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Bron在球場上一直以出色的身體素質以及超強的對抗性聞名,這點在與老鷹的首場比賽中也體現的淋漓盡致。近日ESPN記者Adam Reisinger就針對此事撰寫文章。Reisinger表示,LeBron出色的對抗性一方面是源於他天生的身體素質,另一方面,和詹皇後天的刻苦訓練密不可分。Reisinger還親身體驗了一次LeBron式的訓練,並且感慨,如此訓練再加上如此努力,也難怪會造就如今球場上的詹皇。
在騎士與老鷹的系列賽G1,當LeBron在Millsap兇狠的犯規下,仍然將球送進籃筐的時候,推特上針對這點引起了人們的熱議。「他簡直太強壯了」「他簡直不是人類」「他是如何做到這點的」……人們都在驚訝於LeBron在如此身體對抗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將球送進籃筐,並且獲得了走上罰球線的機會,這一個進攻回合,也為騎士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調。
我不會以他的身體素質方面作為話題的切入點,儘管他在這點上簡直如同非人類一般,對於LeBron能夠如此,最簡單的答案就是——取決於他努力、有針對性的訓練,甚至還包含一些經驗元素。
先澄清一點,我不是LeBron James,儘管我穿著他的戰靴。LeBron比我高10英寸,他滿身肌肉,這些都是常人難以比擬的。因此我可以非常肯定地說,當我步入球館之後,不會引起別人的重視。但在全明星週末的一天,我有機會感受了一番LeBron James在籃球場上的感覺。感謝某運動品牌帶來的「帶你參加比賽」訓練項目,這讓我有了瞭解LeBron身體狀況,以及他是如何為比賽做好準備的方面。
LeBron本賽季場均可以獲得6.5次罰球,這點在聯盟中排名第15位,這還不算在衝擊籃筐中對手給他的衝撞,以至於沒有獲得裁判哨聲的情況。自2003年進入聯盟後,LeBron總共獲得了8221次罰球,沒有人比他還多了。
(Adam Reisinger ↑↑↑)
而除了站上罰球線外,LeBron那無與倫比的在身體接觸的情況下終結進攻的能力更加令人印象深刻,這點在與老鷹的比賽中體現的淋漓盡致。不過儘管LeBron是一個天生的天才,單但他能做到這點,也離不開努力的訓練,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夠提升身體的素質,使他在每個方向的進攻中,都能保持很強的衝擊力。
我曾經懷疑,為什麼這些訓練要比傳統的舉重訓練更具效果。而後我親自嘗試了一番,訓練中會在不增加身體負重的情況下,鍛鍊身體的對抗能力。因為對於一位過去6個賽季在球場上比任何球員出場都超過2500分鐘的球員來說,避免對身體增加沒有必要的負重是非常關鍵的。
在結束了核心部分的訓練之後,我還嘗試了突破運球等訓練,在距離籃筐15英尺的區域起動,從各個方向完成上籃。在整個過程中都會有陪同訓練的球員在與我對抗,當我在嘗試多次後,終於將球放進籃筐,我非常確切地瞭解到,在防守球員如此壓迫性的防守下,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都不是那麼容易,更何況是打2+1了。無論從左路進攻,還是從右路發起,都很困難,而經常採取兩邊突破的這種訓練方式,則可以解釋為什麼LeBron在比賽的關鍵時刻,可以從任何方向對籃筐發起衝擊了。做這些特別的訓練能夠讓人瞭解到LeBron每天要承受多大的訓練量,而他能有今天的成就,絕不僅僅是靠天賦那樣簡單。這次訓練還提醒我,我真的要加強自己的左手練習了。
在速度和強度上,LeBron也進行特別的訓練,這點是我無法和他一樣的。在Millsap犯規動作的防守下,無論如何我都無法將球放進籃筐。但經歷過這些訓練後,至少可以讓人們明白,一些天賦異稟的球員,如LeBron,在步入球場之前,也是需要大量訓練作為保證的。即便我穿著LeBron的戰靴,我仍然清楚地知道,我不是LeBron,這可不僅僅是身高體重方面有別這麼簡單的。
影片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