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坡暴力學解讀康塔多連超31人的秘密

「怎麼搖車,有什麼方法啊?」

平時去參加單車俱樂部的一些騎遊活動,總能聽到一個問題。雖然這個問題並不是拋給我的,但我卻總想能有一個圓滿的回答,現在看來這並不現實,畢竟這不是一道判斷題,不會有非對即錯的答案。一個最經典的例子的就是康塔多和弗魯姆的搖車對比,風格差距之大會讓你開始懷疑以前學到的某個所謂標準動作是不是被坑了。

說起來,大家接觸到多的一句教誨就是「車搖人不搖」,看到的最多的圖就是下面這張圖。在本質上講並沒有錯,但是並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而且要注意的是,圖中動作的情境可是衝刺狀態下,上坡路段並不適用。(別抬槓,我知道還有個潘塔尼)

在我看來,學習只需要在掌握幾個技術要點的基礎上不斷練習就足夠了。下面我根據自己的個人經驗,與大家分享一些這要點,或許並不全,但是對於新手來說我覺得足夠管用了。也歡迎各位留言補充。

明確目的》》

搖車是一項技術向動作,有著較高的實際使用價值,比如說一個短坡,如何在不變齒比的情況下繼續平順通過?搖車這時候就發揮其價值,通過搖車改變騎行姿勢,對久坐產生的疲勞也有緩解作用。總之,要學習搖車,就得明白該在什麼地方搖,該何時搖。

合適的齒比》》

這點非常非常關鍵,直接影響到你站起來踩踏能保持多久。較輕的齒比會讓你「踩空」,更多的力量被浪費在了維持身體站立上。踩空的感覺可以用小盤大飛的齒比來感受一下。較大的齒比則會讓你踩踏變的更加吃力,在快速的耗盡你肌肉力量的同時還會對膝蓋造成巨大負荷。在這裡我並不能告訴你用過xx-xx的齒比就是最合適的,每個人的都不盡相同,就我個人而言,一般採用39-15(小盤中飛)左右,具體情況要視坡度而定。

合適的踏頻》》

這點與齒比是相關聯的,在固定坡度下,何種齒比就決定了你的踏頻多少,站立搖車不同於坐踩,你可以屁股穩穩的坐在坐墊上保持120+的高踏頻,但在站立情況下,保持60~80就足夠了,過高或過低都不合適。很多人一搖車就腿酸,這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你的齒比和踏頻出現了問題。

胳膊是鞭子》》

在左右搖動車輛的時候,上肢其實並不是主角,真正應該發揮作用的部位是你的背闊肌及周邊肌肉,胳膊在這當中扮演的應該是傳導、傳遞的作用。就如同一條鞭子,它的力量來自於甩動它的那條胳膊,而不是鞭子本身。你可以通過「坐姿划船」這一動作來感受背闊肌的發力方式,同時這個動作也是鍛煉這塊肌肉的絕佳手段。

踩踏》》

我們都知道在踩踏到下死點(以及上死點)時功率是最低,在搖車的時候,要格外注意的是,每一腳的踩踏,都應把力量灌輸到下死點放停止,很多人在未到下死點之前就提前收力,這樣這一腳的效益不僅大大折扣,而且你還要付出額外的力量去控制腿的停止和啟動,怎麼看,都是一筆大虧的買賣。

曾經被奉為圭臬的坐姿踩踏中的「提拉「如今也被拉下神壇,我們這裡並不談這個。但是在站姿中的提拉,我個人認為還是很有必要的,當一條腿踩向一邊時,另一條腿應該相應隨身體「拽」向另一側。

鎖鞋》》

一雙合腳的鎖鞋不只是舒適那麼簡單,在搖車是它的缺點會被放大無數倍,不論在提拉還是踩踏,腳部在鞋子中晃動會使你踩踏效率大大降低。合適的鞋子不只體現在長短上,腳前掌的肥瘦高低寬窄,鞋跟杯的包裹性這些同樣重要。這裡給大家一個小的建議,如果你感覺鞋子的腳跟部位合適但是腳掌部位過肥,可以把鞋墊的前半段剪掉後墊進去,我就是這種情況,使用感受良好。

講了這麼多,似乎並沒有一句是對文章開頭的疑惑做出正面回答的,其實答案很簡單

「沒什麼特別的。一個字,就是練」

文章來源: https://www.twgreatdaily.com/cat101/node1035304

轉載請註明來源:今天頭條