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騎觀察 | 上市車去年報盤點 誰是真龍頭
網友們在討論一家品牌的強弱時經常會搬出它們的銷售數據,但由於自行車行業較為封閉,往往會出現數據出入較大的情況,影響可信性。但是只要細心一找,自行車巨頭中還是有不少上市公司的,它們公布的年報雖然不敢說絕對準確,但是足以顯示它們的實力如何。在2016年第一季度過去後,上市企業會逐步公布自己2015年的財報,下面就來看看這些大公司在2015年誰的表現更好。
中路股份
在國內A股上市的自行車公司並不多,規模較大的就有中路股份和信隆實業。雖然中國製造工業強大,但是自行車領域裡大體量公司還是較少。
中路股份前身是老牌自行車廠商上海永久,在1994年登陸國內A股,是中國老牌自行車企業裡面發展得比較好的,經營範疇從自行車擴展到助力車、輪椅等產品,其中自行車OEM代工還是占據營收的半壁江山。
根據年報顯示,中路股份2015年營業額為6.6億人民幣,凈利潤為約為5200萬,雖然看起來效益不錯,但是利潤中出讓上海一地塊所獲得的3億元占據重要角色,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中路股份2015年實質虧損了3155萬。根據年報闡述,中路股份除了努力發展公共自行車和研發高端自行車外,還會開拓其他領域,在台灣車企大行其道,歐美品牌快速占據高端市場後,老牌自行車企業生活不太輕鬆。
信隆實業
信隆實業是國內自行車零配件的代工巨頭,並有ZOOM和VAXA等有不錯知名度的自有品牌,它具有明顯的台商背景,是在國內A股上市的首家自行車零配件生產企業。根據信隆實業最新公布的年報,由於受工廠搬遷造成的影響,信隆2015年營業額約為13.5億元,同比下降15%,並錄得多年來的首次虧損。不過隨著工廠搬遷的完成,有厚實根基的信隆還是會重回正常軌道,畢竟它多年來業績都能保持穩定。
巨大機械
自行車是台灣的支柱產業之一,所以在台灣股市上市的自行車企業並不少,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捷安特和美利達。
捷安特母公司巨大機械上市公司財報顯示,2015年營業收入為121億人民幣,同比2014年實現小幅的增長,凈利潤達7.7億,利潤率約為6.04%。無論從收入、利潤還是公司規模來看,巨大機械始終是世界自行車整車的龍頭企業,其中捷安特整車銷售貢獻絕大部分的銷售額。
2015年巨大旗下主力品牌捷安特自行車銷量在美國、日本、台灣本土等市場都錄得不錯的增長,而歐洲市場在銷售量上也有不錯的增長,但是由於歐元升值影響,實際營業收入只有小幅增長。2015年拖累捷安特整體表現的關鍵因素就是中國大陸自行車市場的疲軟,而且這個疲軟是整體性的,多家上市公司的財報中的負面因素都有國內自行車市場的停滯。
在2016年第一季度,台灣的自行車龍頭們都不太好過,雖然第一季度向來是自行車銷售的淡季,但巨大機械今年第一季度營收約28.65億人民幣,同比2015年下降了1.25%,其中尤以3月份業績最差,原因還是歸結在中國內地自行車市場遲遲不反彈。不過巨大機械的業績在台灣廠商中算是非常堅挺的了。
美利達
美利達上市公司財報顯示,美利達全公司(自有品牌、代工等)2015年營收約為56.4億人民幣,凈利潤5.7億人民幣,利潤率超過10%,利潤率水平跑贏了台灣自行車業界平均水平,但是整體利潤對比2014年還是有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美利達的第四季度業績的低迷出乎市場的預期,困擾因素除了中國大陸自行車市場的低迷外,還有美國自行車庫存的高企。
由於不利因素的疊加,美利達在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出現大幅下滑,總銷量約40萬輛,同比下降30%,而銷售額約為11億人民幣,同比下降12%。從數據上看,美利達的營業額下降幅度遠低於銷量,因為它在歐美市場雖然銷售量下降,但是車輛單價大幅上漲,高端車型熱銷,但還是無法抵消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損失。
根據台灣股市網站的資料,由於匯率波動和中國大陸市場的不景氣,特別是2015年第四季度以及2016年第一季度業績不符合預想,資本對於巨大機械和美利達的前景表示擔憂,所以兩家巨頭的股價也出現大幅下挫。不過在企業方面,巨大機械和美利達還是表現得很有信心,在年終分紅方面也不吝嗇,彰顯他們雄厚的產業和資本底氣。
