,這部分動作最為重要!首先你的膝部在等塔過程中不能左右晃動!否責回磨損你的膝蓋,上坡發力的時候最為明顯!!!關於座包前後位子的調整!!!在腳踏前方向水平於地面的時候,你的膝蓋部分和小腿應該垂直於地面,而不是過前或者過後!這樣不僅回影響你的發力,也會帶來不舒適的騎行感覺!

踩踏

這可是最難的一項技術啊!可能有人會說,這又什麼的,不就是使勁踩嗎?呵呵,這樣回答的話就大錯特錯了!正確地腳踏是在正個圓周過程中,都能完美的發力!也就是均衡的給你的車子動力!我們平時騎車,都是每個腿的蹬踏負責一個半圓的範圍,也就是說是分開用力,而不是同時用力!這樣的結果就是在加速的時候你感覺車子一縱一縱的!其實那個停頓就是我們常說的「腳踏死點」!也就是在2個曲柄垂直地面的時候,這時候車子基本不受力!如何能夠在每個圓周流暢的蹬踏!這就出現了「自鎖」,自鎖得出現算是自行車界最偉大的發明吧!他取代了以前腳踏解脫不方便的缺點!但是有帶來了在腳踏過程中,一隻腿蹬踏的同時, 另一隻腿可以上提的動作,這樣配合,就可以帶來近乎完美的蹬踏,也能緩解疼痛。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075792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