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大健身謠言,你中招了嗎?
為了能在夏天秀一手好身材,很多朋友開始去健身房進行機械鍛鍊或者在家進行無機械運動。雖然現在鍛鍊教學視頻鋪天蓋地,但往往「以訛傳訛」,健身理解還有很多謬論和誤區。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掃掃「雷」。
誤區一:脂肪是胖子的專利
很多不運動的人看起來不胖,但是內臟脂肪含量可能很高,相對於皮下脂肪,這些內臟脂肪對身體有更大的危害。為了趕走這些多餘的內臟脂肪,儘管不胖,也需要運動起來。
誤區二:連續運動(有氧運動)超40分鐘才能減脂
減脂的本質沒那麼複雜,就是消耗的熱量大於攝入的熱量,只要你有運動都會消耗熱量。無氧運動一樣能減脂,同樣時間內,減脂效率最高的運動恰恰是HIIT(高強度無氧間歇運動)。另外,流汗與否和消耗熱量的多少沒有直接關係。
簡單而言:無論時間長短,有氧運動都消耗脂肪,但低強度的有氧運動並不能完全給我們帶來想像中的減脂效果。健康減脂需要我們結合無氧運動提高我們集體的代謝能力和有氧運動提高我們的整體消耗,因此高強度間歇訓練和無氧訓練搭配聯繫,從長時間看,減脂減肥效果更好。
誤區三:減肥上來就跑步
立志減肥是好事,但如果你真的有點胖,千萬別上來就跑步!由於自身體重大和相對力量弱的原因,跑步對膝關節的衝擊大。事實上,不僅是體重較大的人,連續性、高強度的跑步對膝蓋的衝擊往往更大,身邊就有跑步高手曾經跑著跑著就去醫院了。
怎麼辦?練力量,騎單車。
誤區四:停止鍛鍊會使體重反彈
在現實生活中,確有一些人在停止鍛鍊後發胖了。但是,發胖的關鍵不僅是停止運動,而是停止運動後仍然吃與運動時同樣多的食物,使從食物中攝入的熱量大大超過消耗的熱量,於是引起肥胖。如果停止鍛鍊後隨著熱量消耗和減少,相應減少食物中的熱量攝入,就不會發胖了。
誤區五:大量運動後馬上洗浴
劇烈運動後,人體為保持體溫的恆定,皮膚表面血管擴張,汗孔張大,排汗增多,以方便散熱。此時若洗冷水浴會因突然刺激,使血管立即收縮,血液循環阻力加大,同時機體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而若洗熱水澡則會繼續增加皮膚內的血液流量,血液過多地流進肌肉和皮膚中,導致心臟和大腦供血不足,輕者頭昏眼花,重者虛脫休克,還容易誘發其他慢性疾病,這點和飯後不能馬上洗澡的道理是一樣的。
誤區六:空腹運動,有損健康
研究證明,空腹進行適度運動,如步行、跳舞、慢跑、健身操、騎自行車等,有助於減肥。這是由於此時無新的脂肪酸進入體內,較易消耗多餘的脂肪,特別是產後的脂肪,減肥效果優於飯後1~2小時的運動。
誤區七:經常運動會減少壽命
持這種觀點的往往都是拿運動員的傷病和普通人進行比較,而事實上普通人的運動強度遠遠達不到運動員的水準。運動員為了爭奪世界第一,都是需要經常性地對自己的身體極限發起衝擊,人家可能12歲之前的運動量和運動強度就超過你一輩子的運動了,超強度的訓練強度帶來的傷病當然會對身體健康有所影響。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對骨骼肌生長、慢性疾病的治療、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心血管功能的增強、骨量的增加都有促進作用,而且非對抗性運動(跑步,游泳,力量訓練等),只要保證正確的姿勢,不衝擊身體極限,傷病幾率是非常小的。
誤區八:肌肉的增長會降低身體的靈活度和速度
實際上,大部分運動員都需要進行力量訓練,因為身體的耐力、爆發力、速度的增長,本質上是離不開肌肉的增長的。只有在肌肉過於強壯的情況下,才會降低身體速度。
什麼是過於強壯?你先舉起你兩倍體重的物體再說。
誤區九:跑步會增加小腿肌肉
確實,不正確的跑步姿勢才會增加小腿肌肉。但大部分人在跑步後發現小腿和大腿馬上變粗了,就說跑步會增加小腿肌肉,這是錯誤的。
鍛鍊後腿部變粗是鍛鍊後腿部充血,導致肌肉膨脹而已,過十幾個小時或幾天馬上減小到原來狀態,而長期跑步是會小幅度增加小腿肌肉,因為充血之後這個地方的營養吸收也會更加好,而且和減掉脂肪的速度相比,長肌肉的速度慢多了。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058866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