愛地雅
愛地雅雖然沒有名氣響亮的自有品牌,但作為台灣本土的自行車代工龍頭之一,也是台灣市值較大的自行車上市公司,現時市值約為40億人民幣。根據2015年財報,愛地雅全年收入12.24億人民幣,凈利潤5300萬人民幣,雖然找不到同比2014年的增長數據,但是從四個季度數據來看,愛地雅2015年業績無論是營業額還是凈利潤上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雖然品牌商們業績滑落,但是代工龍頭還是活得挺滋潤的,台灣除了電子產品外,自行車方面也是高端代工的集中地,而愛地雅除了台灣外,在中國大陸和歐洲都有工廠。
不過從2016年3月份數據來看,愛地雅的業績滑落要比巨大機械和美利達更嚴重,達到31%,自行車淡季的衝擊讓產業各環節都受到衝擊,所有人都等待第二季度這個傳統旺季的反彈。
桂盟KMC
台灣上市公司桂盟是鏈條巨頭KMC的母公司,作為全球最大的鏈條製造商,它還有大體量的鏈條代工業務,它的業績對於全球自行車市場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2015年桂盟營業收入為6.8億人民幣,與2014年相比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增速達到20%,凈利潤為1.4億人民幣,在利潤率和業績增長上遠超台灣自行車同行。雖然桂盟母公司對於中國大陸工廠的整合在總體業績上起到重要的角色,但也能顯示全球自行車市場對於零部件產品的需求還是較為旺盛的。
在整合了深圳工廠後,並隨著歐美自行車修補市場旺季到來,桂盟在2016年3月的業績迎來了27%的增長,未來桂盟還會將蘇州工廠整合到上市公司中,桂盟2016年的業績預計會有更大幅度的增長,鞏固它和KMC在全球自行車鏈條領域的霸主地位。
SHIMANO
全球自行車零配件龍頭SHIMANO也是日本的上市企業,雖然它旗下還有釣魚用品、滑雪板等業務,但自行車零配件還是絕對的主角。
根據股市網站的數據,SHIMANO2015年收入達到223億人民幣,同比2014年增長13.6%,連續5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對於一個幾十年的公司來說,這種成績非常耀眼。在利潤率方面,只能查到其稅前利潤,高達60億人民幣,即使扣稅後也能傲視所有整車廠商,26.5%的稅前利潤率也證明了做零配件的利潤比整車高上不少。在山地、公路套件占據大半壁江山的情況下,強勢的SHIMANO可謂是賺足全球自行車愛好者的錢。
SHIMANO的死對頭SRAM在幾年前就申請在納斯達克IPO(首次上市集資),但筆者在依舊沒有找到相關的上市資料。但SRAM是在全球範圍內唯一有能力與SHIMANO抗衡的零配件公司,它的收入值得期待。
Accell Group
荷蘭Accell Group是一家自行車品牌管理公司,旗下擁有LAPPIERRE、GHOST、KOGA、HAiBiKE等二十幾個我們耳熟能詳的歐美品牌,並在歐洲做著其他品牌的經銷商,賺盡了自行車銷售的錢,其中HAiBiKE的電助力自行車是它手上的大殺傷力武器。
根據財報,Accell Group2015年總收入約10億歐元,同比2014年錄得17%的增長,凈利潤約為3200萬歐元,同比2014年僅錄得1%的增長,經營成本有所上升。雖然Accell Group掌控眾多品牌,其中不乏高端的歐洲老牌,但是在經營額和利潤上還是遠不如台灣的巨頭們,不過增長勢頭較為強勁,在全球市場缺乏活力的情況下,多樣化的高端車型可能是更好的業績突破點。
由於美國兩大巨頭Specialized和Trek都沒有上市,而加拿大品牌管理巨頭Dorel雖然擁有Cannondale、GT等自行車品牌,但是自行車部分只是它旗下的一個分支,所以年報的參考價值不大。根據台灣和國內上市公司的年報,整車廠商們都陷於國內自行車市場的停滯的泥潭裡,業績受到挑戰,但是零配件廠商還是能在修補市場的助推下獲得不錯的成績,證明自行車市場的需求依然存在,只是消費者的購買習慣已悄然發生轉變,具有高競爭力的產品,如SHIMANO,還是能取得優秀的業績,而對於更多的企業,就要面臨洗牌的痛苦。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038230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